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中语文 文学讨论(名著导读)《沧桑之城》 创作手 法引争论.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23215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 文学讨论(名著导读)《沧桑之城》 创作手 法引争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语文 文学讨论(名著导读)《沧桑之城》 创作手 法引争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沧桑之城 创作手法引争论张爱玲、茅盾、施蛰存、周而复、王安忆、陈丹燕等作家笔下或幽暗或优雅的上海风情早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场景。在诗歌创作日陷低谷的境况下,上海作家赵丽宏竟然历时5年创作完成了沧桑之城这首长达2000余行的诗歌,试图以长篇抒情诗的形式再次挖掘上海的城市内涵。在26日召开的作品研讨会上,与会者表示,沧桑之城为以诗歌抒写城市提供了新的样式,但在处理宏大叙事与个人情感层面仍值得探讨。作家赵丽宏正面抒写城市巨变“以长诗抒写城市非常困难,正面抒写上海这座城市更是难上加难。”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杨扬认为,正面赞美上海的成功的文学作品很少,郭沫若在诅咒上海,张爱玲笔下的上海冷漠晦涩,王安

2、忆长恨歌的主角是个被包养的女人,文坛不缺乏以批判或是幽暗意识描述上海的成功作品。但是正面的、宏大的、有历史感的作品却难得一见。杨扬表示,沧桑之城以上海独具标志性的景观文化、文化事件和人物故事作为切口,展现上海开埠百年来时空交错的巨变,选择这样的写作角度需要勇气。对于创作长诗,茅盾的观点是应先一气呵成地确定几个大的章节,然后在语言上精雕细琢。看得出,赵丽宏正是按照这一思路进行长诗创作,然而他在每章对苏州河、淮海路、大世界等上海标志性景观的宏观抒情后,均会跳跃到个人、家庭的沧桑回忆,尤其是在这部主题为城市的长诗中,特设了“我亲爱的父亲母亲”一章。何处流失沧桑感赵丽宏这种处理宏大叙事的手法在研讨会现

3、场引发了激烈争论。诗人吴欢章认为,这种将有关城市的集体记忆和个人记忆糅合在一起的写法为宏大叙事的长诗创作提供了一种借鉴,展现一座城市的变迁不可能离开个体情感、经历的变迁,个人情感正是诗歌文学性的体现之处。学者潘颂德、作家王晓鹰等人则认为,个人记忆的过多掺入使得沧桑之城优美有余、沧桑不足,缺乏令人荡气回肠的力量。一些章节开局不错,但挖掘得不够深入,结束得有些匆忙。同时对上海标志性景观、人物事件的选择不够开阔也导致了沧桑感的缺乏。然而部分学者却指出,导致沧桑之城沧桑感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作者立场与情怀的局限,而非选择问题。杨扬认为,无论是集体记忆还是个体感受,沧桑之城都仍停留在社会世象的描写层面,缺乏感恩的宗教情怀。作家陈村表示,作者的立场不应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诗人的立场可以是一贯的,可以因热爱上世纪50年代的生活而不屑当今的上海生活形态,如此作为诗人的情感与态度才会鲜明。陈村也认为,影响作者选择景观的因素实际上和意识形态有关。上海这座城市自开埠以来容纳了美女、野心家、流浪汉、革命者等各色人等,如果仅以意识形态为出发点进行素材筛选,势必导致沧桑感的流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