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课 无端崖之辞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句是(D)A处穷闾阨巷穷:贫穷B履危石 危:危险C惠子相梁 相:辅佐D益车百乘 益:增加【解析】A项“穷”应为“荒僻”之意;B项“危”应为“高”的意思;C项“相”应是名词作动词,为“做国相”之意。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ABCD【解析】A之:结构助词,的;代词。B而:表修饰关系,不译;C且:将要;D以:目的连词,来。3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两个加点的“之”均指代鸱(即猫头鹰)。B已而大鱼食之。“之”指代鱼饵。C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加点
2、的“此”指浑沌,“之”指七窍。D措杯水其肘上,发之。“之”指代箭。【解析】A项中前一个“之”指代“鸱”,而后一个“之”应指代“鹓”。4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A郢人立不失容(郢人站着脸色都没变)B方矢复寓(第二只箭刚刚射出去,第三只箭又搭在了弦上)C揖御寇而进之(拱手行礼走进去)D王说之,益车百乘(秦王喜欢他,给他增加车子上百辆)【解析】拱手请列御寇走向前来射箭。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D)A第一则短文中庄子讲寓言的目的是赞叹匠石的技艺高超,讽刺宋元君的自不量力。B第二则短文所讲寓言故事是对那些好卖弄的人的辛辣讽刺。C第三则短文所讲寓言故事是为了讽刺那些行事草率,不
3、计后果的莽撞汉。D第四则短文,庄子在讲述任公子钓鱼的故事时,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的方法,极力凸显任公子的非同寻常的胸襟、胆识、气魄和才干。【解析】A项,原文中“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才是庄子讲述寓言故事的真正目的;B项,原文中“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才是寓言的真正寓意;C项,儵和忽在做事前有过商量,并非草率,而庄子讲述此寓言的目的,是阐明“有为”的危害,说明违背人民性命之理的作为,即便是出自善意,也必将导致悲惨的结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
4、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6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A惠子相梁 相:宰相B或谓惠子曰 或:有人C搜于国中 国:都城D其名为鹓 为:叫做【解析】相:做相国。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A惠子听信他人之言搜捕庄子,说明他是一个权欲很重的人。B庄子以鹓自喻,说明自己是清心寡欲的人,不会取代惠子的相位。C以鹓之所止、食、饮说明其高洁。D本则寓言讽刺了惠子仰慕权贵的行为,表达了庄子无为的思想。【解析】“清心寡欲”不对。8本文比喻巧妙贴切,请你说说“鹓”和“鸱”分
5、别比作什么?【答案】“鹓”比喻庄子(或志向高洁之人),“鸱”比喻惠子(或贪求名利之人)。阅读下面语段,完成910题。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9这段寓言包含着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_运斤成风_,其现代意为:_比喻手法熟练,技艺高超_。10庄子讲这个寓言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庄子用工匠与郢人之间的高妙配合来类比自己和惠子之间的不断争论又极为深厚的朋友关系。流露出诤友惠子去世后,庄子高山流水无人再赏的孤独和寂寞,表达了对惠子的深切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