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目标1、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的高贵品质,感受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中感悟,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的奉献精神教学难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具学具Ppt教学流程设计理念集体智慧第一课时一、以“桥”引入课1、你们都知道哪些桥? 2、你们说出了各种各样的桥,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种桥,(出示台湾地图)它跨越在台湾海峡上。3、板书课题,读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这座桥我们看不见,要我们认真地读课文,用心细细去
2、体会。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再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生字词,重点指导学生读好“骨髓”、“辗转”、“间隔”等词语。 3、结合课文插图,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切入文本,语境中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在病床上,有位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是谁?2、句子: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1)小钱为什么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了解白血病,俗称“血癌”。)(2)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小钱病得非常严重?(理解“苍白红润”、“凋零绽放”这两组反义词)(3)读课文,说说健康的小钱现在会干什么?(理解“含苞的花朵”的含义)(4)指导朗读。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
3、、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根据本段语言的特点,紧紧抓住关键的词语,引导学生感悟体会,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
4、时,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3、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1)台湾青年为什么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2)默读课文,想一想他在捐献骨髓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3)补充地震的有关资料。(地震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
5、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文字资料:2019年9月21日,台湾发生了7.6级的强烈地震,短短的几十秒钟,数万栋房屋倒塌变成废墟,这次大地震造成2470人死亡,1万多人受伤,1000多婴儿成为孤儿,10万人无家可归。(4)这是台湾历史上近百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地震。这一天,每小时的余震次数达60至70多次,有些余震甚至不亚于主震。在这危险的时刻,在这紧急的时刻,台湾青年此刻能平静吗?(
6、5)那么不平静的心情,他却为什么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出示句子:因为,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自己的骨髓。 感情引读: 师:当余震袭来,窗户上的玻璃啪啪地掉下来了,他得去找他的家人。但是,他知道(学生读) 也许,地震可能已经伤及了他的家人,他还不知道。但是,他知道(学生读)当余震再次袭来,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他得赶紧逃离,在空旷的地方保全自己的生命。但是,他知道(学生读)(6)感情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学生读懂课文,知道了台湾青年是在不能确定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捐献骨髓的。地震后那惨不忍睹的图片和触目惊心的数字,深深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此时,感情引读,是学生与课
7、文共鸣的情感和抒发。在这一环节,紧扣语言文字,让学生经历了一次心灵历程。四、读写结合,抒发情感1、看课文插图: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也许是小钱,因为他患了严重的白血病。他也许是台湾青年,他正在为小钱捐献骨髓。2、你最想对图上的谁说点什么?(小钱、台湾青年)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与前面切入环节相呼应,是一个整合。此次写话设计体现了开放性,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人说自己的心里话。学生在读悟的基础上,情感已经达到极点,不吐不快了,此时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学生的写话交流推向一个高潮,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五、小结:这次跨越海峡的大拯救活动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为之付出努力。这是海峡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的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使“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与学生经验中的桥产生认知冲突,以激起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虽然是四年级了,但初读关还是要把好。课文的插图是很好的资源,用好好利用。其实,插图中躺在病床上的这位青年到底是谁并不重要,但通过这有问题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并把课文的重点段的教学紧紧地联系起来。准确地选择教学切入点,有利于教与学的便捷高效地展开与深入。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