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标阐释时空构建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宗教改革的背景(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开始的标志、主要观点、性质及影响2加尔文宗教改革(1)加尔文的主要著作及观点(2)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影响3综合探究宗教改革的影响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8页一、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1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兴起的原因(1)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2)文艺复兴运动及近代自然科学的推动。(3)天主教会的精神禁锢和腐败。(4)教会对四分五裂的德意志的压榨。(5)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兜售赎罪券。2宗教改革的实质:是16世纪西欧各国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统治的思想改革运动,其
2、实质是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3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标志:1517年,马丁路德贴出了著名的关于赎罪券的功效(即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2)思想主张:强调因信称义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3)影响:拉开了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改革后创立的新教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二、独树一帜的加尔文1加尔文的宗教改革(1)背景:受德国宗教改革的影响。(2)内容:出版基督教原理一书,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以此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3)思想核心:主张先定论,即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
3、,人的意志无法改变。(4)影响: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5)对加尔文的评价:加尔文不仅创立了独到的宗教改革理论,而且在实践斗争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被誉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2欧洲宗教改革的意义(1)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解除了精神枷锁。(2)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3)宗教改革后形成的新教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易混易错宗教改革并不反对宗教,只是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把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
4、得更多的自由。重点精讲宗教改革的实质(1)宗教改革形式上是反对天主教教义和教会组织,实际上是对现存的社会制度的反抗,实质上是西欧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2)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神权统治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一个特殊阶段。思维点拨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促进了宗教改革的出现。而宗教改革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深度点拨加尔文的“先定论”把人的命运直接和上帝联系起来,从而否定现实教会权力对人的压制,具有思想解放的作用。重点精讲加尔文宗教思想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加尔文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
5、才能得救,以此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主张先定论,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和教会的作用。在思想上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9页探究主题一西欧宗教改革的社会根源史料一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是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天主教会宣称,人若要得救,必须以教会为中介诸侯们几乎都从路德的理论中读出了政府权力和威信的扩张。一个在德意志的小角落里进行的宗教研究,竟然和许多群体的利益及其奢望联系在一起。摘编自(美)约翰巴克勒西方社会史探究点1依据史
6、料一,从经济、政治和思想方面归纳罗马教廷与德国社会的矛盾。提示:矛盾:天主教会的统治严重阻碍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罗马教廷与德国世俗封建主争夺对德国的控制权;天主教会控制着德国教民的思想。史料二1506年1月4日,一个意大利人在种植葡萄时,无意中挖出一座群雕像,这就是古希腊的雕塑名作拉奥孔。它的出土,震动一时,被推崇为世上最完美的作品。探究点2据史料二,指出当时的意大利主要流行什么社会思潮?这一思潮要表达的思想主旨是什么?拉奥孔的出土为什么会在意大利引起“震动”?提示:社会思潮:人文主义。主旨: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或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或人性解放);追求现
7、世幸福。原因:再现了古典文明的辉煌与伟大,增强了人们创造新文化的信心。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1)文艺复兴运动及近代科学对宗教改革产生了推动作用。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者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天主教会的权威日益受到人们的怀疑。(2)天主教会的精神禁锢和腐败。中世纪的天主教会占据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用神学理论为封建统治作辩护。1516世纪,天主教会成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3)教会对四分五裂的德意志的压榨。16世纪的德意志被称为“教皇的奶牛”,是受罗马天主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德意志成为宗教改革的发源地。(4)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兜售赎罪券。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8、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命题意图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主要是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本题以谚语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宗教改革的理解。得分思路1517年,罗马教皇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马丁路德在当地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荒谬,从此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材料中“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表明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但并
9、非不信仰上帝,故A项错误;近代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文艺复兴,而材料中“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反映了宗教改革运动,故B项错误;1517年,马丁路德在德意志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与材料中“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相符,故C项正确;17世纪时,英国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中叶,法国涌现出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推动启蒙运动进入高潮,与材料中“16世纪”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探究主题二凸显人文主义精神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史料一人一生下来就有罪,这就是所谓的“原罪”。救世主耶稣以自己的牺牲在上帝面前替人赎罪,所以只有信仰
10、上帝,追随耶稣的人才能得救,获得死后永生。天主教会教义“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马丁路德探究点1比较史料一中的两段史料,指出马丁路德的思想同教会的说教有什么冲突?提示:马丁路德宗教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称义”,他认为人的灵魂得救,只有靠终生信仰上帝,与上帝直接交往才是正道。而天主教主张只有通过教会和教皇才能赎罪。马丁路德的这种论点对教皇和天主教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史料二主教扯着嗓子喊:“教皇规定抢劫教堂犯出9个金币,谋杀父母或兄弟姐妹的犯人
11、出15个金币,就可以获得赦免。快把购买赎罪券的金币投进这个柜子吧,当啷一响,灵魂就可以马上进入天堂了啊!”探究点2史料反映了什么事件?与欧洲宗教改革之间有何关系?提示:事件:教皇兜售赎罪券。关系:教皇到处派人兜售赎罪券以对教徒进行欺诈和剥削,激起了路德等人的强烈反对,成为宗教改革的导火线。史料三马丁路德翻译的德文版圣经封面探究点3结合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观点,探究他翻译圣经的意图是什么?提示: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的基本观点,人人都能自主地阅读理解圣经,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为方便德意志人阅读圣经,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探究点4结合所学探究,马丁路德此举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提示:
12、既有利于宗教改革扩展,也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史料四16世纪的欧洲宗教改革导致了基督教世界中的一些新变化。由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新教从天主教中脱颖而出,成为与天主教相对峙的一种新教;虽然各地、各个宗教派别有所不同,但总的说来,是世界性的宗教帝国让位于地方化、民族化的宗教组织;由于有了内心的信仰,人们就不需要一天到晚被束缚于那些繁缛的教阶制度和教会仪式,每个人凭着内心的信仰就可以得救。探究点5结合史料四分析宗教改革后,欧洲宗教世界呈现出哪些特点?提示:出现了新教和天主教两大阵营的对峙;一些地方化、民族化的宗教组织出现;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简化,人们普遍接受信仰得救主张。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与
13、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异同(1)相同点都是西欧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采取神学异端的形式,得到社会广泛支持。都反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否认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对教会的信仰、制度、仪式都有不同程度的改革。都主张信仰得救,认为圣经是基督教徒信仰的唯一依据和权威,人人都可以通过圣经直接和上帝沟通,与上帝直接对话,不需要教会这一中介,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2)不同点路德强调的是“个人对圣经的正确理解”,宣扬“因信称义”,十分强调在精神领域个人信仰在获救中的决定性作用,认为人是一切的出发点和目的;而加尔文强调的是,圣经是“绝对真理”,是基督教义和教徒生活的准则,宣称“先定论”,认为上帝预先的拣选才真
14、正是决定一切的基础,上帝是一切的出发点和目的。加尔文并没有像路德那样把信仰与善功完全对立起来。加尔文认为,信仰是圣洁和得救的内在确证,而善功则可使人圣洁和得救,从而增加上帝的荣耀,是一个外在的确证。路德使人的精神获得了神圣性,加尔文则使现实的经济活动也获得了神圣性。路德改革引发农民战争,使天主教会势力受到沉重打击,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加尔文的主张更为激进,主要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和严厉排斥异己,以及主张国家的民主化与共和化方面;加尔文的主张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影响到欧洲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对法国和英国的历史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2宗教改革家的人文主义精神(1)欧洲宗教改革家虽
15、然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但他们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了至高无上的罗马教皇的权威。(2)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3)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每一个人都可以依靠自己的虔诚和信仰使自己摆脱“罪恶”,不需要教会作为中介。这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们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从而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4)加尔文提出了“先定论”,并以此反对天主教会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强调个人与上帝沟通的权利,在思想上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
16、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 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 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 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命题意图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要求,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考点定位是宗教改革。得分思路本题考查欧洲宗教改革。 题干信息表明,马丁路德改革既得到了下层人民群众的支持,也得到了上层王公贵族的认可, 据此可以得出宗教改革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故D项正确;王公贵族与下层民
17、众的目标并不相同,故A项错误;B项只强调了宗教改革对王公贵族的影响,并未涉及其他阶层,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答案D随堂训练对应学生用书第40页题组1富含人文主义的西欧宗教改革1马丁路德在一次布道中说:上帝的天国并不在于可以接触或看得见的外物,乃在于信仰。他说的“外物”包括()神职人员苦修行善阅读圣经购买“赎罪券”ABC D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现与理解。马丁路德主张只有虔诚信仰上帝,圣经是唯一信仰依据,故其他途径都是外在的;都是罗马教皇的主张,故选C项。答案:C2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
18、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这句话的含义是()A教会权力应高于世俗权力B世俗权力受教皇的委托C教会权力只受上帝的制约D世俗权力应高于教会的权力解析:材料主要强调了世俗政权和世俗权力的地位,当时欧洲实行的是政教合一的体制,教皇在欧洲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马丁路德这样说就是对教皇权威的最大挑战。答案:D3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
19、教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解析:从材料提供的信息“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可以看出其强调的是世俗权力,而否定教皇地位,所以选D。答案:D4加尔文指出:“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这句话反映的观点出自()A九十五条论纲 B先定论C“因信称义”说 D“因行称义”说解析:本题的有效信息是“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然后对照教材“先定论”的解释加以比较,便不难选出正确答案。答案:B5“一切生活现象皆是由上帝设定的,而如果他赐予某个选民获利的机缘,所以虔信的基督徒理应服从上帝的召唤你须为
20、上帝而辛劳致富,但不可为肉体、罪孽而如此。”持这种观点的人最有可能是()A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B明末清初到中国的天主教传教士C路德教派的教徒D源自加尔文教派的清教徒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再现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题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加尔文的先定论。根据所学可知,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传入英国后被称为清教,故选D项。答案:D题组2综合知识点考查6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出现的B都反对宗教信仰C都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反封建的斗争D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相关内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并不反对宗教信仰,故B错误,符合题意;A、C、D三项均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B- 8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