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秦兵马俑课题秦兵马俑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从两方面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它的“规模宏大”与“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我在让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导游的身份介绍秦兵马俑的特点。这种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趣味性强,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学前准备1.搜集秦兵马俑的资料。(师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学习重点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谈话导入。(用
2、时:5分钟)板书课题,提问:你知道什么是秦兵马俑吗?1.齐读课题。2.交流搜集到的资料。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马的偶像。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用时:15分钟)1.出示初读要求:(1)自学生字词。(2)读熟课文。2.多媒体课件出示重点字音和成语。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秦兵马俑的?从哪一自然段可以看出来?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成语:举世无双、南征北战、所向披靡、昂首挺胸、若有所思、久经沙场、绝无仅有。2.指学生读课文,正音。强调“乘”在本文的读音和意思。齐读词语,交流讨论词语的意思。3.指学生朗读课文,说说每一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学
3、生从过渡段(第3自然段)入手,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明确:第2自然段写规模宏大,第38自然段写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1.填字成词。南
4、( )北( )所向( )( )久( )沙( )( )( )自若( )无( )有跃跃( )(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
5、,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
6、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2.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乘( )( )( )(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
7、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三、合作探究,品读课文。(用时:15分钟)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方面,熟读课文,布置学习任务。(1)规模宏大: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这一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多媒体课件出示各类兵马俑图片。2.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以导游的身份介绍秦兵马俑。1.自由读课文。(1)从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
8、量以及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等方面理解“规模宏大”的特点。(2)“20190平方米、230米、62米、14260平方米”等数据,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总面积近2019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3)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2.(1)“导游”介绍各类兵马俑。(2)读课文第48自然段,想象他们的动作、神态,感悟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3)学生观察图片,说说自己的感受,激发民族自豪感。3.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里打“”表示。(1)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在文中起过渡作用。( )这句话在文中起了
9、说明主要内容的作用。( )(2)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句话说明秦兵马俑的作用。( )这句话说明秦兵马俑的价值。( )4.用“有的有的有的”完成下面的句子。每个兵马俑都神态各异:_四、总结写法。(用时:5分钟)1.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2.指导学生朗读全文。1.学生汇报:这两个自然段相互照应。2.学生以自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回顾全文。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本文时,我紧紧抓住全文的中心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展开教学,迅速带领学生进入本文,采用多种方式对文中的重点语句字斟句酌,细细品味,感悟语言文字的生动与准确。其次,在朗读指导上下足功夫,确保了有效的朗读时间。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始终伴随读书过程,与文中的兵马俑有了一番近距离的接触,书声琅琅的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