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届高三政治新课标第一轮精品复习讲义(内部资料)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考纲考点解读】明确考纲(1)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的基本职能 金属货币与纸币(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 结算与信用工具 外汇和汇率课程标准分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几种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备考指要近几年高考题来看,本课内容从题型上看,以选择题为主;从知识上看,命题点主要有:(1)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2)货币的基本职能、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3)汇率变化及其影响;从能力上看,注重考察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并能灵活运用本专
2、题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12年高考本课命题依然会以选择题为主,并且可能会结合2011年国家遏制物价上涨、治理通货膨胀的知识点进行考查。另外运用商品的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重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必要性也会是考查热点。这就要求考生复习备考时能识记并理解本课基础知识,并结合国家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热点问题,学会分析运用。【考点精讲精析】考点1 货币的本质一、知识梳理1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基本含义。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解题警示:判断商品的客观依据是一定要满足“劳动产品”和“用于交换”这两个条件。(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
3、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质量、性能、花色、品种等方面的性质都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是不同的,在量上不能比较,这是不同商品需要交换的原因。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独有的,其他物品也有使用价值。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详见思维拓展)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统一:任何商品都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商品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而购买者为了得到
4、使用价值。也必须支付相应的价值给生产者,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时,意味着交换的实现。【重点难点】 要正确理解价值概念:要明确价值是由“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形成的。人类劳动既有差别又无差别。不同的劳动所用的工具、原材料、生产方式、方法等均有不同,从此意义上看,人类劳动是有差别的。但不同的劳动在生产过程中都耗费一定量的体力和脑力,单纯从劳动力的耗费上看,人类劳动所耗费的都是劳动力,所以并无差别。我们就把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做商品的价值。因为价值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所以不同的商品价值大小是可以比较的,这正是不同商品之间相互交换的根据。价值体现了劳动者互换劳动的关系,故是商品的社会属
5、性。 要明确价值是商品特有的也是共有的属性。不能认为只要是劳动产品、凝结了劳动就形成价值。这是因为,一方面商品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价值只有在商品交换中才有意义,所以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即商品才有价值,故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另一方面,凡商品都有价值,故价值也是商品共有的属性。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这是因为商品之所以成为商品是由其价值属性决定的。【误区警示】(1)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购买者的目的所在。注意: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注意: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但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即使在它身上
6、耗费多少劳动,没有价值,不是商品;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如果不是劳动产品,就没有价值,不是商品。;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是劳动产品,不用于交换,没有价值,不是商品;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是劳动产品,用于交换,有价值,才是商品。(3)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注意:不同商品能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具有价值。(4)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注意:前一句颠倒了二者的关系,只有在商品中二者才是不可割的。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2)货币的含义:
7、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3)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3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含义:是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原因:之所以货币能充当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的高低与商品本身价值的大小成正比。(2)流通手段含义: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它主要由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的流通速度所决定。流
8、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关系:区别: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一种基本职能,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而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进行交换。联系: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又是不可分割的,正是由于有了货币,才有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而货币在这个流通过程中的作用,就是流通手段。(3)货币的其他职能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财富被保存起来,必须是现实的、足值的货币。只有金银铸币或金银条块才能执行。支付手段。是随赊账买卖出现的,是买卖交割付款的延期或不同步。世界货币。指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一般来说,只有贵金属才能充当世界货币,现在某些纸币也具
9、有了这个职能。(4)商品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商品的价格就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的高低归根结底是由价值的大小决定的。4.金属货币与纸币(1)金属货币。金属货币最初是以金银条块的形式流通的。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2)纸币。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优点: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发行与流通: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纸币。【重点难点】要全面理解纸币及其本质(1)纸币的产生与货币的演变。货币出现以后,推动了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金属货币最初是以金银条块的形式流
10、通的;而后出现了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与面额价值的铸币;后来有产生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储存、转账、购买、支付的“电子货币”。即:金属货币铸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2)纸币代替金属货币以后,人们通常把流通中的纸币称之为货币。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接触到的货币,主要是纸币,因此,掌握有关纸币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参与经济生活。纸币本质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一是发行主体是谁,我国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发行纸币。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但不
11、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二是现在强制使用,主要是讲纸币的推行是以国家强制力和国家信誉为后盾的,国家以前强制使用的但现在不再强制使用的,则不能在市场上流通。例如,1948年发行的人民币现在就不能使用了。三是价值符号。“纸币只按照它所代替的金属货币的价值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只是一种货币符号,本身没有其票面代表的价值,但具有使用价值。纸币不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纸币自身没有价值,不能直接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在现实生活中,纸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只能代替货币间接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注:纸币的面值(面额)纸币的购买力(纸币代表的价值,或者实际能购买商品的能力)。一般来说,通货膨胀时,纸币贬值
12、,纸币的面值大于纸币的购买力;通货紧缩时,纸币升值,纸币的面值小于纸币的购买力。(3)货币流通规律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多,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少,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商品价格总额用公式表示: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货币流通次数【易错易混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项目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本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成因纸币发行量过多;纸币的流通速度过快;社会需求旺盛;成本上升等。宏观经济环境由商品短缺转为相对过剩,社会需求不足;货币供应量增长乏力;国外经济危机传导
13、的物价下降等。影响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但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而居民收入水平没有提高,就会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影响经济发展。适度的通货紧缩可以挤去经济泡沫,抑制投资过热;通货紧缩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对策一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二是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实行适度从紧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方针(紧缩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努力增收节支等措施。可采取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和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对于我
14、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特别需要靠扩大内需的方针。备注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物价上涨有多种情况、多种原因,所以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宏观上的卖方市场;但卖方市场有宏观、微观之分,所以卖方市场不一定就是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跌。物价上涨有多种情况、多种原因,所以物价下跌不一定是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宏观上的买方市场;但买方市场有宏观、微观之分,所以买方市场不一定就是通货紧缩。联系它们都是由于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实质与原因)。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都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与结构优化(对策)。二、典型例题1.(2010安徽卷)在“商品
15、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这说明(A )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是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D.回避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商品属性的理解运用能力。因为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才能实现“商品货币”的转化,实现商品的价值;否则,商品生产者就会赔本、破产,故A项正确。B、C、D不符合题意。2.(2009广东卷,1)“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但人们还是喜欢金银。这表明金银
16、作为货币(C)A从起源看,是和商品同时产生的 B从作用看,是财富的唯一象征C从本质看,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D从职能看,具有价值尺度、贮藏手段两种基本职能【解析】答案选C项。A项错误,商品比货币产生早,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B项错误,金银不是财富的唯一象征;D项错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才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3.(2006年全国卷)有一道趣味智力题:某商店出售汽水,每瓶1元,每2个空汽水瓶可以换得1瓶汽水,但不可兑换现金。使用10元现金,通过购买、换领、借入汽水并归还等方式,最多可享用20瓶汽水。在获取这20瓶汽水的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现象包括(
17、A )商品流通 易货交易 货币支付 货币借贷 非现金结算A B C D【解析】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所以正确。每两个空汽水瓶可以换得1瓶汽水,这属于物物交换,即易货交易,所以正确。某商店出售汽水,每瓶1元,这是货币支付,所以正确。货币借贷和非现金结算属于银行业务范畴,所以不符合题意。考点2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一、知识梳理1货币与财富 (1)金钱的意义: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的本质未变,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2)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
18、。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即挣钱手段要正当、合法,使用金钱要从国情出发,量力而行,适当消费。要注意金钱既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万恶之源,关键在于怎样获得和使用它,我们既要增强商品意识,又要抵制拜金主义。2结算与信用工具(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2)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等。关于信用卡:含义 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其中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注:银行卡可为信用卡和借记卡,要区分两者。借记卡不具备透支功能(“先存款、后消费”的银行卡,持卡人凭密码取款、消费,可用额度以卡内活期存款为限,
19、不允许透支)特点 信用卡是当今发展最快的一项金融业务之一,它是一种可在一定范围内替代传统现金流通的电子货币。信用卡同时具有支付和信贷两种功能。持卡人可用其购买商品或享受服务,还可通过信用卡从发卡机构获得一定的贷款。信用卡是集金融业务与电脑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产物。作用 信用卡能减少现金货币的使用;信用卡能提供结算服务,方便购物消费,增强安全感;信用卡能简化收款手续,节约社会劳动力;信用卡能促进商品销售,刺激社会需求。支票: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分类: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易错易混点】 信用卡
20、和支票只是一种作用凭证,本身没有价值,因此不能充当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职能,也不能充当世界货币。3外汇和汇率(1)外汇的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2)汇率的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我国汇率的表示方法(直接标价法,也即人民币外汇牌价)外币对人民币(不能颠倒)的汇率=人民币元/100外币。如果用 100 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3)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含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易错易混点】
21、(1)关于外汇与外币要注意两点:第一,外币不一定都是外汇。只有可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第二,外汇不等于外币,外汇除包含外币,还包括:以外币支付的支票、汇票、股票、债券等。(2)弄清汇率与币值的关系。一般来说,一国汇率(我国采用直接标价法,如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降低,表明同量外币所能兑换的本币减少,则通常意味着本币升值或外币贬值;反之同理。 如下表:外币 本币外币币值本币币值外汇汇率本币汇率不变更多升值贬值升高跌落不变更少贬值升值跌落升高更多不变贬值升值跌落升高更少不变升值贬值升高跌落(3) 正确认识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影响:货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第一,一国货币汇率上涨(即货币对外升值),意味着同量
22、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外商投资成本增加。升值幅度过大,以上两种情况会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本国外汇储备贬值。一言以蔽之,升值弊大于利。第二,一国货币汇率下跌(即货币对外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外商投资成本减少。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在本国消费相对外国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由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作用,使它成为各国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如,为了刺激出口增长,往往采取直接宣布本币贬值即本币汇率下降的做法。二、典型例题1.(2010全国新课标卷1)按照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协议,成员国90的贸易商品实行
23、零关税。如果以前一件10人民币元的M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N国的关税为5,本外币间的汇率为l:8。2010年该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则一件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分别为( C )A80,84 B84,80 C 8464 D84,100【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汇率、价值量的理解。在本题中,以前10元人民币的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N国,按照人民币本币与外币间的汇率为l:8,再加上N国的关税为5,计算公式是:108(1+5%)=84 N国货币单位;2010年该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故中国以前一件10人民币元的M商品,现在是10元(1+25)=8元人民币,人民币本币与外币间的汇率仍为l:8,故一件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后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是64.2.(2010浙江卷26)如果甲国年利率为1%,乙国货币对甲国货币呈贬值趋势,预期一年后贬值为2%,那么,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从投资的角度看(A )A更多的资金将会流向甲国 B更多的资金将会流向乙国C.甲乙两国资金出现等量流动 D甲乙两国间停止资金流动【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汇率的理解能力。乙国货币对甲国货币呈贬值趋势,意味着乙国货币兑换甲国货币是需要支出的更多,故从投资的角度看,为避免损失,将会把资金流向甲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