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只贝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随文理解“旋涡”“脖颈”“棱角”“荣誉”“稀罕”等词语。 2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写法,体会句子所包含的意思,积累优美的词句。 3读懂课文内容,明白文中的道理,学习贝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勇于奉献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这是一
2、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的含义,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准备:搜集一些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人物的小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欣赏贝壳,揭示课题 1出示贝壳和珍珠。 2你们知道这贝壳与珍珠有什么关系吗?你们想知道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一只贝”的故事吗?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只贝。(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提示”。 画出生字、新词,多读两遍,遇到长句子、难读的词多读两遍。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试着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学过的符号画出来。尝试边读边批注,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文中的这只贝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自由读文。
3、 3小组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4小组交流,记忆字形。师重点指导:腻 5全班交流,评价朗读。 第2课时 一、细读品味,升华感情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一)学习课文第1、2段。 1初读了课文,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贝? 2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再体会体会。 3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师相机出示课文第1段。 4再读出示的第1段文字,边
4、读边想象:在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课文第1段。(播放海边音乐。)师相机指导理解:旋涡、啮掉 5它们即使生命结束,壳上仍留有人们喜爱的色彩,难怪会得到孩子们的喜爱、人们的称赞!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朗读第2段?(生自由练习。) 6抽生读。 (二)学习课文第310段。 出示:但是,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它不漂亮,它在海里的时候,就是一只丑陋的贝。它默默地,它说不出来。 1生自读句子。 2这只贝还有绚丽的色彩吗?还有精美的图案吗?读后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3生交流感受。 4再读第3段,说说这段文字中的哪个词一下子就打动了你?再读读,体会一下。 5生交流,师相机指导理解:默默、荣
5、誉 6相机抓住“折磨”这个词语理解贝的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 7生理解“折磨”的意思。 8再读课文,透过“折磨”这个词你还能读出什么感受?想想石子在贝的身体里是种什么样的感受? 9生读课文,谈感受。 10你们都在认真地读,读出了自己的感受,透过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11让我们一起来把这只贝所受的折磨用表情、声音表现出来。老师引读:那是颗十分硬的石子(生跟读中间部分)教师:一年,两年,它的壳上读,但他 12再读课文,再体会体会,在“可怜”的背后你又读出了什么? 13思考:“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二、学习写作方法,拓展迁移1作者写贝,赞颂的仅仅就是一只贝吗? 小结:文章借物喻人。 2说说“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的含义。 3把你想对这只贝说的话写下来。 三、总结并提出希望 1生展示搜集的同类人的故事。 2希望你们也做一个像这只贝一样的人: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勇于奉献。 板书设计 一只贝 可怜 丑陋 可敬 学生赞美贝的语言(学生写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