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与教学内容14字的敬畏课时安排2教来源:学来源:ZXXK目标知识技能1. 会写本课十个生字,会读文中十个生字。来源: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源:学#科#网Z#X#X#K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为什么对汉字产生敬畏之情。过程方法经历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学习抓住重点语句、查阅资料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情感态度1. 感受方块字所营造出的神秘意境;感受诗歌中文字创造的奇迹;理解方块字的含藏不尽的意蕴。2. 体会作者对中国语言文字热爱的感情。教学札记教 学 过 程 设 计 (第一课时)预设教学路径预设学生活动备择方案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引发思考。
2、 1. 板书字的敬畏。2. 引导学生思考:“敬畏”是什么意思?教师导入:为什么作者会对祖国的语言文字有一种“敬重又畏惧”?今天我们就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学习这篇课文。二、组织初读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1. 自由读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2. 检查预习:课件出示生字词。三、组织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 指名接段读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自己对“字”的敬畏之情的。(课件出示自学要求。)“敬畏”是“敬重、畏惧”的意思。认读巩固。1接段读文。2小组展开讨论。3.交流自学体会:第一部分(1):由疑问开始,引起下文的追溯。第二部分(2-4):写小时候大人的影响“敬惜字
3、纸”。第三部分(5-9):自然段,写自己是如何一步步感受中国文字的神奇的生命力的。(5)回忆小时候读聊斋志异的情景,初步感受方块字的神奇。(6-8)回忆自己读古诗的经历,感受方块字创造出的奇迹。(9)写自己对中国文字的认识。教 学 过 程 设 计 (第二课时) 预设教学路径预设学生活动备择方案第二课时 一、引导抓住重点、逐层深入。 1. 默读第2、3、4自然段。思考:什么叫“敬惜字纸”?课件展示2. 指名读第5自然段。引导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慨:“方块字啊,你不是神仙,用得好,你也具有呼风唤雨的本领啊。”第四部分(10):总结全篇,写出自己对方块字地深刻感悟:汉字,在我的眼力是有生命的。3. 教师
4、可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每一部分内容用简洁的“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如第一部分:产生疑问;第二部分:敬惜字纸;第三部分:感受文字生命力(感受神奇、创造奇迹、悟出道理);第四部分:总结全文。课件展示。读第5自然段后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一谈:读书时你有没有过身临其境的感受,读什么书时,也曾随着作者一起哭过、笑过、恐惧过或轻松过 资料:中国民间一直有“敬惜字纸”的传统。过去在私塾的房前有一个砖砌的池子,里面竖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敬惜字纸”四个字。“字纸”就是有字的纸,不管是手写的,还是印刷的,都不能随手乱扔。因为纸上有了字,就具有了神秘的力量,“凡人”须尊敬这种“神秘”的力量。这种态度现在看来当
5、然是不完全可取的,但它也反映了先人对文字的一种敬重:汉字是文化的载体,对汉字的敬重也是对文化的一种敬重。“仓颉造字,惊天地泣鬼神”、“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等诗句也反映出古人对于汉字的敬畏。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预设教学路径预设学生活动备择方案3. 课件出示古诗,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
6、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
7、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
8、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4. 学习第9自然段,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说说自己对汉字的感受。5. 联系全篇内容和自己的学习实际,为什么作者说:“汉字,在我的眼里是有生命的。”课件展示二、指导书写生字。让学生挑出最难写的字进行指导。(1)老师范写。(2)引导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三、学后推荐阅读。乔传藻挑柴童年纪事蒲松龄聊斋志异(课件展示)学生根据预习理解诗词:暗蓝色的天幕上一轮秋月高悬, 凉爽的闲庭中幽篁依阶低吟。 清泠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寂静的夜空, 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峨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 学生挑出最难写的字学生描红。学生找其他生字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如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等。 练写其他的生字。本课生字笔画简单的较多,要注意同意字、形近字的区别。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