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64KB ,
资源ID:219346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1934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 模拟题)专项版汇编 专题15 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 模拟题)专项版汇编 专题15 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含解析).doc

1、专题15 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考点一:新中国的成立及民主政治建设考点二:祖国统一大业考点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外交考点一:新中国的成立及民主政治建设1(2020年江苏卷,12,3分)建国初期,一位老大爷谈到种痘运动说:“现在的国家真好,共产党毛主席处处关心我们,从解放后,没听说哪个地方闹天花,也看不见有麻子的孩子啦。我家的四个孩子,要是在过去请花先生栽花,顶少也得一石来粮。”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来说明A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B新中国获得民众政治认同C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D卫生防疫体系的全面建立【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民众对中共领导全国人民抗击天花等疫病所取得的成果十分认同, 这从侧

2、面反映出新中国获得了民众的政治认同,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三大改造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与民主政治无关,排除C项;“全面建立”不符合建国初期的史实,排除D项。2(2020届北京市大兴区高三一模)“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社会建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把过渡时期总路线在国家根本大法中规定下来的。上述内容摘自A新民主主义论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过渡时期指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到

3、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1954年宪法的颁布正是在这一时期,故选B;AC项都处于新中国成立以前,排除;D项出现于三大改造以后,排除。故选B。3(2020届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干部必须阅读的12本马列主义著作,其中包含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这说明中国共产党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B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C加强对民众的马列主义教育D积极为新政权建设培养人才【答案】D【解析】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不仅对迎接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建设具有重大作用,要求干部阅读马列主义著作就是为新中国的成立培养人才的表现

4、,故D正确。毛泽东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是1945年的中共七大,故A错。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故B错。材料是提到要求干部阅读书籍而非民众,故C错。4(2020年河北省邢台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952年5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整党建党的指示,要求“乡乡有支部”。截至1956年底,全国多数乡“在乡的党委或总支下都已按照农业社建立了党的组织”。这一举措A强化了国家组织能力B意在调整国民经济结构C推动了土地改革开始D构建起基层治理的体系【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一举措使党的基层组织大量建立,将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基层,强化了国家组织能力,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

5、涉及的是党的基层组织的建立,不是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C选项错误,新中国土地改革开始于1950年,与材料时间发布;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此举使基层治理的体系得以构建。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5(2020年内蒙古通辽市高三模拟)通常情况下,修改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1982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主张不能以1978年或者1975年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这一主张从侧面说明A1954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B“文革”期间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C新时期法制建设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D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答案】A【解析】据材料“应

6、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并联系所学可知,54宪法体现了两大原则,即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而后因为文化大革命,造成54宪法确定的原则一度被破坏,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文革”期间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且与史实不符,文革宪法主要违背了人民民主原则,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受人为因素影响大较大,且史实错误,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故D项错误。故选A。考点二:祖国统一大业1(2020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适应性月考)1979年7月,编纂完成的辞海(第三版)中涉及台湾词条的释义,不再用“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口号,不用“窃据”“盘踞”“尚待解放”等用

7、语,对台湾的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等方面,不再使用“残酷剥削”“民不聊生”“经济凋敝”等字眼。这表明当时A已纠正“文革”的错误方针B改革开放政策得到全面实施C已提出争取祖国和平统一方针D已提出“一国两制”方针【答案】C【解析】题干的材料是“1979 年 7 月”,材料主要反映了不再用“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口号、不用“窃据”“盘踞”“尚待解放”等用语、对台湾的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等方面,不再使用“残酷剥削”“民不聊生”“经济凋敝”等字眼,说明中央对台湾政策的改变,C正确;题干内容是对台政策,与“文革”无关,而且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已经纠正了文革错误,排除A;题干内容属于两岸关系,与改革开放无关,排除B;

8、“一国两制”方针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排除D。2(2020届浙江省北斗星盟高三6月适应性考试)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联合声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的若干权利。下列有关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权利的表述, 不完全准确的是A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B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法律不变C将继续保持自由港和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地位D继续同各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有关的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经济关系【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的若干权利有,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

9、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而非“法律不变”,B项符合题意;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将“继续保持自由港和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地位”,“继续同各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有关的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经济关系”等说法准确无误,ACD三项不符合题意。3(2020年浙江宁波慈溪市高三模拟)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实现直接“三通”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D践行“一国两制”构想【答案】A【解析

10、】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正确;实现直接“三通”是双方交流的步骤,排除;加强经济密切合作是双方交流的体现,排除;践行“一国两制”构想是两岸统一的结果,排除。4(2020届黑龙江哈尔滨高三模拟)1986年4月,电影血战台儿庄在香港举行首映式。万民争看,轰动香港。蒋经国说:“从这个影片看来,大陆已经承认我们抗战了。这个影片没有往我父亲脸上抹黑。看来,大陆(对台湾)的政策有所调整,我们相应也要作些调整。”上文中大陆对台政策调整体现在A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B两岸已经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C大陆放弃武力统一D大陆成立了“海协会”【答案】A【解析】从题干时间“1986年”

11、以及材料中“大陆(对台湾)的政策有所调整”的信息可知中央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故A项符合题意。B选项说法错误,一个中国的共识目前还没有完全达成;C选项说法错误,大陆不放弃武力统一的可能;D选项“海协会”只是民间组织,没有如此大的效力。5(2020年浙江舟山中学高三模拟)台湾同胞为祖国改革开放作出重大贡就。从1992年到1997年,台湾与大陆贸易总额増长了124.7亿美元,在大陆投资项目增至20125个,总额约110.34亿美元。这直接得益于A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开始被打破B“九二共识”促进两岸的经贸合作C两岸接受了“一国两制”的构想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答案】B【解

12、析】结合材料中时间特征“从1992年到1997年”,联系教材内容可以知道1992年两岸达成“九二共识”,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对促进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故B项正确;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开始于台湾赴大陆探亲运动,时间是198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选项A排除;至今台湾当局仍未接受“一国两制”构想,选项C排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是在21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选项D。考点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外交1(2020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20世纪 60 年代,中法角色类似:一个是在全球范围向美国霸权挑战的不驯服的盟国;一个是不听从指挥棒

13、直至公开脱离苏联轨道的“大家庭成员”。1964 年中法建交。可见中法建交最重要的政治基础是A都奉行独立自主政策B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C都希望挑战美苏霸权D当时两国价值观念相同【答案】A【解析】“向美国霸权挑战的不驯服”指法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要求摆脱美国控制,“不听从指挥棒直至公开脱离苏联轨道”指中国反对苏联控制,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选A;改革开放后中国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并且法国此时仍然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排除B;中法都反对大国控制,并非挑战美苏霸权,排除C;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法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价值观念不相同,排除D。2(2020届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三6月模拟)如图所示

14、是中国对外援助变化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A以对外援助为工作中心B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C对外政策逐渐趋于实用D对外援助规模有所下降【答案】C【解析】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对外援助援助方式有明显的计划形式,援助原则体现意识形态,援助比例占GNP比例较高,而改革开放后的援助以责任制为主,且讲求平等、互惠互利,占GNP比重下降,说明这一时期的对外援助更加实用,C正确;改革开放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排除A;21世纪初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B;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上升,虽然援外占GNP比重下降,但是不代表规模下降,排除D。3(2020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适应性月考)“坚持上海精神,

15、打造本地区命运共同体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多边主义和开放主义,相互尊重彼此利益,不干涉别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争端,以共赢理念促进发展繁荣。”这是2015年7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上的讲话,这表明中国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C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D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答案】B【解析】上海合作组织属于区域间的国家合作组织,因此根据题干中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上海合作组织主张“坚持上海精神,打造本地区命运共同体”“继续以上海精神为指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多边主义和开放主义”可见是在积极探索区域

16、国家间合作新思路,B项正确;上海合作组织属于区域组织,没有体现出以联合国为中心,排除A项;上海合作组织是新兴区域合作组织,不仅仅是进行经济合作,C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4(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的关系良好,贸易和文化交往十分频繁。与此同时,中国与联邦德国之间处于对立状态。1955年,联邦德国与苏联建交后,中国逐步推动与联邦德国的民间往来。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日益紧张,中国与民主德国关系降到了冰点。70年代初,联邦德国调整“新东方政策”,决定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972年10月,两国外长在北京

17、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决定互派大使。此后,两国的交流活动迅速升温。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等材料二1993年,德国实施“新亚洲政策”,十分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德国企业认为在中国“差不多所有行业都有前景”,纷纷进军中国市场。1998年,德国总理施罗德将实现外交政策“正常化”作为重要目标,对外不依附于任何国家,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并与中国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出现多元认同”。中国认为加强中德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合作,有利于提高各自国际地位,扩大各自在国际上的活动余地,并促进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2004年,中德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具有全球责任的中德战略伙伴”关系,中德关系发展到了新的

18、高度。摘编自吴友法德国现当代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7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德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历史条件。(9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德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6分)【答案】(1)变化:中国与民主德国从交往密切到降温、冷淡,与联邦德国从对立到实现关系正常化。原因:50年代,在冷战格局下,中国和民主德国同属社会主义阵营,联邦德国外交依附美国;中苏关系恶化,民主德国紧跟苏联;中国与美国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联邦德国调整对中国的政策。(2)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

19、,市场潜力巨大,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德国统一,经济发达,对中国市场有巨大需求,寻求政治大国地位;两国都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3)坚持发展经济,增强国家实力;坚持独立自主,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求同存异,摒弃冷战思维;奉行多边外交,推动全球化。【解析】(1)变化:根据“中国与民主德国的关系良好,贸易和文化交往十分频繁。与此同时,中国与联邦德国之间处于对立状态”、“中国与民主德国关系降到了冰点”、“两国外长在北京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决定互派大使。此后,两国的交流活动迅速升温”可知中国与民主德国的关系从密切到降温甚至冷淡,和联邦德国的关系则从对立到关系实现

20、正常化。原因:根据“中苏关系日益紧张”、“联邦德国调整新东方政策,决定改善与中国的关系”等信息可知,中国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关系的变化主要和冷战格局的影响有关,中国和民主德国同属社会主义阵营,联邦德国属于资本主义阵营,因此开始与民主德国关系密切,与联邦德国关系对立。但随着中国与苏联关系恶化,而民主德国紧随苏联导致中国与民主德国的关系一并恶化;而中国在70年代与美国关系改善,加之联邦德国调整对外政策,因此与联邦德国关系改善。(2)根据“德国企业认为在中国差不多所有行业都有前景,纷纷进军中国市场”可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因此吸引德国大力开拓中国市场。而且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

21、的提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也推动德国谋求与中国关系的进一步深化;根据所学内容可知,随着两德统一,德国的经济也得到发展,因此对中国的市场也有巨大需求。同时德国也在谋求改善国际形象,需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两国也因此在推动世界多极化上存在共同利益。(3)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德关系的改善都是基于两国国家利益的考量,同时也和两国经济实力增长、市场扩大、国家影响力提升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坚持发展经济,增强国家实力;坚持独立自主,求同存异,摒弃冷战思维;坚持多边外交和推动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5(2020年浙江卷,2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1954年6月,周恩来抵达印度

22、访问,在新德里记者招待会上发表了书面谈话,具体地阐明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思想,指出:“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无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在印度期间的多次谈话中,周恩来都提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主张将这些原则贯彻到国际关系中去。摘引自吴玉才1949-1956年间的中国材料二 新世纪开始以来,国际形势迅速发展和激烈变化,世界人民继续强烈呼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要求执行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宗旨和原则精神,并赋予它们以旺盛的生命力和新的历史任务。面对冷战结束以来种种有悖

23、于人民愿望的形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并且正在启发人们对新型国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引导人们进行新的多方面的实践。在这方面,已经有种种有益的尝试。摘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5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改革开放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我国外交的指导意义。指出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我国外交在21世纪初取得的重要成就。(5分)【答案】(1)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意义:成为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成就: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首倡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首次会晤(安理会“五常”首脑会晤);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加入世贸组织(WTO)。【解析】(1)内容:根据“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内容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意义:结合所学可从各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这一角度概括。成就:结合所学可从建立上海合作组织、首倡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首次会晤、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加入世贸组织( WTO)等角度概括。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