1、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学习目标导航 课标解读1.运用近现代民族区域自治的相关史料,从“史料实证”角度分析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的基本历程及原因。2从“时空观念”角度,梳理现代中国在不同时期的民族政策,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现代民族政策的伟大意义。时空坐标必备知识 素养奠基 NO.1教材梳理 素养启迪 知识点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背景(1)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逐渐形成_格局。多元一体(2)在旧中国,许多少数民族几乎完全被排除在国家政治生活之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3)
2、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2过程(1)1941 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2)1947 年 5 月 1 日,成立内蒙古自治区。(3)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3标志:1954 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内容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自治机关都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依法行使规定的。(2)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新疆维
3、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先后成立。此外,还成立了一批自治州、自治县(旗)。基本政治制度自治权知识点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1背景:全面恢复和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以健康发展。2历程 时间概况 198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以基本法律的形式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固定下来,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此被纳入法制轨道 1990 年中共中央提出“”,深刻阐述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1997 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政治制度之一 基本三个离不开3.影响(1)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保
4、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2)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3)打牢中华民族思想基础,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共同体知识点三 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1主题: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2目的: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3措施:铸牢中华民族意识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赋予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共同体繁荣发展4目标:党和国家努力创造各族人民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的伟大目标。中国梦 “我们整个中
5、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周恩来关于我国 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解读: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结合的产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民族区域自治完全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并非完全自治,也不是“民族自治”,自治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民族共同行使自治权力,不是由某一民族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自治机关都是在
6、国家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依法行使规定的自治权。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相同点两“区”的设置都是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都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与国家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都不具有独立主权的性质,它们的实施都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祖国和平统一,有利于巩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NO.2主题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情境探究 1获取信息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背景 材料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频繁迁徙,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
7、了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区的原因及实施前提。提示:原因:近代各民族为民族独立和解放团结斗争;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新中国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政策。前提:坚持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的领导。2论证观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材料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发展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党的组织和政权建设,
8、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确保边防巩固和边境安全,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习近平中央第七次西藏 工作座谈会讲话(2020.8.29 日)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要论证“只要我们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藏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提示: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在旧中国,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少数民族地区贫困落后,西藏也不例外,为了保障少数民族权益,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中国共产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半个多世纪以来,少数民族地区蓬勃发展,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事业也在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可见只要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
9、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西藏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素养形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1特点(1)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2优越性(1)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2)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3)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
10、荣结合起来。(4)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1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保障了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同等的民主权利,并且使少数民族享有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3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受到尊重,各民族相互了解和理解进一步加深,对民族差异更加包容,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有助于民族自治地方发挥积极性。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是国家
11、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学业达标素养评价 NO.31 2 3 4 5 6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1 2 3 4 5 6 A 由所学知识可知,最早的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 1947 年,最晚的西藏自治区成立于 1965 年,故 A 项符合题意。1 2 3 4 5 6 2“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
12、别人的。”为此,新中国政府()A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在全国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建立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 2 3 4 5 6 C 材料“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民族大家庭”“不能照抄别人的”说明我国的民族制度应该有中国特色,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选 C 项。1 2 3 4 5 6 3为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快速发展,国家在项目建设和财政支出上加大支持力度,重视发展这些地区的民族文化教育,少数民族地区呈现出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发展的局面。这说明()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 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扶持是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动力 我国把加快少数
13、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作为推动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提供了物质保证 A B CD 1 2 3 4 5 6 D 材料强调国家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这说明只有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才能推动解决民族问题,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提供了物质保证,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自治权,错误;民族地区发展从根本上要靠民族地区人民自身的努力,国家的扶持只是外部条件,排除,故选 D 项。1 2 3 4 5 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 1984 年 5 月 31 日修订通过,
14、自 1984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它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A开始成为一项行政区划制度 B在全国开始全面推行 C提高了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 D进入法制化建设轨道 1 2 3 4 5 6 D 材料强调国家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这说明只有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才能推动解决民族问题,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提供了物质保证,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自治权,错误;民族地区发展从根本上要靠民族地区人民自身的努力,国家的扶持只是外部条件,排除,故选 D 项。1 2 3 4 5 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15、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 1984 年 5 月 31 日修订通过,自 1984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它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A开始成为一项行政区划制度 B在全国开始全面推行 C提高了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 D进入法制化建设轨道 1 2 3 4 5 6 B 材料说明西部大开发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自治地方有宪法规定的自治权,但不是完全自治,说法错误;中“消除”的说法错误;正确,故选 B 项。1 2 3 4 5 6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的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族民族自治机关。在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
16、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 2 3 4 5 6 材料二(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1 2 3 4 5 6(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概括其主要内容。(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根本制度是在何时,相关的法律依据是
17、什么?(3)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行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1 2 3 4 5 6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的来源上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已经有所体现,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确立时间。第二小问,可以通过材料信息概括得出。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是在1954 年,1954 年宪法明确指出要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有利,有利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1 2 3 4 5 6 答案(1)1949 年在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的。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由各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2)时间:1954 年。依据: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依据: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点击右图进入 课 后 素 养 评 价 谢谢观看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