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今评价“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作者简介课文朗读 1 读准字音 2 体味情感 3 找出中心意象 4 明确线索春、江、花、月、夜 月升月照月斜月落”全文线索感知全诗,划分层次春江花月夜(18句)(9 16)(1736)月色无垠月色纯净月下之景绘景月下之思月下之情人生无尽宇宙永恒思妇怀远游子思归哲理诗情第一部分:景色美春江潮水连海
2、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请找出开头八句写了什么意象。2.给这幅图画命名。春江花月图(景色美)春江花月图 意境?壮丽高远、清幽静谧、朦胧恬静、空灵梦幻。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景色美第二部分:哲理美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思考:面对如此空阔静谧的江天美景
3、,面对一轮皓月,作者产生了怎样的人生感慨?他的感慨与其他古代诗人们有何不同?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李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 经照古人个体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宇宙无穷,人类生生不息。所以“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和“年年望相似”的江月得以共存。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这正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哀而不伤哲理美月下沉思图第三部分:情感美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
4、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观照人生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纯洁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1“卷不去”“拂还来”表达了思妇怎样的思想感情?“卷不去”和“拂还来”明指月光洒在门帘和捣衣砧上不忍离去,暗指思妇的愁思无法排遣,反衬出游子的离愁别恨。2“鱼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
5、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3.本段文字如何表达了游子思归的感情?(1)在梦中也想归家,心理描写。(2)在对春光渐逝的惋惜中表达思归的心情。(3)以“无限路”表达其有家却难归的无奈。(4)“落月”、“海雾”等衬托其无限的思念。情感美思妇游子图春江花月(景)思妇游子(情)宇宙人生(理)完美融合主旨: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美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与对人生真谛的追寻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贯穿全文的是一“月”字,在诗中,月已不再是月,而成了一种情感的载体,这就是中国文人的一种明月情结。春江月夜的美景江畔月下的沉思因月而起的情思 本课小结 作业布置1.背诵这首诗。2.完成本课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