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平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一、(9分)1(3分)A(形容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慈,形容词作动词,慈爱;雨,名词作动词,下;短,形容词作动词,诋毁;壮,意动用法,认为豪壮;响,名词作状语,像回声一样;归,使动用法,使回归;斗,使动用法,使争斗;函,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2(3分)D(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被动句/定语后置句)3(3分)B(荀子不属于“四书”)二、(36分)(一)(9分)4(3分)B(A项强加因果,根据原文第一段内容,无法得出“各类不良信息在饭圈内部不断传播”是由于“大量
2、粉丝深陷饭圈无法自拔”;B项正确,根据原文第二段“人们会通过自己所属的社会范畴来获得认同,哪怕只是进行抛硬币随机分组,人们也倾向于自我范畴化”这一内容可以推知;C项偷换概念,依据原文第四段有关内容可知,消失的是“意义”而非“饭圈文化”;D项观点绝对化,根据原文第五段“狭隘的社会认同会持续造成割裂社会的风险,因此要主动引导形成良性的群体团结和集体记忆”可知,选项将必要条件误解为充分条件。)5(3分)B(“意在证明自我范畴化的能力是一种获得认同感的正常需求”分析有误,依据原文第二段内容可知,引用“最简群体范式”这一概念,意在指出“饭圈”内部也会“形成类似最简群体范式的心理机制”,进而“实现扭曲的信
3、息传递、舆论干扰和偏好立场行动等”。)6(3分)A(依据原文第三段“用亲属和地域等先赋要素或根据情感和价值来定义我群,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可知,“在作者看来,都不应当对我群与他群进行区隔”分析错误。)(二)(12分)7(3分)C(“从而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内敛性格”因果倒置)8.(3分)D(“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分析有误)9(6分)要点:寻求共同的价值观,建成和睦的世界大家庭;跨越文化鸿沟,创造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共同面对各种挑战,开创光明的未来。(答对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三)(15分)10(3分)D(“也预示了大卫后来的成功”属过度解读,赏析有误)11(
4、6分)要点:果断利落,“说干就干”送“我”去学校,直截了当向律师表明来意;特立独行,亲自驾车穿行,完全不在乎别人评论;善良仁慈,安排“我”上学,希望“我”过上好日子,成为有用的人。(答对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12(6分)要点:“我”是故事的回顾者,小说通过成年大卫的回忆来讲述故事;“我”是故事主人公,也是事件的观察者,小说以儿童视角来描写环境和人物;两者重叠,读者既能了解成年大卫的内心情感,也能感知童年大卫的形象。(答对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三、(35分)(一)(20分)13(3分)D(原文标点为:吾愿主君之上者尊天事鬼,下者爱利
5、百姓,卑辞令,亟遍礼四邻诸侯,驱国而以事齐,患可救也。)14(3分)B(“韩、赵、燕三国”解说有误,应为“韩、赵、魏三国”)15(3分)C(“百姓遭受杀戮”不符文意,应为“自身遭受刑罚”)16(8分)(1)(4分)所以大国攻打小国,这是互相残害,灾祸必定反及于本国。(译对大意,2分;“是”“贼”两处,每译对一处1分。)(2)(4分)兼并别国领土,使它的军队覆灭,残杀它的百姓,谁将会遭受不幸呢?(译对大意,2分;“覆”“孰”两处,每译对一处1分。)17.(3分)要点:郑国有错,自有上天惩罚;郑国之事应由自己处理,鲁国不该介入。(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满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
6、给分)(二)(9分)18(3分)B(“烘托出一种清新的气氛”有误,应为烘托出一种忧伤的气氛)19(6分)要点:“无力”将新柳拟人化,突显其柔弱,形象生动;“摇”化被动为主动,表现微风下新柳的风姿;新柳惹人频来欣赏,侧面烘托其柔美可爱。(答对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三)(6分)20(6分)(1)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3)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每答对一处,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则该处不给分。字迹潦草,辨认不清,不给分)四、(10分)21(2分)B(A C D 项都存在错误。风靡一时:草木一时间随风而倒,形
7、容事物在一个时期内非常盛行。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语境是说斗茶活动在当时盛行,故用“风靡一时”更恰当。不可或缺:不能有一点点缺失。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语境中强调建盏是茶事活动必不可少的“重器”,故用“不可或缺”来修饰更恰当。千篇一律:指诗文公式化,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如出一辙:好像从同一个车辙出来,形容事物非常相像。此处意在表达“毫无变化”,与下文“富于变化”形成鲜明对比,故用“千篇一律”更符合语境。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无与伦比:没有比得上的。语境意在表明每个建盏各不相同,无意于比较,宜用“独一无二”。)22(2分)D(根据前句“盏口面
8、积大、盏身厚重”表达的先后顺序,应先说容纳汤花,后说利于茶汤保温,可排除A、C两项;“更多”应修饰“汤花”而非“容纳”,可排除B项,因此选D)23(2分)C(C项引号和原文引号都属于直接引用,A项引号属于特殊含义,B项引号属于特定称谓,D项引号属于表讽刺、否定)24(4分)示例:有了美好的愿望,未必就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充裕的物质生活条件,未必就会使人们丧失前行的动力(答对一处,2分;答对两处,4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五、(60分)25.本题属于材料作文。材料选取三则古今中外有关“视野”的名人名言,用文学化的语言,形象而凝练地阐释了“视野”的含义,理解难度中等。审题立
9、意方面,“富有启示意义”提醒考生在审题时应从“视野”这个词语的本义出发,进行引申分析立意。“视野”指眼睛看到的空间范围或眼界,由此可理解它的引申义,“视野”可以是一种见识,一种阅历,一种智慧,它的比喻义可以指人的一种宽广的胸怀、一笔财富,也可以比喻为人生的志向、目标等,由此,我们可以从为什么要开阔视野,开阔视野有什么作用这个角度立意;“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引导考生在写作过程中应关注材料,对材料做适当引用和必要分析。“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则强调“你”的概念,是希望考生从“我”出发,从即将成年的青年出发,结合自身实际,调动相关积累,充分展示思辨的能力,进而表明对“视野”的感悟和思考。在文章结构安
10、排上,考生可采用以下结构方式:1.采用正反对比论证结构,可从视野开阔的好处与不开阔的弊端两个角度展开分析。2采用并列分论点论证结构,从开阔视野的作用这个角度展开分析,如视野决定人生的舞台,视野决定人生的目标,视野决定人生的境界等;或从怎样开阔人生的视野这个角度展开分析,如开阔视野,需要有谦虚的品质,需要有独到的眼光,需要有远大的志向等。3采用递进式结构。一是采用横向联想式结构,由物、自然界中事例联系到人,再联系社会现实,由点及面,由浅入深进行构思;二是从什么是视野,为什么要开拓视野,怎样开拓视野进行层进式论证;三是采用纵向联想式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角度展开论证。参考立意: 1.拓宽心灵的视野2
11、.视野决定境界3.开阔视野,发展自我4.开阔视野,铸就辉煌【参考译文】鲁国国君对墨子说:“我害怕齐国攻打我国,可以解救吗?”墨子说:“可以。从前三代的圣王禹、汤、文、武,只不过是百里见方土地的首领,喜欢忠诚,实行仁义,取得了天下;三代的暴君桀、纣、幽、厉,把怨者当作仇人,施行暴政,失去了天下。我希望君主您对上尊重上天、敬事鬼神,对下爱护、有利于百姓,辞令要谦恭,赶快礼交四邻的诸侯,驱使全国的人民抵御齐国的侵略,祸患就可以解救。”齐国将要攻打鲁国,墨子对项子牛说:“讨伐鲁国,是齐国的大错。从前吴王夫差向东攻打越国,向西攻打楚国,向北攻打齐国,诸侯来报仇,百姓苦于疲惫,不肯为吴王效力,因此国家灭亡
12、了,吴王自身也遭受刑罚。从前智伯攻打范氏与中行氏,吞并三晋的土地。诸侯来报仇,百姓苦于疲惫而不肯为他效力,因此国家灭亡了,他自身也遭受刑罚,也是由于这个缘故。所以大国攻打小国,这是互相残害,灾祸必定反及于本国。”墨子对齐国大王说:“现在这里有一把刀,试着用它来砍人头,一下子就砍断了,可以说是锋利吧?”大王说:“锋利。”墨子说:“刀确实锋利,谁将遭受那种不幸呢?”大王说:“刀承受它的锋利,被试验的人遭受他的不幸。”墨子说:“兼并别国领土,使它的军队覆灭,残杀它的百姓,谁将会遭受不幸呢?”大王头低下又抬起,思索了一会儿,答道:“我将遭受不幸。”鲁阳文君将要攻打郑国,墨子听到了就阻止他,对鲁阳文君说
13、:“现在假使鲁国四境之内的大都攻打小都,大家攻打小家,杀害人民,那怎么办?”鲁阳文君说:“鲁国四境之内都是我的臣民。现在大都攻打小都,大家攻打小家,那么我将重重惩罚攻打的人。”墨子说:“上天兼有天下,也就象您拥有鲁国四境之内一样。现在您举兵将要攻打郑国,上天的诛伐难道就不会到来吗?”鲁阳文君说:“先生为什么阻止我进攻郑国呢?我进攻郑国,是顺应了上天的意志。郑国人三代残杀他们的君主,上天降给他们惩罚,使郑国三年不顺利。我将要帮助上天加以诛伐。”墨子说:“上天的诛伐已经够了!现在您又举兵将要攻打郑国,说:我进攻郑国,是顺应上天的意志。好比这里有一个人,他的儿子凶暴、强横,不成器,所以他父亲鞭打他。邻居家的父亲,也举起木棒击打他的儿子,说:我打他,是顺应了他父亲的意志。那么难道不荒谬吗!”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