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二学案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17943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二学案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3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二学案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3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二学案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3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二学案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3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二学案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3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二学案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学习目标】1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教材导学】1、综观中国古代历史,土地制度大致经历了怎样的变动?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经过了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商周时期的井田制、春秋战国至近代的土地私有制。2、井田制存在于何时?因时代久远和和对资料解读的差异,专家学者对井田制的解释并不相同。我们使用的教材对井田制是如何解释的?井田制存在于商周时期。 是井田制度最鼎盛的时期。井田制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确实存在,在史学界基本达成共识。但对井田制的解释却不尽相同。我们教材的观点是:(1)井田制是一种以国有为名的 土地所有制。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所有,由周王

2、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2)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井田中央一区)实际上为贵族所有,“私田”(四周土地)是村社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3)“公田”由得到份地的村社成员 耕种,收获物全部缴纳给贵族。“私田”的收获归己。3、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其主要表现是什么?原因何在? (1)表现:一方面表现为大量 被抛荒,另一方面则是部分 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 (2)原因:经济上,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政治上,春秋时期,分封制的崩溃。4、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一些税制改革。其中最早的是哪两个诸侯国?这些税制改革的背景、基本精神、作用和实质如何?从

3、法律上废除井田制是在哪一重大改革中?春秋时期,最早进行税制改革的是齐国、鲁国。齐国管仲采取 的措施;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 ,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按田亩实数收税。此后,晋、楚、郑等国也推行了类似的改革。改革的背景:春秋时期,井田制走向崩溃;随着土地私有现象的日益普遍,各诸侯国为刺激生产积极性、扩大剥削量,先后进行税制改革。改革的基本精神:都是打破井田制中 和 的界限,一律按土地好坏收税。改革的作用和实质:客观上承认 ,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实际上使土地私有合法化。到了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时,正式宣布“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所有制给以全面的肯定。

4、5、自战国开始,土地私有制在中国确立,这种局面一直存在了2000多年。在中国古代,土地私有制的形式主要有哪几种?其中最主要的是哪一种?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有三种形式:(1) 。(2) 。(3) 。其中,地主土地私有制是最主要的一种。6、战国时期,地主土地的来源如何?此后2000多年的时间里,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什么?造成了什么后果?根源何在?封建国家曾采取过什么方式进行过“限田”?最终成效如何? 战国时期,地主土地的来源主要有三种: (1)原来的公卿贵族占有“公田”,并将其转化为私有土地。 (2)立军功者通过赏赐获得大量土地,而成为地主。 (3)一些人通过买卖获得土地而成为地主。 此后

5、2000多年里,尤其是汉代以来,土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其根源在于土地私有制下,土地可以买卖。在土地私有制下,土地兼并是一种必然现象。 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常采取均田、“限田”的措施,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其中,最著名的措施是自北魏至隋唐实行的均田制。均田制的前提是国家有可控制的土地(一般是战后无主的荒地),其基本内容是国家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这些土地的主要部分只准 ,不准 。受田农民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唐朝中期以后,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均田制无法实行下去,土地兼并现象再次严重起来。 宋初“田制不立”,“不抑

6、兼并”,使两极分化更为激烈。到明清时期,商品货币经济繁荣,通过土地买卖广占田土的现象日益普遍,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7在土地私有制的条件下,国家田赋收入的主要来源如何? 在中国古代,地主和自耕农都是国家的 ,是国家赋税的直接提供者,他们名下的土地是国家田赋收入的来源。8、“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反映了一种土地经营方式?这种方式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在中国古代发展的历史如何?如何评价这种土地经营方式?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 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地主与 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这种土地经营方式出现的原因在于地主占有大量土地,有的农民土地很少有或没有土地。历史:战国时期

7、出现;到汉代,比较普遍;宋代土地兼并激烈,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评价:见教材最后一自然段。【知识结构】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历程2、关于井田制(1)存在时间(2)性质(3)基本内容(4)瓦解原因和表现3、关于土地私有制(1)确立时间(2)主要形式(3)关于土地兼并(4)关于租佃经营【问题拓展】1如何认识土地兼并问题?(1)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地主力量增强的表现。(2)土地兼并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大批自耕农失去土地,或成为地主田庄的依附农民,或成为流民。使社会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安定,也影响了国

8、家的财政收入和徭役的征发。(3)土地兼并严重激化社会矛盾:一是农民和地主的矛盾;二是封建国家与地主的矛盾。解决的结果有两个可能:一是封建政府采取抑制兼并的措施,使兼并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二是直接导致农民战争的爆发。(4)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制度的存在。在封建社会,土地被视为各种财富的最终归宿,大地主力图扩大土地占有面积。对此,封建国家不触动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制度,故无法根本解决该问题。【课堂巩固】12006年1月1日,我国正式取消农业税。我国最早向个体农户征收“农业税”出现在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西汉2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卖买”所反

9、映出来的实质问题是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C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D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3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法律答问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某甲的马因为管理疏忽,跑到别人的田里吃了庄稼,因而引起纠纷,“(马)食人稼一石,问当论不当?不论当及赏(偿)稼”。这说明 A当时已用法律手段保护土地私有B当时的法律已经健全完备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D自耕农拥有小块土地和牲畜4.均田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推行该制度的朝代有 西周 北魏 唐朝 明朝 A B. C. D.5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根本上是因为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10、 B.统治者“不抑兼并”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6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租佃经营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其产生和发展的条件是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B战国时期租佃关系就已产生C汉代“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的租佃经营方式的现象已比较普遍D宋代租佃经营已开始超过自耕农经济,成为古代农业经济中最重要的经营方式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国家政权直接掌握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是一种国有土地所有制形式,当时被称为“公田”或“官田”。这部分土地由国家经营,或用于封赏和对百姓授田。它是旧土地制度的遗存形态,唐宋以后数额越来越少,但一直存在。 在私有土地中,除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外,就是地主土地所有制

11、,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土地有多种来源。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材料二 魏书食货志记载:485年,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诸桑田不在还受之限” 材料三 据估计,宋代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代增加到8.5亿亩,清代又增至11亿12亿亩。在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外国人视为很难开发利用的“边际土地”。 人教版历史必修2请完成:(1)材料一涉及的土地所有制有哪几种类型?各自的发展趋势如何?(2)概括说明

12、材料二所反映的土地制度的执行状况及其目的,并说明该土地制度与土地兼并的关系。(3)开垦和利用土地,有利于经济发展,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请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开发这些“边际土地”的利弊得失。【课后提升】1吕氏春秋:“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与这一历史现象关联最为紧密的图片是(图见第75页优化设计“知能演练”第3题。) 2“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3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A众人集体生产 B.田

13、庄集体生产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雇民耕作4中国古代,朝廷有时将不在户口册内且因此不纳税的人称为“盗贼”。这反映出当时朝廷 A要求民众纳税 B.只要求部分民众纳税C不要求民众纳税 D.只要求部分“盗贼”纳税5张履祥在补农书总论中说:“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田十亩,故田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赁田以耕,亦其势也。”此现象主要反映了 A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关系 B.租佃关系的出现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 D.农民的人身依附性增强6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城。其中,“社”是土地之神,“稷”是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

14、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7在封建社会中,自耕农(注:指自己耕种自己土地的农民)是社会的基础,他们的生存状况,事关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自耕农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当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历代统治者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摘自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 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出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摘自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

15、集卷59 材料三 极荒活民书中写道,“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相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得流离饿莩耳。”请回答:(1)自耕农阶层在中国最终形成于什么时候?它是谁直接剥削的对象?(2)根据材料一分析封建国家为什么要关注自耕农的存在。(3)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古代社会中有利和不利于自耕农生存的因素。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堂巩固1.D 2.B 3.A 4.B 5.D 6.D7.(1)国有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其中,地主土地所有制日益发展,而另外两者则相对萎缩。(2)实行状况:北魏时开始实行,隋代至唐初继续实施。目的:保护自耕农经济,以确保国家赋税收入、徭役和兵役的征发。关系:为限制土地兼并,国家采取了均田制,但均田制不可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3)利:耕地增加,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粮食总产量,能养活更多的人口。弊:过度垦荒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课后提升1.B 2.A 3.C 4.A 5.B 6.B7.(1)春秋战国。封建国家。(2)自耕农是封建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是赋税和徭役的保证。(3)有利:封建王朝初期的政策扶持。不利:封建国家的沉重的赋税徭役负担;自然灾害;封建地主的土地兼并。 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