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密封线内不得答题 密封线内不得答题 学校 班 姓名 学号 座位号 第一学期第二单元水平检测试题四年级语文 (时间:80分钟)题号一二三书写评分总分核分人分值40791430-2100得分阅卷人签名一、 积累与运用。(40分)1.看拼音写词语。(8分)(1)Su j( ) 地沟油的人,s ho( )没有考虑这对身体的伤害,他们po q( )了诚信,xun z( )欺骗,这种行为是可耻的。(2)p shn h( )的叶子没有chng di( )起来的,P de( )那么jn yn( ) 。2.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画横线“ ”。(3分)净角(jio ju) 灿烂(ln nn) 资源(z zh) 叮
2、咛(nn nng) 痕迹(hn hng) 删除(sn shn)3.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词语是( )(2分)A丝毫 自毫 隐弊 B宽敝 放弃 弃权C静谧 慎重 收缩4.选词填空。(4分)鱼目混珠 一石二鸟 千军万马 井底之蛙 偷鸡摸狗 如虎添翼 守株待兔(1)商人不老实,买一些次品( )欺骗大众。(2)敌人( ),势力很大,我们要小心应付。(3)他从未出过国,不了解世界动态,如同( )。(4)不要做( )的事,以免犯法。4.把词语,句子补充完整。(9分)灯( )酒 ( ) ( )好( )圆 柳( )花( ) 筋( )力( ) ( )( )而安 山( )水( )如果. .就 即使. .也 虽然.
3、.但是(1)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 )有骤雨,这里( )立刻就会干的。(2)(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 )墙壁很光滑。(3)爬山虎的脚( )没有触到墙,没几天( )枯萎了。5、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在错误的说法后面打“”。(2分)(1)爬山虎刚长出的叶子是嫩绿的,不几天就变成翠绿的了。( )(2)蟋蟀是用前足、后足和钳子来建造住宅的。( )(3)他总是经常这样和别人开玩笑。( )(4)上课了,大家都聚精会神地专心听讲。( )6.句子沙龙。(4分)(1).我赞成他也赞成你怎么样(在不同的位置加上标点,使句子意思不同)。(2).不仔细观察怎么能对爬山虎有如此细致的了解?(改为陈述句)
4、(3).小鹿在溪边走来走去。(改为拟人句) 7、根据单元所学内容填空。(小0.5,大1分,共8分) (1)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 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就说明了这个道理。(2).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 ,现在常用这个成语比喻 (3).遇到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突然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时我们会用一句古诗说:“ ”(4)正月 ,二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5)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加点词是指 二、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
5、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
6、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阅读理解(30分)1. 古诗阅读。(6分)登飞来峰 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
7、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解释带点字和本句诗。(4分)不畏( )浮云遮望眼,自缘( )身在最高层。“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
8、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2)王安石是( )朝人。(2分)2.认真阅读课文选段,按要求答题。爬山虎的脚(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 ),( )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 )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它(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1) 按课文填空。(6分)(2) 这段话主要写了 。(2分)(3) 这段话中所填的动词用得好吗?为什么?(2
9、分)3.课外阅读,完成练习。(14)照亮别人 “盲人提灯笼”本是一则笑话,指一个人做事没用大脑想,尽是做些多此一举的事。最近我从朋友那儿得到新的诠释。 这位朋友是这么说的: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 那盲人满心欢喜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 有一次,我搭朋友的车,就借花献佛,再将这则故事叙述一遍与他分享。朋友听后,颇有同感,又以自己的实际经验加以佐证。 他说:“以前我开车经过隧道,总是不喜欢开车灯。一来隧
10、道不长,里面光线还不差;二来嫌麻烦,认为实在没有必要开开关关。不料有一天被迎面而来的大卡车撞了个正着,险些命丧黄泉。后来 我才觉悟到,开车灯是给对方看的,因为车子经过隧道,对方是从亮处进入暗处,视觉一时调整不过来,加上对面车不开灯,那实在太危险了” 世上的朋友,在慢慢的人生道路上,自己走路是多么孤寂与危险,旦夕祸福,没有人知道你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 假如能学学提灯笼的盲人,为别人照路,也照亮自己。时时帮助和关怀别人,别人也就会帮助你,所谓“为善至乐”就是这个意思吧。1、根据解释找出文中对应的词语。(4分)(1)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 )(2)做好事,能够帮助别人是人间最快乐的事。 ( )2、写出下面句中“()”词语的近义词。 (4分)(1)最近我从朋友那儿得到新的(诠释)。 ( )(2)朋友听后,颇有同感,又以自己的实际经验加以(佐证)。 ( )3、“盲人提灯笼”中引号的作用是:_ _ _ (2分)4、写出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在文中的意思。 (2分)为善至乐:善指_ _ 乐指_ _ _5、“照亮别人”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要_ _ _ _ _(2分)三、习作表达。(30分)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有的喜欢养小动物,有的喜欢养植物,过程中一定观察到很多有趣的事。仔细想一想,写下来。作文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