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1认识生字8个,会写 “峡、桂、移”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海峡、桂树、移植、台湾、彼岸、袭击余震、满怀、空旷、暂停、同胞、血脉”等12个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1收集两岸同胞互相关爱帮助的故事。2一张中国地图(或制作课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搭石的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了人间的真情。今天要学习的却是从挽救生命的大事中去赞美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2揭题。出示地图(或课件),引导学生理解“台湾海峡”,适当讲解一些两岸现
2、状,突出两岸同胞的亲情。指导写“湾、峡”。二、整体感知1自由读,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时、地、人、事这四要素)2从地图上找出“杭州市”和“台湾花莲”,理解“跨越”。3思考:“生命桥”在课文中指什么?三、自学生字词1自学,互教互帮,借助拼音读准确。2分类检查读音:8个生字词;其他注音的字词。注意区分:平舌音与翘舌音,如:暂(zn)、髓(su)、绽(zhn)、辗(zhn);小写u的拼读:躯(q)、履(l);多音字读法:间(jin、jin)。3写字指导。9个左右结构的字归一类,以“峡、湾、脉”为重点;2个上下结构的字,以“暂”为重点;另一个为一类。4指名分段试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四
3、、学习一、二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2出示重点句,与课文原句对比阅读: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如果不尽快移植骨髓,将面临死亡。3讨论:你觉得哪句写得更好?为什么?(师引导从“含苞的花朵”“凋零”“唯有才能”等词句理解小钱病情严重,急需救助,体会生命的宝贵。)4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原句。五、当堂训练,巩固提高1看拼音,写词语。hixiguhuxumibn2根据意思写词语。a出乎意料,突然发生。()b草木凋谢零落。()第二课时一、情境导入1出示课文插图。谈话:两岸同胞怎样全力抢救小钱的?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2学生自读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3教师的引导策略:可以从正面引导,如
4、:a面对地震,这位青年躺在病床上,想到的是什么?b面对余震,李博士和这位青年是怎么做的?(仍沉着地站、仍静静地躺)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做?c李博士怎样将骨髓带到杭州?也可以从侧面引导,如:a这位青年难道不想念家人是否平安?b李博士和青年难道不怕余震吗?c李博士是怎样“奔波”的?(想象“奔波”的情景)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二、升华情感1有感情地朗读第七自然段。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
5、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2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
6、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a小练笔(或口头填空):联系课文内容,用“终于”写(说)一句话。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7、。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
8、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小钱几经辗转,终于_。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_。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终于_。经过两岸同胞的全力救助,小钱终于_。_ ,终于_。b完成练笔(或填空)之后,说说自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3理解结句的含义。(“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a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呢?b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材料,再向班上汇报,畅谈两岸的血脉亲情。4朗读背诵全段。三、当堂训练,巩固提高1我会填充词语。步履()()()()其来()()无事谈何()()2我会判断下面句子的正误。a课文主要讲大陆青年小钱帮助台湾同胞的事。()b课文赞扬了两岸同胞难以割舍的血脉亲情。()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