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届高三生物高一轮复习精析精练(人教版):生物必修2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21897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生物高一轮复习精析精练(人教版):生物必修2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届高三生物高一轮复习精析精练(人教版):生物必修2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届高三生物高一轮复习精析精练(人教版):生物必修2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2届高三生物高一轮复习精析精练(人教版):生物必修2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2届高三生物高一轮复习精析精练(人教版):生物必修2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12届高三生物高一轮复习精析精练(人教版):生物必修2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12届高三生物高一轮复习精析精练(人教版):生物必修2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12届高三生物高一轮复习精析精练(人教版):生物必修2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12届高三生物高一轮复习精析精练(人教版):生物必修2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12届高三生物高一轮复习精析精练(人教版):生物必修2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必修2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点一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例1】 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没有证明具体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解析:格里菲思用两种肺炎双球菌在小鼠体内进行了细菌转化实验,证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内含有某种“转化因子”,它可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当时并未确认该物质的化学本质。真正确认S型细菌中“转化因子”化学本质的实验应为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答案:D。知识点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例2】 下面是关于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细菌实验的

2、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与细菌转化实验相同,都是根据遗传物质具有控制性状的特性而设计的B所使用的噬菌体,必须是接种在含35S的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再释放出来的C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D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解析:噬菌体不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必须在细菌体内才能进行繁殖,因此必须使用无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被35S标记的细菌,才能得到含35S的噬菌体;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参与新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因此既不能证明蛋白质是遗传物质,也不能证明其不是遗传物质。答案:B。知识点三 DNA是主要的遗

3、传物质【例3】 如图表示H5N1病毒、硝化细菌、酵母菌和人体内遗传物质组成中五碳糖、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其中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H5N1病毒B硝化细菌 C酵母菌 D人体解析:H5N1病毒无细胞结构,体内的核酸只有RNA,所以遗传物质中有五碳糖1种,碱基4种(分别为A、U、C、G),核苷酸也是4种;硝化细菌、酵母菌及人体,虽然细胞中均含两种核酸(DNA和RNA),但其遗传物质均为DNA,故遗传物质中的五碳糖、碱基和核苷酸种类均为1,4,4,因此图中与实际情况相符的只有H5N1病毒。答案:A。知识点四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考例1】 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S型菌的

4、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以上4个实验中的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解析: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DNA在DNA酶催化作用下分解。因此S型菌的DNA在DNA酶作用下分解而失去转化作用,加入R型菌,子代仍为R型菌,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存活;R型菌的DNADNA酶后,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小鼠体内有S型菌,小鼠患败血症而死。R型菌DNA

5、酶,经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后注射入小鼠,小鼠体内无活细菌,因此小鼠存活。第组小鼠体内也无活细菌,小鼠存活。答案:D。知识点五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考例2】 (2009年广东卷)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B诱发DNA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D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解析:本题考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对实验的理解能力。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都是设

6、法将DNA与蛋白质分离开来,单独地、直接地研究各自在遗传中的作用。答案:C。知识点六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考例3】 (2009年江苏卷)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解析:本题考查生物体遗传物质的种类、分布和组成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豌豆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能说主要是DNA。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为DNA,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不含S元素。HIV的遗传物质是RNA,水解产生的是4种

7、核糖核苷酸。答案:B。随堂练习1(2010年南京调研)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对噬菌体的DNA用32P标记,让其中一个已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最后释放出100个噬菌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最后释放出的100个噬菌体中,有98个噬菌体的DNA含32PC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D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只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因此A选项错误。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可知最后释放出的100个噬菌体中,只有2个噬菌体的DN

8、A含32P,因此B选项错误。由于噬菌体只能营寄生生活,因此不能用普通培养基培养噬菌体,而必须用活的细菌来培养噬菌体,所以C选项错误,而D选项正确。答案:D2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 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则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最可能是下图中的哪个选项( )解析:随着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S型细菌的数量变化呈现S型曲线的变化。R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开始时大部分会被免疫系统消灭,随着小鼠免疫系统的破坏,R型细菌数量又开始增加。答案:B3(2010年海南卷)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

9、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表。预测正确的是( )“杂合”噬菌体的组成实验预期结果预期结果序号子代表现型甲的DNA乙的蛋白质1与甲种一致2与乙种一致乙的DNA甲的蛋白质3与甲种一致4与乙种一致A.1、3 B1、4 C2、3 D2、4答案:B4(2009年江苏卷)科学家从烟草花叶病毒(TMV)中分离出a、b两个不同品系,它们感染植物产生的病斑形态不同。下列4组实验(见下表)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实验 B实验 C实验 D实验解析:本题借助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考查生物的遗传物质,意在考查学生对生物遗传的理解。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实验中组合病毒(a型TMV的蛋白质b型

10、TMV的RNA)感染植物,病斑类型为b型,病斑中分离出来的病毒类型也为b型。实验编号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病斑类型病斑中分离出的病毒类型a型TMV感染植物a型a型b型TMV感染植物b型b型组合病毒(a型TMV的蛋白质b型TMV的RNA)感染植物b型a型组合病毒(b型TMV的蛋白质a型TMV的RNA)感染植物a型a型答案:C5回答下列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关的问题:.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面是实验的部分步骤:(1)写出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第一步:_;第二步:_。(2)以上实验结果说明:_。(3)若要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35S的培

11、养基培养_,再用噬菌体去感染_。.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上层液体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2)在理论上,上层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_。(3)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a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其原因是_。b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

12、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将_(填“是”或“不是”)误差的来源,理由是_。(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_。(5)上述实验中,_(填“能”或“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_。解析:.沉淀物中放射性很低,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说明是用35S标记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的繁殖必须在大肠杆菌内进行,要获得用35S标记的噬菌体,需要先用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去侵染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才可以得到被35S标记的噬菌体。.(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2)在DNA中含有P元素,蛋白质中没有,故32P只能进入噬菌体的DNA中。理论上,在侵染过

13、程中,由于噬菌体的DNA全部注入大肠杆菌,离心后,上清液中是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沉淀物中是被侵染的大肠杆菌,因此上清液中没有放射性。(3)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如果时间过长会使带有放射性的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使上清液带有放射性;如果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也会使上清液带有放射性。(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表明,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5)N元素在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因此不能用15N标记DNA。答案:.(1)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把35S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2)T2

14、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3)大肠杆菌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1)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2)理论上讲,噬菌体已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大肠杆菌内,上清液中只含噬菌体蛋白质外壳(3)a.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b是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4)DNA是遗传物质(5)不能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N元素6研究发现少数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简称TMV)体内仅有蛋白质和RNA两种化学成分,这类生物的性状(如TMV能感染正常的烟草叶片,使之出现相应的病斑)的遗传是受蛋白质还是RNA控制?请设计实验探究TMV的遗传

15、物质。实验原理:(一)利用水苯酚溶液可以将TMV分离,获得TMV的蛋白质和RNA。(二)_。(三)_。实验材料:烟草花叶病毒、正常生长的烟草、苯酚、试管、玻璃棒等必需的实验仪器。主要实验步骤:_。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_。解析:根据实验目的“探究TMV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还是RNA”及实验原理(一),可以确定本实验设计的主要思路是:首先将烟草花叶病毒进行分离,获得病毒蛋白质和RNA,再分别探究它们是否在遗传中起作用。根据题干信息“烟草花叶病毒能感染正常的烟草叶片,使之出现相应病斑”,可以确定本实验的实验指标是:能否使正常烟草感染,出现相应病斑。同时作为遗传物质,还应能使生物性状如病毒的感染性,在传

16、种接代中保持连续和稳定。根据上述分析,可确定实验中涉及到的另两个原理分别为:烟草花叶病毒能使正常生长的烟草感染出现相应病斑;遗传物质能使生物性状保持相对稳定。答案:(二)TMV能感染正常烟草使之出现相应的病斑(三)遗传物质能使生物性状保持相对稳定主要实验步骤:利用水苯酚溶液分离TMV,获得纯净的TMV的蛋白质和RNA; 取正常生长的烟草植株,选取生长状态基本相同的三片叶片,编号为A、B、C;分别用完整的TMV、TMV的蛋白质、TMV的RNA感染A、B、C三片叶;正常培养烟草植株,并注意观察相应叶片的表现症状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A、B叶出现病斑,C叶正常,并且用B病斑组织感染正常的烟草叶片,仍出

17、现相同病斑。说明:TMV中蛋白质是遗传物质;A、C叶出现病斑,B叶正常,并且用C病斑组织感染正常的烟草叶片,仍出现相同病斑。说明:TMV中RNA是遗传物质必修1 第1节走近细胞知识点一 生命系统的层次【例1】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B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C除病毒外,一切有机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D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解析: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其生命活动

18、的完成必须依赖于细胞,即寄生在活细胞中,离开活细胞就不能长时间生存,更谈不上完成生命活动;细胞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是机体代谢与执行功能的基本单位;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必须依赖于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答案:B。知识点二 细胞学说及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比较【例2】 下面是两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甲图细胞属于_细胞,判断的理由是_。(2)甲、乙两图的细胞均有的结构名称是核糖体、_和_,其中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结构是_。(3)乙图中,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结构,其组成物质主要是_。与细胞的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

19、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请填写图中标号) _。解析:本题考查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1)由图分析,甲图细胞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细胞内只有拟核和核糖体,因而属于原核细胞。乙图细胞具有细胞核、各种细胞器和细胞壁,属于植物细胞。(2)比较甲、乙两图细胞,共同具有的结构有核糖体、细胞膜和细胞壁,其中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3)甲、乙两图所示细胞都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细胞壁,但二者的成分不同,原核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主要是肽聚糖,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在乙图所示的植物细胞中,还具有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11)、内质网(10)、高尔基体(12)。此外,线粒体(8)还

20、为此过程提供能量。这四种细胞器缺一不可。答案:(1)原核无核膜(无成形细胞核)(2)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膜(3)纤维素8、10、11、12知识点三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例3】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装片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将物镜对准通光孔 B先用高倍镜,后用低倍镜观察C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在物镜上 D使用高倍镜时,用粗调节器调节解析:用显微镜观察物像时,应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使用高倍镜时,只用“细调节器调节”。污物可能在目镜、物镜或装片上,只移动装片不能确定污物的具体位置。答案:A。知识点四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考例1】 (2010年南京调研)下列有关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21、)A蓝藻和水绵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B它们都有染色体,存在基因C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D原核细胞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与真核细胞相似解析:蓝藻细胞是原核细胞,而水绵细胞是真核细胞,在这两类细胞中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因此A正确。原核细胞中没有染色体,只有裸露的DNA分子,而在真核细胞中含有染色体,因此B错误。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因此C正确。原核细胞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与真核细胞相似,均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答案:B。知识点五 细胞学说【考例2】 “细胞学说”被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细胞学说”创立的最重要的意义

22、是()A揭示了生物界中各种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揭示了一切细胞都是具有生命活力的C使动植物结构统一于细胞水平,有力地证明了生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D揭示了组成动植物细胞的具体结构解析:细胞学说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使动植物结构统一于细胞水平,从而证明了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细胞学说创立时只说明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尽管细胞学说也说明了细胞具有生命活力,但这不是其最重要的意义。答案:C。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考例3】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清晰的淋巴细胞,如图。为进一步放大该细胞,首先应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央,则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A向右上方B向左上

23、方C向右下方 D向左下方解析:显微镜下的像是倒立虚像,实物移动方向与物像移动方向相反,图示观察目标位于视野右上方,则欲将该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方可使物像朝左下方移动直至视野中央。答案:A。随堂作业B组 能力提升1据报道,某省十几个城市玉米患“粗缩病”,该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粗缩病”病毒引起的病害。关于“粗缩病”病毒叙述错误的是()A“粗缩病”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B其遗传物质的复制所需原料来自寄主细胞C组成其核酸的基本元素是C、H、O、ND“粗缩病”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解析:“粗缩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复制所需原料来自寄主细胞,因此不能独立生

24、存。“粗缩病”病毒核酸的基本元素是C、H、O、N、P。答案: C2(原创题)大陆在2008年底赠送台湾的大熊猫“团团”和“圆圆”刚出生时幼崽只有25克,而成年时长约120190厘米,体重可达到85到125公斤,其生长的基础是( )A适应环境 B遗传和变异C新陈代谢 D生殖发育解析:新陈代谢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答案:D3对下列生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酵母菌乳酸菌硝化细菌衣藻金鱼藻烟草花叶病毒A都是原核生物,且都能发生突变B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C都是异养生物,且都能进行有氧呼吸D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解析:酵母菌是真核生物,A错误;硝化细菌营自养,是生产者,B、C错误;D是正确

25、的。答案:C4(2010年广东三校联考)某班同学利用光学显微镜对相关的实验材料进行观察并做了记录,下列记录正确的是( )A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中,能看到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染色体向两极移动B在高倍镜下可以看到黑藻的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结构C将在蔗糖溶液中刚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转到清水中,可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若观察的细胞是无色透明的,为了取得明显的效果,应调节出较亮的视野解析: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中,细胞在解离时已经死亡,故不能看到染色体向两极移动;高倍镜下可以看到黑藻的叶绿体,但看不到它所具有的双层膜结构;若观察的细胞是无色透明的,应调节出较暗的视野,以增加对比度,从而取得明显的效果

26、。答案:C5(多选题)仔细分析图示,三个圆圈分别表示含有细胞壁、核糖体、中心体的细胞,那么阴影部分表示的细胞不可能是( )A酵母菌细胞B衣藻C肝细胞D棉花叶肉细胞解析:所有细胞均含核糖体,但肝细胞无细胞壁,酵母菌及棉花细胞无中心体,只有衣藻细胞既有细胞壁,又有中心体、核糖体。答案: ACD6(2010年上海卷)分析有关微生物的资料,回答问题。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从胃活检组织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1)幽门螺杆菌的遗传物质集中分布的区域称为_。(2)上图4支试管分别代表4种微生物在半固体培养基(琼脂含量3.5 g/L)中的生长状态,其中号试管代表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状态,由图判断,该菌在_条件下不能

27、生长。产甲烷细菌的生长状态最能由试管_代表。(3)下表是某培养基的配方。成分含量葡萄糖10 gKH2PO40.2 gMgSO40.2 gNaCl0.2 gCaSO40.2 gCaCO35 g琼脂3.5 g蒸馏水1 L将幽门螺杆菌接种到pH适宜的该培养基中,置于37 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在该培养基中幽门螺杆菌的数目比刚接种时_,主要原因是: _。幽门螺杆菌形态如图所示,该菌在人体中可引起胃溃疡等胃部疾病。(4)幽门螺杆菌生长的最适pH为67,人体胃腔内pH在12之间,但胃黏膜的黏液层靠近上皮细胞侧pH为7.4左右。若幽门螺杆菌随食物进入胃腔,结合其结构特点以及能导致胃溃疡的特性,推测该菌在胃内如何存活? _。(5)依据资料中信息分析幽门螺杆菌是否属于古细菌?_。原因是_。答案:(1)拟核(核区)(2)氧气浓度过高或过低(3)少缺少氮源(缺少氮源和生长因子) (4)幽门螺杆菌进入胃腔后,首先依靠鞭毛运动至pH较高处缓冲,然后分泌蛋白中和胃酸,提高pH,以便继续生存和繁殖(5)否幽门螺杆菌不能生存在极端环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