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童年读水浒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魁梧、破涕为笑、迫不及待、津津有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查找资料,了解水浒人物故事与同学交流,感受阅读的快乐。过程与方法: 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查找资料,了解水浒人物故事与同学交流,感受阅读的快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情感,并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多读书,读好书,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 难点:通过多种方式查找资料,了解水浒人物故事与同学交流,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2、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魁梧、破涕为笑、迫不及待、津津有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识水浒传。1.播放好汉歌,调动学生的情绪。【此处为课件1】2.展示水浒传全套书。【此处为课件2】 让学生谈谈对水浒传有什么了解。二、检查预习,反馈交流。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强调要求:(1)读通课文,遇到不懂的字或者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解释。 (2)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我”读水浒传的几个过程?(3)查找资料,了解水浒传里的故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武松打虎”等故事。2
3、.自由读文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下面请同学们读词语)三、学习生字,课件出示生字。【此处为课件3】 1.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识记生字。 2.学生按字的结构给生字归类。 3.同学上台当老师,全班交流。 4.重点指导书写:套 豪四、讲授新课。师:下面我们就默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课文写了作者读水浒传的几个过程?同学们把握机会,积极参与讨论吧!师:现在我们就开始具体的看看“我”读水浒传有哪几个过程?想看水浒传爱看水浒传读水浒传有的收获(教师相机板书)现在我们就来具体的看看“我”是如何经历这几个过程。1.学习第一部分(13自然段)(1)请你们自由朗读
4、课文的第13自然段,思考:“我”如何爱上读水浒传的?指导学生体会:【此处为课件4】小时侯听邻居老大爷讲故事,初次接触水浒故事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对于武松打虎更是百听不厌。写在家里找到一套水浒传,虽然看不懂,却盼望能读像水浒传这样有趣的书。写当心爱的书被大火吞没了后,哭着要水浒传,直到妈妈答应了才破涕为笑,更表明了“我”想看水浒传的心情。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相关的部分。师:通过这几件事情,我们不难看出“我”爱上了读水浒传。我想你一定有自己的体会了,现在请带着自己的感情来读一读13自然段。2齐读13自然段。师:带着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我们一起来读读13自然段。3师小结:还有两个过程,我们下节课再
5、学习。【课堂作业新设计】一 朗读下列词语。乘凉 肚子 猛砸 魁梧 一套 盼望 煤油灯 生辰纲 百听不厌 破涕为笑二、形近字组词。 肚(肚子) 叔(叔叔) 豪(自豪) 赤(赤色)吐(呕吐) 椒(辣椒) 毫(毫毛) 办(办法)三、 说说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句段可以体会出“我”想看水浒传。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复述课文。 2.精学课文45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能感情朗读。 3.你从哪些部分可以体会出“我”爱读水浒传。【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我”是如何爱上读水浒传的过程,还有两个过程:爱看水浒传、读水浒传有的收获,我们这节课接着学习。
6、二、讲授新课。1.学习第二部分(4、5自然段)爱看水浒传【此处为课件5】(1)从这4、5自然段中的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出“我”爱看水浒传?(2)学生带着问题自读4、5自然段后汇报学习成果。(3)指名朗读。让学生想象画面,深入体会“爱读”。师:我“迫不及待”地读起来,谁能说说“迫不及待”的意思?“我”是怎么“迫不及待”地读的?(早上晚上放学路上)【此处为课件6】师:“我”还怎么读呢?(还读了“武松打虎”)(4)品读“武松打虎”的细致描写,以第5自然段的描写为剧本,小组排演“武松打虎”小短剧。自由朗读这个自然段。请小组合作排演武松打虎的小短剧。可以加上对话,看看哪个小组最精彩?再次朗读。(5)感情朗
7、读,读出“我”的痴迷和喜爱,感受“我”阅读水浒传的喜悦。带上自己的感情读读这两个自然段。指名读、齐读2.学习第三部分(6自然段)读了水浒传后的收获【此处为课件7】师:自由读这个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又说了什么?师:你们自己读书的时候,有没有像文中的“我”这样,有自己的收获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全班交流。 师:谁来说给大家听听?师:我们再一起读读文中“我”的收获。3.复述课文。4.教师小结: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文中的“我”童年读水浒传的故事,经历了三个过程:想看水浒传爱看水浒传读水浒传有的收获,请你快速浏览一遍课文,结合老师的板书,复述课文。三、课后拓展。说水浒传,论水浒传【此处为课件8】1.学
8、了这篇课文,你的收获有哪些?2.查找资料,了解 “武松打虎”等故事,和同学们交流。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yng mng chng f gng lng pn wng (勇 猛 ) ( 惩 罚 ) ( 纲 领 ) ( 盼 望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魁梧(瘦弱) 失望(希望)崭新(陈旧) 简单(复杂)三、查找资料,了解 “武松打虎”等故事,和同学们交流。 答案:略。【板书设计】 童年读水浒传 想看水浒传爱看水浒传读水浒传有的收获【课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的积累,并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
9、”童年读这篇课文,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孩子们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促进作用,是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课外阅读习惯很好的素材。 教学这篇课文我没有做过多的讲解,只是由播放好汉歌导入,调动学生的情绪。接着检查预习情况,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课文写了作者读水浒传的几个过程?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读课文,在文中寻找答案。学生先是很快找到了描写“想看”的段落,我启发他们再细细地读,把学生引导到揣摩语言文字上来,学生抓住:(1)小时侯听邻居老大爷讲故事,初次接触水浒故事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对于武松打虎更是百听不厌。(2) 写在家里找到一套水浒传,虽然看不懂,却盼望能读像水浒传这样有趣的
10、书。(3)写当心爱的书被大火吞没了后,哭着要水浒传,直到妈妈答应了才破涕为笑,更表明了“我”想看水浒传的心情。接着他们又找出“爱读”的句子和词语,最后以作者读水浒传的收获作结尾,让孩子们说说阅读的作用并推荐阅读书目。这节课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尽管我进行了有益的积极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也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还有少数学生主动性仍然不够,有待于以后更多的鼓励和引导。 教学资源精彩片段 一、初读课文,感悟大意。 1.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字词的自学情况。注意多音字“传、供”的读音。 3.指名学生读课文,正音。想一想
11、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 4.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质疑。师适时小结。二、学习生字,课件出示生字。1.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识记生字。 2.学生按字的结构给生字归类。 3.同学上台当老师,全班交流。 4.重点指导书写:套 豪 三、探究学习1-3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怎样爱上读水浒传的?勾画出重点词,特别是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 2.同桌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讨论。 4.指导学生朗读,教师评点,相机进行朗读指导。重点体会:百听不厌 好奇 破涕为笑【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童年读水浒传这篇课文,作者用平实自然的语言写出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他爱上水浒传的原因,读水浒
12、传的过程以及读了水浒传后的收获。透过文字我们和作者一起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学的魅力,了解了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促进作用,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魁梧、破涕为笑、迫不及待、津津有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查找资料,了解水浒人物故事与同学交流,感受阅读的快乐。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多读书,读好书,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 难点:通过多种方式查找资料,了解水浒人物故事与同学交流,感受阅读的快乐。 四、教学预设与准备阅读课文时,可以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把
13、握课文的内容,做到能将课文内容复述出来。按照想看水浒传爱看水浒传读水浒传有收获的叙述顺序进行复述。水浒传打英雄人物众多,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作者并没有一一道来,而是选取其中自己最感兴趣的“武松打虎”作为切入口。教学时可让学生抓住作者对“武松打虎”的喜爱来感受水浒传的魅力。由初次接触水浒故事时对“武松打虎”的故事是百听不厌。到刚入学识字不多的情形下却对水浒传一书产生了浓厚兴趣,也是缘于这四本书的彩色封面上都画着“武松打虎”。及至自己能读水浒传了,对于“武松打虎”这一段更是反复读了好几遍。让学生读读这些地方的描写,感受水浒传在刻画人物方面的成功,调动起学生读水浒传的兴趣,同时思考作者这样写作的好处。
14、课文的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学习这一部分,重点让学生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出“我”爱看水浒传,从读书中感受到快乐。抓住“迫不及待”“早上在晨曦中看,晚上在煤油灯下看,放学回来的路上还坐在地上看个没完”“这一段,我反复读了好几遍”等词句体会是如何细致精彩,还可以让学生来演一演。最后一自然段是写“我”读水浒传后的收获。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实际来谈谈读书的收获,阅读的快乐。备课素材【教材分析】 本文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他是如何爱上读水浒传,怎样读水浒传及读了水浒传后的收获。文章层次清晰,语言平实自然却能抓住人心。透过文字,我们和作者一起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学的魅力,了解了课外阅读对语文
15、学习的促进作用。全文采用第一人称来写,读来更显亲切,也更有说服力。【作者介绍】【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一、施耐庵简介施耐庵(约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原名耳,又名子安,兴化(现今江苏)人。原籍苏州。相传他是元至顺进士,曾出仕钱塘两年,因与官场不合,便弃官还乡闭门著述。二、水浒传简介水浒传是明代著名小说,又名水浒全传、忠义水浒传,约成书于元末明初。版本繁多,较重要的有三种,即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回本。水浒传的创作是以历史上宋江等三十六人的农民起义为依据。成书以前,宋江等三十六人的起义事迹,就已经在民间广泛传颂。施耐庵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整理加工和艺术的再创造。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
16、部专门以描写农民起义为内容的长篇巨著,形象地描绘了以宋江为领导的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部过程。书中对梁山农民起义军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接受“招安”及其悲惨结局的描写,是对农民起义的严重歪曲。这一点集中地体现在对宋江形象的塑造上。书中的宋江与历史上那个“勇悍狂侠”的宋江截然不同。另外书中还宣扬了宿命论和迷信,这些正暴露了作者世界观落后,甚至反动的一面,这正是这部书中存在的封建性糟粕。但水浒传又不失为一部中国古典文学的名著。它在发掘梁山泊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中,无情揭露了“官逼民反”的赵宋王朝统治的腐朽,黑暗现实,生动地描绘了梁山起义如何由零星的复仇火星发展到燎原大火的斗争过程,塑造了一大批
17、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农民起义英雄形象,如黑旋风李逵、花和尚鲁智深、豹子头林冲、行者武松、吴用、石秀、二解、三阮、顾大嫂等,并热情地歌颂了他们的英雄业绩。这又表明了作者世界观积极、进步、占主导的另一面。此外,水浒传在艺术上也卓有成就,尤其是长于语言技巧和描写人物的笔法。它的语言平实朴素、准确、洗炼而生动,富于浓烈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个性。在描写人物上,粗笔浓墨,色彩绚烂,醋畅淋漓,神情面貌如见其人。课后作业一、看拼音,写词语。 d z sh shu gng lng t gng ( 肚 子) ( 叔 叔) (纲 领 ) (提 供 )二、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百听(不 )( 厌 ) (破)(涕)为笑
18、 (迫)不及(待) (津)(津)有味 情(不)自(禁) (赤)(手)空拳三、比一比,再组词。 乘(乘凉 ) 猛(勇猛 ) 盼(盼望 ) 煤(煤油 )乖(乖巧 ) 孟(孔孟 ) 助(帮助 ) 谋(计谋 )四、 故事归类。 火烧赤壁 秦叔宝卖马 拳打郑关西 草船借箭 智取生辰纲 三打白骨精 程咬金三板斧 大闹天宫1.三国演义 火烧赤壁 草船借箭 2.隋唐演义 秦叔宝卖马 程咬金三板斧 3.水浒传 拳打郑关西 智取生辰纲 4.西游记 三打白骨精 大闹天宫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
19、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五、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
20、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武松在路上行了几日,来到阳谷县地面。此去离县治还远。当日晌午时分,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字道:“_”。武松入到里面坐下,把梢棒倚了,叫道:“主人家,快把酒来吃。” 1.在横线处填上该酒店的广告语:_。如今的“景阳冈”酒藉此名扬天下。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
21、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2.文中加点的“晌”字正确的读音是_,“把”的意思可以理解为_。参考答案: 1.三碗不过冈 2.shng 拿、端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