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赤壁赋课堂练习题一、填空题:(40分) (1)苏轼,字_,自号_,苏洵之子,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诗、文、书、画俱成大家。(2)“唐宋八大家”除“三苏”之外还有 等五人。 (3)书画“宋四家”是指苏轼和 等四人。(4)在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并称。赋大体上经历了_、_、_、_、_等几个发展阶段。(5)解释画线词语:纵一苇之所如 ( 任 ) 苏子愀然( 容色改变的样子 )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 端正)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打渔砍柴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享有享受 )二、基础知识题 (40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B )A.壬戌(x) 属(sh)客 冯(png)虚御风
2、B.溯(s)流光 嫠(l)妇 相缪(lio)C.酾(l)酒 横 (shu) 扁(pin)舟D.狼籍(j) 枕藉(ji) 无尽藏(cng)2.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举酒属客 属:寄,劝B.冯虚御风 冯:乘 御:驾C.倚歌而和之 倚:依靠D.盈虚青如彼 盈:满3.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B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泣孤舟之嫠妇侣鱼虾而友麋鹿西望夏口,东望武昌A.和不同 和相同 B.和不同 和不同C.和相同 和相同 D.和相同 和不同4、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D )A徘徊于斗牛之间 斗牛:斗宿,牛宿,都是星宿名。B纵一苇之所如 如:往C渺
3、渺兮予怀 予:我D方其破荆州 方:刚5.书写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 )A.少顷,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不知其所止C.知其不可骤得,托遗响于悲风D.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6下面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C)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译文:任凭小船飘去,越过那茫茫的江面。B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译文:桂树做的棹,木兰做的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C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译文:面向大江喝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D自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译文:从那不变的一面看,那么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没有尽头。7
4、下列六句话分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C)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A BC D8.对这篇赋所表达的感情,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B )A.第一段写在夜游赤壁,月夜泛舟,把酒诵诗,油然而生“遗世”“羽化”,飘飘欲仙的快乐情感。B.作者写曹操横槊赋诗,慨叹自己谪贬黄州,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无限同情。C.主客对话,先悲后喜,既有客人的哀怨消极,也有主人豁达乐观。D.联想古人古事,借题发挥,抒发了内心的愤懑,表现了超然独立,不计得失的情怀。9最能体现苏东
5、坡旷达心怀的一句是( B )A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B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C天地之间,物各有主D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10.对选段有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A. 作者运用对话,打破了赋的传统语言表现形式,新颖独特。B. 通过阐述“变”与“不变”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企盼纵情山水,做赤壁隐士的愿望。C. 主客问答,实际表明了作者内心深处激烈的矛盾冲突,冲突的结果是旷达的一面战胜了消极悲哀的一面。D.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一句,用侧面暗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厌恶从前官场腐败,希望清明政治出现的思想。三、翻译题(10分)(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3分)(2)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3分)(3)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4分)四、默写填空题(10分)(1)其声呜呜然, , , 不绝如缕。(2) ,泣孤舟之嫠妇。(3)驾一叶之扁舟, 。 ,渺沧海之一粟。(4) ,羡长江之无穷。 ,抱明月而长终。(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观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