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课后赤壁赋1通假字(1)以待子不时之须同_,_。(2)反而登舟同_,_。(3)俛而不答同_,_。2古今异义(1)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古义:_今义:_(2)而江山不可复识矣。古义:_今义:_(3)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古义:_今义:_3一词多义(1)顾(2)危(3)适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行歌相答:_予乃摄衣而上:_掠予舟而西也:_(2)名词作状语横江东来:_(3)意动用法顾而乐之:_5文言句式(1)草木震动:_(2)以待子不时之须:_(3)步自雪堂:_6翻译下列句子(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译文:_(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译文:_一、结构图解后赤壁赋二
2、、中心主旨这篇赋是苏轼在三个月后再游赤壁所作。前赋着重写水,后赋着重写山;前赋着重写秋景,后赋着重写冬景。在境界上,前赋安谧幽静,在消极中又有一种开阔旷达的胸怀。后赋惊险恐怖、迷离恍惚,特别是通过道士化鹤的幻觉给文章笼罩上了一层缥缈的气氛,反映出作者消极处世的人生态度。1在复游赤壁之前,诗人写了“夜游黄泥坂”这样一件轻松而富有生活情趣的事情,这件事写得颇有波澜。请找出文中显示情节变化波澜的动词。答:_2如何理解道士化鹤这一情节所传达的诗人的情感?答:_答案精析基础整合1(1)“需”需要(2)“返”返回,回到(3)“俯”低头2(1)古义:形容声音响亮悠长。今义:形容声音突然停止。(2)古义:江山
3、的景象。今义:江河和山岭,多用来指国家或国家的政权。(3)古义:绝壁,陡峭的崖岸。今义:岸边。3(1)可是回头看反而看(2)高正直的孤立(3)恰好,适逢到,往4(1)唱歌。上山。向西飞。(2)向东。(3)以为乐。5(1)被动句。(2)省略句。(3)状语后置句(“自”是介词)。6(1)曾几何时,江山的景象已变得不认识了。(2)于是我们回到船上,在大江中任其漂流,停在哪里就在哪里休息。重点突破1顾乐叹谋游。2这一段是本文的重点也是理解上的难点,正如金圣叹所说:“前赋特地发明胸中一段真实了悟,后赋是承上文从现身现境指示此一段真实了悟。”“若无后赋,前赋不明;若无前赋,后赋无谓。”要读懂此段,应对前后
4、二赋进行一个比较,深入地把握苏轼“外儒内道”的思想境界。清夜录云:“苏轼有词曰: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赤壁之游,乐则乐矣,转眼之间,其乐安在?以是观之,我与二客,鹤与道士,皆一梦也。”那夜半飞鸣而过的孤鹤,那梦中神情翩然的道士,一为方外之禽,一为方外之人,孰真孰幻?鹤化道士抑或鹤本道士所化?如庄周梦蝶,一片迷离恍惚。见鹤本为生活真实,在为杨道士书帖中,苏轼曾追忆此事:“十月十五日与杨道士泛舟赤壁,饮醉。夜半,有一鹤自西南来,掠余舟而西,不知其为何祥也?”而见道士则在梦幻之中,未必是真,亦未必非真,由实生虚,虚虚实实,营造出一种恍惚奇幻的气氛,含蓄地传达出他企望超脱尘世、逍遥物外的隐秘心态。与前赋“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是一脉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