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综合测评(五)(时间:60分钟分值:90分)1社会主义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又是一种人类的重要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材料二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1)根据材料一,“两位学者和战士”指的是谁?(4分)他们所创立的科学理论是什么?(1分) (2)材料二出自哪一部历史文献?(3分)概括材料二的中心内容。(3分) (3)上述理论在哪些
2、国家得以成功实践?试举两例说明。(4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的有效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两位学者和战士”指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所创立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或科学社会主义)。第(2)问根据材料中“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等信息可得出材料二出自共产党宣言。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得出材料二的中心内容是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第(3)问指出社会主义理论得以成功实践的两个典型国家(俄国、中国)即可。【答案】(1)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主义(或科学社会主义)。(2)文献:共产党宣言。中心内容: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3)俄国(或苏联
3、);中国。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费里德里希恩格斯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国际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他学识渊博,生活经历丰富,从青年时代起就把自己的命运同工人阶级联系到一起。他以使劳动人民摆脱各种剥削和压迫为理想,并为此奋斗一生。他在与马克思一起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同时,还参与创建和丰富革命理论的工作,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材料二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承担起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任。他说:“自从我们失掉了马克思之后,我必须代替他。” (1)材料一中恩格斯“参与创建和丰富革命理论的工作”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是怎样“代替他”的。(5
4、分)(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指出马克思与恩格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最大贡献及其依据。(6分)【解析】第(1)问考查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完成的理论成果,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第(2)问考查恩格斯19世纪末的主要活动,应注意从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等方面进行归纳。第(3)问中的“最大贡献”可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地位进行判断,“依据”需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作用进行思考。【答案】(1)1844年,合著神圣家族;1845年,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1848年,合著共产党宣言;18671894年,相继发表资本论第一至三卷。(2)在理论研究方面,全面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发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在革命实践方面,
5、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和各国社会主义者,推动了第二国际的成立、建设和发展。(3)最大贡献:发表共产党宣言,创立马克思主义。依据: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使无产阶级有了自己的革命理论,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新时代,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共产党宣言材料二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列宁论欧洲联邦口号(1)材料一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怎样的革命观点?根据材料二,说明列宁是如何在
6、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丰富发展这一观点的。(6分)(2)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材料一、二有何共同点?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发展列宁的革命理论的?(9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可以分析恩格斯的观点。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提出了一国革命胜利论,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俄国进行了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2)问从材料可以看出,不管是恩格斯还是列宁,都是强调革命应该在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在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主义,但是毛泽东则是提出了革命分两步走的策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革命及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答案】(1)观点:只有各国联合
7、,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取得胜利。理论:创造 “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首先建成”的理论。实践:列宁发动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2)共同点:强调必须在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创造性地提出革命分两步走的策略,先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再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这就决定了义利观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比如,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它更多地强调精神,以便于战胜在物质上强于我们的敌人;在国家或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或集体的利益,以便于在国破家亡中救亡图存;等等。郑州大
8、学学报(200年第2期)材料二将更多地承认个人利益,满足个人的需要我们提倡按劳分配,承认物质利益,是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而奋斗。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绝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而奋斗,绝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1980年8月邓小平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概括毛泽东和邓小平的义利观。(5分)(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造成以上两种不同义利观的原因。(10分)【解析】第(1)问,毛泽东的义利观,梳理材料找出其中的核心词“更多地强调精神”“强调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或集体的利益”,推知毛泽东强调义高
9、于利,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据材料“更多地承认个人利益”“ 承认物质利益”“ 绝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而奋斗”可知邓小平强调个人利益,但要兼顾国家、集体利益,反对见利忘义。第(2)问,联系时代背景、特征分析原因。毛泽东的义利观形成时期,中国面临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同时物质比较贫乏,故强调精神强调义;而邓小平时期,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所以强调物质利益,同时兼顾义,从而调动劳动者积极性。 【答案】(1)毛泽东:强调义高于利,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邓小平:更多地强调个人利益,同时兼顾国家、集体利益;反对见利忘义;鼓励勤劳致富。(2)毛泽东的义利观形
10、成于民族危机严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是首要任务;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巨大进步的时代,经济建设、强国富民是国家的中心和首要任务。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对政治十分关心。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毛泽东信仰过改良主义,崇拜过康有为、梁启超,也曾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胡适、陈独秀视为楷模。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毛泽东和其他中国先进分子一道,由学习西方转向学习俄国。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来到北平,努力寻找并阅读共产主义书籍,其中,共产党宣言等书使他在思想上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1920年夏,毛泽东开始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五四运动期间
11、,毛泽东是湖南学生反帝爱国运动的领袖之一。为了介绍和传播新的革命思潮,湖南省学生联合会创办了湘江评论,毛泽东担任主编。材料二毛泽东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实事求是概念,他说:“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毛泽东选集材料三美国时代杂志1985年某一期的封面中很清楚地对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游行的队伍和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1)毛泽东与同时代的先进分子走上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历史背景是什么?(3分)(2)“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试举出毛泽东依据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中国革命从危机或困境中拯救出来,
12、走上正确道路的两个典型事例。(4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时代的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什么决定。(3分)(4)该期杂志封面上的“CHINA Moving Away from Marx”(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的说法对吗?请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5分)【解析】第(1)问根据“1920年夏,毛泽东开始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分析1920年前的国内和国际背景,国内背景从民族危机、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等事件去分析,国际背景指的是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第(2)问主要指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工农武装割据和遵义会议。工农武装割据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13、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这条道路打破了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俄国革命模式,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创举。遵义会议使红军扭转了长征初期被动挨打的局面,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第(3)问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会总结了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肯定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决定健全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第(4)问首先明
14、确观点,然后进行论证。观点明显是错误的。邓小平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完善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答案】(1)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民族灾难依然深重;新文化运动激进知识分子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分子受到启迪,看到希望;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根据中国国情,开创出一条不同于“城市中心论”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给各地的革命斗争树立了榜样;在中国革命几乎陷入绝境的危急关头,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后正确地
15、领导和指挥红军,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逐渐摆脱军事上的被动局面,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表述正确即可)(3)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4)不对。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开始了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这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完善和发展。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马克思说:“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自称为“第二提琴手”的恩格斯逝世
16、后,作为第二国际的领导人之一的考茨基曾经说:“恩格斯的逝世使我们感到悲痛远远超过了马克思的逝世,因为我们觉得,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才完全逝世了。”材料二恩格斯反复教导各国社会主义者要独立决定本国的革命方针和策略。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也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邓小平也曾经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国亡党。”世界历史参考资料(1)材料一中,马克思对伟大人物是如何认识的?(7分)(2)材料二的观点体现了什么共同原
17、则?毛泽东、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是如何实践这一原则的?(8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可以得出,马克思认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即伟大人物的出现是一定时期历史发展的产物。第(2)问,总结恩格斯、毛泽东、邓小平的话可知其相同点都是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的实际(或者国情)相结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邓小平时期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答案】(1)认识:伟大人物的出现是一定时期历史发展的产物。(2)共同原则: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的实际(或者国情)相结合。实践: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