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散文阅读之理解重要词语(或短语)的含义新乐一中王彦平 关于考点的修改与说明 1论述类文本阅读 变更“一般论述类文章”为“中外论述类文本”,增加了“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这一考点。划定了论述类文本的范畴(时政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和考查重点(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2文学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增加了“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或概念)的含义”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两个考点。3古诗文阅读 增加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4.实用类文本 变更: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5.作文变更“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为“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研究考纲熟知变化理解
2、词语的含义学习目标1、根据语境精准理解词语的含义2、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3、树立规范答题的意识考查方式通常来说对于词语含义的理解的考查有四种方式:一、考查词语的指代内容二、考查词语的语境义三、考查有特定内涵的词在文中的含义四、考查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考点解析一、考查词语的指代义所谓词语的指代义,指对文中出现的人称代词(我你他等)或指示代词(这那等)所指代的对象的确认,由于简单,在高考中出现的不多,更多的是指非代词在文中所指代对象的确认。词语指代内容的落实在本句是找不到答案的,指代对象一般在上下句或上下文,我们解题时,要由近及远地去找。考查词语指代义的提问方式1、“它们”在原文中指什么2、“某某
3、”一词在文中包含哪些方面3、“某某”一词在文中指代什么内容课内文章示例故都的秋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问题:这“秋”指什么样的秋典题示例(2015福建纸上故乡)文中说:“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给我们的影响。”“精神层面的影响”包含哪些方面?请简述。(4分)参考答案:勤俭的生活态度;不怕苦的精神,宽容待人,懂得珍惜;红色文化的洗礼,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答题方法总结:即时演练 骄子之路145页太湖碎锦2、文章第段东山一带的“
4、胜概”包含哪些方面?请简述(4分)。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太湖的部分画面,就感到有不同的胜概。洞庭东山、西山是太湖里两个主峰。东山周围五十余里,山势并不陡峭,土壤又滋润,经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辛苦经营,已成了丰产地区。山下坡田,种植各种水稻,是秋熟的主要农作物。夏熟是三麦和油菜,还有豆类和蔬菜瓜果。他们更有园艺的丰富经验,梅、杏、桃、李多得数说不尽。枇杷、杨梅和洞庭红(橘名)名闻远近。随着春夏秋冬,它们先后开花结果,春天果然是“姹紫嫣红开遍”,夏天、秋天、冬天,也是各有烂漫绚丽的景色。说是“美尽东南”,并不夸张。从观赏说,四时皆宜;从生产说,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江南的许多淡水鱼,这里样
5、样都有。朝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点缀湖光水色中,渔民们勤劳、勇敢,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参考答案:山下坡田种类丰富的农作物 种类多样的园艺 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朝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变式练习1 文章第段东山一带的“胜概”包含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变式练习2 文章第段东山一带的“胜概”包含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每一方面不超过五个字。(3分)原题:文章第段东山一带的“胜概”包含哪些方面?请简述。(3分)考点解析二、考查词语的语境义词语本身的字面义叫“基本意义”,当词语进入语境后,它的意义就是动态的、变化的,往往含有某种特殊的的意义,即语境义。这些词语乍一看,有些不合逻辑、不通情理,仔细品味
6、,却别有意蕴,它是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派生出来的意思,离开了这个语境,这个意义也就消失了。1、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2、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有时一日来一次,有时一日来两次,有时一日里一次不来,来时也不在吃饭的点上,而是想起了,就来,想不起,就不来,显得有些孱弱似的。3、无处不在的粮食,恰恰又是最容易被忽略被蔑视被糟蹋甚至被篡改的东西。典题示例 全文见篇子一日的春光1.“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的“吞咽”的含义是什么?(2分)“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的“吞咽”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这样说,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分)变式练习1、
7、“我要忘情地阅读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的“阅读”的含义是什么?(2分)变式练习2、“我要慢慢地咀嚼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的“咀嚼”的含义是什么?(2分)原题“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的“吞咽”的含义是什么?(2分)答题方法总结即时演练骄子之路138页2015年江苏卷比邻而居【问题】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段中“孱弱”的含意。(4分)参考答案:相对第一家的气味,咖啡的味道较弱;生活不大有定规;日常化的生活气息不浓烈;有虚无浮华的气息,不如第一家实打实。拓展练习 粮食问题:纵观全文,简析文中加点词“篡改”的内涵。(5分)参考答案 机器切断了人与粮食之间的联系,对粮食的处理简单粗暴、毫无感情、颠覆了粮食、吃粮的人与吃本身。化肥、激素和农药的出现,改写了季节、雨水、改写了生命的密码,食物因多而贱,人们对食物不再怀有敬意。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