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学案设计跟踪检测学习目标:1.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基础训练学案设计目标一 伟大的历史转折读书与识记1背景(1)1976年粉碎“”后,仍处于停滞状态。(2)1978年在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的大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3)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
2、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四人帮国民经济真理标准问题邓小平指导思想2标志: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3内容(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政治路线:抛弃了“”的“左”倾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上来。(3)经济路线: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为中心。4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实行和开辟的起点。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究与讨论探究任务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
3、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思考 1978年底,我国政府的工作重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答: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探究任务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新转折是什么?试答:新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新道路。新时期:开始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新领导: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目标二 经济体制改革读书与识记1农村改革(1)过程初步实行:1978年,、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普遍实行:全国范围内实行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安徽四川包产到户家庭承包经营机构改革:1
4、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农村基层单位,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2)意义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国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变革。促进了城市改革的全面展开。人民公社村民委员会自主权农业经济体制2城市改革(1)措施中心环节:增强,搞活企业。管理体制:实行,简政放权。所有制形式:变单一的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制度:实行以为主、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企业活力政企分开公有制经济多种所有制按劳分配多种分配积极性探究与讨论探究任务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到1979年,集体农
5、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摘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思考 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所有制的根本改变?为什么?试答: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不意味着所有制的根本改变。因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保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环节。探究任务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改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思考 图片
6、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什么变化?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试答:变化: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方向: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转变。影响: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企业的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探究任务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原因、特点是什么?试答:原因: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特点:以土地等基本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前提,坚持
7、了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它把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发挥了农民家庭的积极性。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举。探究任务6.农村经济体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之处。试答:扩大了生产经营自主权。都克服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都调动了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探究任务7.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的原因、核心、意义是什么?试答:(1)第一次调整:土地改革。原因:新解放区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核心: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意义:解
8、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第二次调整:农业合作化。原因: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核心:把土地等主要的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意义: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3)第三次调整:人民公社化。原因: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因此片面追求公有化的程度。核心: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实行“一大二公”。意义: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4)第四次调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核心: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
9、改革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目标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读书与识记1背景(1)国内:遇到重重阻力。(2)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遭遇挫折。改革社会主义运动2过程(1)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2)1992年10月,中共提出这一目标。(3)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4)1997年,中共进一步完善了理论。(5)21世纪初,社会主义基本建立。南方谈话十四大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十五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商品
10、市场体系3意义(1)中国成为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2)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3)从总体上已达到,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人民生活小康水平探究与讨论探究任务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新中国的发展则不同,它根据自己的历史和经验,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借鉴“苏联模式”,设计了计划经济体制。经过二十多年的计划经济实践后,又转而进行“面向市场”、建立全面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材料二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11、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思考(1)依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的计划经济体制有何弊端。后来是怎样克服的?(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哪些特点。试答:(1)弊端: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僵化的体制挫伤了企业和生产者的积极性。克服:解放思想,改革开放;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探究任务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区别是什么?试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经济,不是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以行政审批配置资源和指令性计划配置资源为主,甚至有时以官员意志配置资源。二者最显著的区别是:资源配置方式是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还是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课后总结自主构建本课知识网络:示例:你来试一试:_记录心得体会:_ _谢谢观赏!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