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收获落花生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生字“辟、茅、榨、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居然”、“爱慕之心”。2 、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3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通过讨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小黑板(谜语)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谜语导入,板书课题1、小黑板出示谜面: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花生)板书课题:落花生2、简单介绍作者:许地山(现代小说家、作家)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检查生字的读音。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可惜:令人惋惜
2、。开辟:开拓扩展。翻地:用犁、锨等翻土松地。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3、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三、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意。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2、老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写了哪些内容。3、为全文划分段落大意。第一部分(1):种花生、收花生。第二部分(2):母亲提议过收获节,为过收获节做准备。第三部分(3-11):吃花生的议论。板书设计:落花生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作业布置: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的词语。第二课时一、指导学生自学课文1 、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2 、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二、检查自学情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 、认识生字
3、新词2 、指名读课文,纠正学生读音。3 、本文主要内容及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1 、讲读父亲的话(1)什么是“爱慕之心”,“之”什么意思? “生爱慕之心”什么意思?(2)、父亲对什么产生爱慕之心? 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3)、“可贵”是什么意思? 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四、学生再读课文,并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1 、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2 、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3 、我们不需要外表美。五、生活中有没有其它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有没有具有花生品质的其它事物?六、讲读“我”的话1 、什么
4、叫只讲体面?2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3 、我们要做怎样的人?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七、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八、小结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作业布置:两人一组,把你对文章印象最深的内容复述出来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
5、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板书设计: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落花生 谈花生论花生(要不要)教学反思: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