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学.科.网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文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学作品选集。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内容:“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后人评价“五言之冠冕。”刘勰“惊心动魄,可谓一字千金。”钟嵘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wihunzxxkw字
2、词 芙蓉:荷花。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遗(wi):赠。远道:犹言“远方”。旧乡:故乡。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同心:古代习用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译文渡过江水去采芙蓉,美丽的水泽中长满香草。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在远方的心上人。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而又四野茫茫。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一生。译文二纵使江水溅湿了衣衫,我依然要采得江中那最美丽的莲。这淡雅的莲花,挺拔的枝叶,像极了你我远方的心上人,记得我们曾许下的诺言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对你的思恋,一天又一天,莲花开落,等在季节里的容颜日渐凋零,却依然不见你
3、那熟悉的面庞。为何我回望故乡的双眸这样氤氲?归家的路途遥遥无尽,时光在这条路上设下了重重陷阱,我日思夜想的人儿啊!怎样才能飞到你的身旁?曾经沧海,蜡炬成灰。此生,无法执子之手,就这样孤独终老吧。深入文本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主要意象是什么?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啊?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奠定文章高洁、清幽的意境。深入文本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采摘荷花的目的是什么呢?达成了吗?表达对“所思”的想念和祝福。情绪变化:由欢欣转为失落。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深入文本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还顾”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动作感、画面感很强,清晰表现主人公孤独
4、、忧愁、惆怅的形象和心情。不着一字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深入文本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你还能体会出什么样的情感?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情感,想爱却不能相守的忧伤,黯然伤神。小结这首诗的艺术特色特点: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二是表达含蓄,余味悠长。抒情方式:借景抒情。问题探究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赠送回顾故乡古今异义词,古义:感情深厚(今义:齐心)(二)文理分析1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答:_明确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2第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答:_明确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zxxkw3.对应能力目标3 第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答:_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还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