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学案说勤奋_苏教版(无答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23450 上传时间:2025-11-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学案说勤奋_苏教版(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学案说勤奋_苏教版(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学案说勤奋_苏教版(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5、说勤奋 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够借助文中的语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过程一、学情调查 1、读一读,并说说加点词语的大概意思:滚瓜烂熟 毫不气馁 急起直追 名列前茅 有所作为 远渡重洋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学习板块(一) (一)合作探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学习引导:1、自己轻声读课文,勾画出本课不认识的生字词,注意“枕、稍、础”的读音。用自己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滚瓜烂熟 毫不气馁 名列前茅 有所作为2、练习正确流利地课文。(二)展示交流:1、小组内交流字词学习情况。2、选择你认为自己读

2、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全班同学听听。二、学习板块(二)(一)合作探究读课文,理清课文脉落学习引导:1、默读课文,思考:看看课文在哪里提出了观点?又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课文最后又是讲了什么?2、读完课文后,你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吗?给课文分段,试编写段落提纲。_(二)展示交流:1、课文从哪些方面证明勤奋的重要性?说给大家听听。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和课文结构特点。将你的答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三、学习板块(三)(一)合作探究读第一自然段学习引导: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1、这里的“桥梁”是什么?2、把那句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3、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

3、浇灌出来的。(1)“鲜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2)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二)展示交流 1、正确地朗读课文第一段。2、围绕课文说勤奋的观点,组织交流。四、达标检测 1、选词填空勤奋 奋发 振奋(1)南京长江二桥通车了。这个消息多么令人( )呀!(2)我们只有( )好学,才能获得广博的知识。(3)青少年应该( )向上,做个有所作为的接班人。2、你对“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这句话有了怎样的理解,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写。五、总结提升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或者困惑?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3、略知说理文的篇章结构,摆事实,讲道理。学习过程一、学情调查 课文例举了哪些人物通过勤奋获得成功的?你还可以例举出哪些事例来?二、学习板块(一)(一)合作探究品读课文24自然段学习引导1、细读第二自然段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1)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警枕”的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2)司马光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词语和句子。理解“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3)司马光的事例告诉我们什么?是否读出

5、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2、细读第三自然段,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3、学习第四自然段思考主要写了什么?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二)展示交流 1、在刚才的学习中,你还有哪些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在小组内交流讨论。2、交流你对有关句子的品读,说说自己的感悟和理解。三、学习板块(二)(一)合作探究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学习引导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2、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片段。(二)展示交流 1、说说关于勤奋的

6、语句2、试述课文中的故事。四、达标检测 1、给带点的字找正确的读音。 勤(qn qng)奋 远渡重( zhng chng)洋剥( bo b)离 华( hu hu )罗庚2、改写句子,使表达的感情更强烈。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五、总结提升 1、学完了本课,你在语言积累方面的收获是:_2、学完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或者有哪些有价值的问题,同学交流,写下自己的感受。教学反思初拿到这篇课文,我也曾犯疑:文章思路清晰,语言平实,这样的课文真正上起来往往是分析、说教有余而语文味、情趣性不足,也就难以让学生喜欢。如何既上出说理文的特点,又体现浓浓的语文味,并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这是我在钻研文本的过程中一直反复提醒自己并努力实践着的。正是有了自己之前的潜心会文,才有了后面的跳出课文教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