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9 ,大小:1.07MB ,
资源ID:2170487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17048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8 散文阅读(练)(解析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8 散文阅读(练)(解析版).doc

1、2015高三二轮复习讲练测【新课标版语文】专题18 散文阅读一、练高考1(2014大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17题。听雨叶延滨写下这个题目,便不自觉地在心里吟诵起那些熟悉的诗篇,而且大多是古人的句子。雨,大概是古典的。而且常常当人们进入一种诗化的境况,才会从喧嚣的市井声浪里逃出来,逃出来的耳朵才能听雨。听雨有三个条件:第一是心静而神动,心静者不为市井或朝野的得失荣辱而悲喜,心平如水,不起波澜;神动者,是心神与自然呼应,天地万象,胸中百感,互交互合。第二是独处一室,或书房与书为侣,或山中小亭坐对群峰。第三是有雨。说到这里,话题的主角就出来了,听雨者,与雨为友,其喜怒哀乐,无不是因雨而起。

2、我赶走那些如雨脚一般敲击我心窗的诗句,它们虽美,但吟哦的是他人心曲。雨声已经伴千载百代的人,抒发自己的情怀。像永不退场的乐师,耐心地为一个又一个的登台者伴奏,他只是在人们不觉察之中,调动自己的琴弦。“疏雨漏梧桐,春水洗杏花,剑门斜雨 ,古城涤尘轻。”这些都是人们久唱而常新的曲子,它们让我们只能相信,雨声是个能为每一个人伴奏的好乐师。这是六月,久旱无雨的京城,下起第一场透雨a雷声沉沉地滚过,把都市里嘈杂的市声驱走,然后是闪电,是风。好风啊,让窗外一排高高的杨树,起舞俯仰地欢迎,满世界都是叶子的笑声!然后急急敲下一排雨脚,如碎玉,如奔马,如瀑布狂泻我躺在床上,听雨声从窗外跳进屋里来,又沿着白石灰抹

3、的老墙往上爬,爬出一道道渍印。这是我最早的记忆,好像是我们搬进那座南方老城一条叫斌升巷的窄街。那是一个旧公馆,房子是木结构为主的,木框里砌上转抹上白灰。我们的房子背墙临街,墙的上部有 两只小窗,用来通气透光的。小窗很高,又从不开,布一张挂满灰尘的蛛网,让人想到许多故事。故事是雨声送进来的,这是我对这个世界最早的印象:雨夜里两只高墙上的窗,窗上挂着一张蛛网,网不住的雨声和更声漏湿了童年。(前两年我调出这个城市,妻子说我不喜欢这个让雨水锈满青苔的老城。)我有一段让大雨泡着的记忆,那是1966年秋。那年本是我参加高考升大学的日子,“文化大革命”一声炮响,升学成了泡影,父母又先后被“革命群众”揪了出来

4、,我被派到川滇边界山区农村“搞社教”。正是屋漏偏遇连阴雨的时候,在山区待的几个月,也没有见到几回晴朗的天。心里下着雨,外面也是雨,风声雨声,让人心怵。山区搞运动,免不了天天晚上的会。山里人住得分散,一家守一个山头,我这个小工作队员,每天就戴一顶大斗笠,提一盏马灯,风中雨中满山地转悠。田坎又窄又滑,一下雨就变成了鳝鱼背,真不知一天摔多少跤。啊,这也许是我命运的象征:漫天风雨,长夜窄路,一盏孤灯,一张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洗了百遍的脸。(到现在说到 “文化大革命”,我的耳边就响起一片暴雨在一只斗笠上踢踏的声浪。)我对雨声的记忆不全是灰色的,有苦味的记忆,也有温馨的时候。那是在陕北,夏天终日在秃山峁劳作

5、的我们,就像在火炉上烘着的红薯,每天都盼望着天上有块能下雨的云。高原的雨少,下一次就真叫恩赐。下雨可以不出工,可以凉凉地躺在炕上,听雨声让高原有了笑语,听苞谷拔节的脆响,让自己干涸的心,也有一个绿草般的梦。(庄稼人听雨能听出的快乐,这种快乐进城后就少了,至少不 是那带着土味和草味的快乐了。)听雨,是听时间的脚步声,只是各人有各人的雨声,这是我刚刚想明白的。(有删改)14文章为什么在开头一段就说“雨,大概是古典的”?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答案】 从文章结构上说,呼应题目,引出话题;从文章主题上来说,暗示现代人已经难得有听雨的闲情逸致了。(4分)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解答方

6、法是,首先要找准题目的关键点。题目给出的句子,关键点首先是“开头”二字,分析开头的作用;然后才是“古典”二字,雨是古典的,反过来说就不属于现代,暗示现代人心里的浮躁,不会欣赏雨的古典美。接下去结合文章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用自己的话归纳概括即可。解答时需要结合全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综合解答。阅读时,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阅读题一般是从选文里有可能被学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来编成各种形式的问题,用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答案要从选文里找,只要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语句,大多数题目的答

7、案在原文中是能够“抠”出来的。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1)雨声是个能为每一个人伴奏的好乐师。(2)在山区待的几个月,也没有见到几回晴朗的天。16文中三个段落末尾的内容为什么用括号作了标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17“雨”给作者留下了哪些难忘的记忆? “听雨”让他明白了什么道理?请根据全文进行分析。(8分)【答案】 第一问:南方老城的雨,给他留下了古旧、神秘的童年记忆;川滇边界山区的雨,给他留下了特殊年代苦味的记忆;陕北高原的雨,给他留下了农村生活绿草般温馨的记忆。(6分)(每答出一点给2分。

8、意思答对即可。)第二问:听雨就是听一个人的心声,听一个时代发展变化的脚步声。(2分)(意思答对即可。)2(2013大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冬天搬来曼哈顿,与林肯中心几乎接邻,听歌剧,看芭蕾,自是方便,却也难得去购票。开窗,就可望见林肯中心露天剧场之一的贝壳形演奏台,那里每天下午、晚上,各有一场演出。废了室内的自备音响,乐得享受那大贝壳中传来的精神海鲜。节目是每天和每晚更换的:铜管乐、摇滚乐、歌剧清唱、重奏,还有时髦得名称也来不及定妥又变了花样的什么音乐。我躺着听,边吃边喝听,比罗马贵族还惬意。但夏季没过完,我已经非常厌恶那大贝壳中发出来的声音了:不想“古典”的日子,偏偏是柔肠

9、百转地惹人腻烦;不想摩登的夜晚,硬是以火爆的节奏乱撞耳膜。不花钱买票,就这样受罚了。所以每当雷声起,电光闪,阵雨沛然而下,我开心,看你们还演奏不。可惜不是天天都有大雷雨,只能时候一到,关紧窗子。如果还是隐隐传来,便开动自己的音响与之抗衡,奇怪的是,但凡抱着这样心态的当儿,就也听不进自选的音乐。可见行事必得出自真心,强求是不会快乐的。某夜晚,灯下写信,那大贝壳里的频率叉发作了,看看窗外的天,不可能下雨,窗是关紧的,别无良策,管自己继续写吧乐器不多,鼓、圆号、低音提琴,不三不四的配器管自己写吧写不下去了鼓声,单是鼓声,由徐而疾,疾更疾,忽沉忽昂,渐渐消失,突然又起翻腾,恣肆癫狂,破石惊天,戛然而止

10、。再从极慢极慢的节奏开始,一程一程,稳稳地进展终于加快又回复严峻的持续,不徐不疾,永远这样敲下去,永远这样敲下去了,不求加快,不求减慢,不求升强降弱,唯一的节奏,唯一的音量其中似乎有微茫的变化,变化太难辨识,却使听觉出奇地敏感,出奇的敏感的绝望者才能感觉到它。之后鼓声似乎有所加快,有所升强后又加快升强,渐快,更快,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快到不像是人力击鼓,但机械的鼓声绝不会有这“人”味,是人在击鼓,是个非凡的人,否定了旋律、调性、音色,各种记谱符号。这鼓声引醒的因素,它们一直沉睡着,淤积着,荒芜着,原始而古老。在尚无管乐、弦乐、声乐伴随时,这些因素出现于打击乐,在漫长的遗弃废置后,被今晚的鼓声所引

11、醒, 显得陌生新鲜。这非音乐的鼓声使我回到古老的蛮荒状态,更接近宇宙的本质。这鼓声接近于无声,最后放佛只剩下鼓手一个人,而这人必定是遒强美貌、粗犷与秀丽浑然一体的无年龄的人真奇怪,单单鼓声就可以这样顺遂地把一切欲望击退,把一切观念敲碎,不容旁骜,不可方物,把它们粉碎得像基本粒子一样分裂飞扬在宇宙中我扑向窗口,猛开窗子,鼓声已经在圆号和低音提琴的抚慰中作激战后的喘息,低音提琴为英雄拭汗,圆号捧上了桂冠,鼓声也就息去我心里发急,鼓掌呀!为什么不鼓掌,涌上去,把鼓手抬起来,抛向空中,摔死也活该,谁叫他击得这样好啊!我激动过分,听众是在剧烈鼓掌,尖叫我望不见那鼓手,只听得他在扬声致谢掌声不停但鼓声不起

12、,他一再致谢,终于道晚安了,明亮的大贝壳也转为暗蓝,人影幢幢,无疑是散场。我懊丧地伏在窗口,开窗太迟,没有全部听清楚,还能到什么地方去听他击鼓,冒着大雨我也步行而去的。我不能荏弱得像个被遗弃的人。又不是从来没有听见过鼓声,我是向来注意各种鼓手的,非洲的,印度的,中国的然而这个鼓手怎么啦,单凭一只鼓就使人迷乱得如此可怜!我承认他是个幸福的人,我分不到他的幸福。14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1)我不能荏弱得像个被遗弃的人。(2)我承认他是个幸福的人,我分不到他的幸福。【答案】(1)现场鼓手的演奏结束了,我因不能再次听到鼓声和听众一起疯狂而失落。受到鼓声的鼓舞,我希望能过上一种新鲜有力的

13、生活。(2)鼓声让我相信,这个鼓手是近乎自然的,因而也是幸福的;作为听众,我被鼓手的鼓声吸引,却不能分享他击鼓时刻的愉悦,这让我感到有些遗憾。【解析】找准答题区间,结合语境,理解字面意思,同时揣摩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注意:抓住关键词,联系文章的内容,背景,找到背后的意义。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撇开表面意思;找到找到在文章中的指深一度的意思。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5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鼓声?请简要分析。(6分)16林肯中心的鼓声唤起了“我”的哪些感性?请简要分析。(6分)17对林肯中心的演出,“我”表现出哪些情感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

14、析。(6分)3(2013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瓦王剑冰瓦是屋子上面的田地,一垄一垄,长满了我的怀想。离开好久了,怀想还在上面摇曳着。我不能进入瓦的内部,不知道瓦为什么是那种颜色。在中原,最黄最黄的土烧成的瓦,也还是瓦的颜色。瓦完成了我们的先人对于土与火的最本质的认知。当你对瓦有了依赖的时候,你便对它有了敬畏。在高处看,瓦是一本打开的书。我拆过瓦,屋顶搭下来的长板上,瓦像流水一样滑落,手不敢怠慢,一块块像码字样将它们码在一起。屋子一直在漏。雨从瓦的缝上淌下来,娘要上到屋子上面去。娘说,我上去看看,肯定是瓦的事。雨下了一个星期了,城外已成泽国,人们涌到城里,挤满了街道的屋檐和学

15、校走廊,后来学校也停课了,水漫进了院子。我说娘你要小心。娘哗哗地踏着积水走到房基角,从一个墙头上到房上去。我站在屋子里,看到一片瓦在移动,又一片瓦动过之后,屋子里的“雨”停止了,那一刻我感到了瓦的力量。鳞是鱼的瓦,甲是兵的瓦,娘是我们家的瓦。风撞在瓦上,跌跌撞撞地发出怪怪的声音。那是风与瓦语言上的障碍。风改变不了瓦的方向,风只能改变自己。瓦的翅膀在晚间巨大的空间飞翔。屋不嫌瓦丑,屋子实在支撑不住了,将瓦卸下,做好下面的东西再将卸下的瓦盖上去。瓦是最慢的事物,从第一片瓦盖上屋顶起,瓦就一直保持了它的形态,到机器瓦的出现,已经过去了两千年时光。我一直不知道由土而成为瓦,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叫做

16、瓦的物质,竟然那么坚硬,能够抵挡上百年岁月。瓦最终从颓朽的屋顶上滑落,在地上落成一抔土,那土便又回到田地去,重新培养一株小苗。瓦的意义合并着物理和化学双重的意义。在人们走入钢筋水泥的生活前,瓦坚持了很久,瓦最终受到了史无前例的伤害。一个孤寡老人走了,仅有的财产是茅屋旁的一堆瓦,那是他多年的积蓄,每捡回一片较为完整的瓦,他都要摆放在那里,他对瓦有着什么情结或是寄望?他走了,那堆瓦还在那里等着他,瓦知道老人的心思。邻家在瓦上焙鸡胗,瓦的温度在上升,鸡胗的香味浮上来,钻进我的嗅觉,我的胃里发出阵阵声响,鸡胗越发黄了起来,而瓦却没有改变颜色。瓦的忍耐力很强。下雨了,我顶着一片瓦跑回家去,雨在地上冒起了

17、泡泡,那片瓦给了我巨大的信心,我快速地跑着,我的头上起了白烟,闪电闪在身后。瓦藏在草中。一坡萎顿又复生的草,一片不再完整的瓦,不知道谁将它遗失,它一定承受过很长的岁月,没有可去处,不在这里又会去哪里呢?草里埋着各种形态的瓦。这是一个废墟。我看到了瓦下面的时光、欢乐甚至痛苦。一片瓦在湖上飞。水上起了波澜,波澜变成花朵,瓦沉在花朵下面,等待重新开花。一条狗衔着一片瓦跑过来。不知道狗对这片瓦有什么情愫,难道它认得这瓦或这瓦的主人?我不知道瓦的发音是如何出现的。瓦,我感到那般亲切。好久听不到这种亲切了,或以后愈加听不到这种亲切了。 (摘编自人民日报)13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18、)(5分)A文章开篇运用比喻,引出我对“瓦”的怀想。“长满”形象地写出“怀想”的丰富,“摇曳”写出了“怀想”的不时浮现。B第段说“瓦是一本打开的书”,既形象地写出屋顶上“瓦”的形态,也为下文叙写瓦在人们生活中的种种作用张本。C第段描写“娘”在雨中修复屋顶这一细节,意在抒发“我”对“娘”的感激之情,表达“我”对“娘”的深切怀念。D第段说“风改变不了瓦的方向”,突出了瓦坚定不移的品性;“瓦的翅膀在晚间巨大的空间飞翔”,写出了瓦的灵性。E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出了瓦的朴实无华与充满力量,启迪人们应该像瓦一样脚踏实地,充实自我,有所贡献。14“鳞是鱼的瓦,甲是兵的瓦,娘是我们家的瓦”这句话在文中有

19、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15请根据文本,探析“我看到了瓦下面的时光、欢乐甚至痛苦”这句话的涵义。(6分)4(2013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樱 桃黄 裳富春江沿岸的几座县城,富阳、桐庐和上游的白沙(建德),几乎没有例外都有一条沿江的长街。主要的商业店铺就集中在这里。一些行政机关和民居大抵都坐落在长街后面。有的江岸连山,没有多少发展余地,新兴的建筑只能向长街侧边扩展,有时还免不了要上山。这一格局,恐怕是一切沿江城市的通例。桐庐的街,从公路车站开始,一直向东伸展开去,迤逦行来,约有二三里远近。从八十年代新建的百货公司大楼、电影院,到五十年代以来陆续修建的商店、机关,还有更早的、

20、三五十年、百把年前留下的老屋,杂然并陈地对峙在长街的两侧。这些时代脚步留下的痕迹,它们的新旧比列、建筑规模与风貌的对比,说明本来是迂缓前进的步伐显然是一天天加快了,尤其近两三年来是如此。前年到这里来时还没有看到踪影的电影院,这就是披着八十年代的新装新出现的“娇客”。从簇拥在门前广告栏边人群的脸上,可以看到兴奋、专注的神色。他们中间有小孩子,也有中年人;有城镇居民,也有进城来挑着担子的农村男女。这样一个中小县城居民的文娱生活,竟是出人意外的丰富。两三年前在山上的大会堂里,我看到过金华婺剧团演出的广告;现在是浙江绍剧团在那里上演火焰山,是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票价是三角、四角、五角。好像比婺剧稍

21、高一些。此外,桐庐越剧团在上演啼笑因缘,票价是一角(童票)到三角。一家旅馆“桐江饭店”里还开设了讲话人的书场,长街上新增设了旅游局的宣传栏。这个局也是最近才出现的,就在南面长街尽头的城隍庙旧址里,门前有一棵几百年树龄的老樟树。城隍庙不在城市中心,竟被挤到边远的角落,无疑也说明了这个依江傍山的山城的特色。桐庐三个著名的旅游点是桐君山、钓台和新发现的“瑶琳仙境”。这个古老的地下迷宫几年来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旅游者,就在我们来到桐庐的当天,听说就接待了五千名游人。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对比之下,前两处就要冷落的多,不过我觉的论山水之美和历史气息,还是这两处有更多的吸引力。到桐庐的当天下午,我们踱过长街,来

22、到“渔梁渡口”乘渡船到了桐君山下,接着又登了山。这山,比起两年前初访时,也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登山的石级铺好了,桐君祠也正在重修整修。两三位上了年纪的木工师傅正在大殿里细心地雕刻着镂空的“雀替”,殿内一角堆着樟木的板材,散发出淡淡的香味。这些装在外檐梁柱尽头的纯装饰性构件,被木工灵巧的双手雕成了镂空的人物亭台花样,有几只已经加上了金碧斑斓的重彩,繁缛极了也美丽极了。殿中的桐君像还是白垩的,两侧悬着一副新雕成的抱柱对联,是从山东来的老书法家孟庆甲的楷书。这可能是一副原曾有过的旧联:大药几时成,漫拨炉中丹火。先生何处去,试问松下仙童。桐君,是古代一位采药的老人,住在山上。药,总是采了来给人们服用的

23、,所以老百姓记得他。不过他却不大喜欢回答人们的问讯,终于连名字也没有留下。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在传说中却变成了一位道士,像老君那样的“仙人”了。人们还指给我看他日常静坐在树荫下的桐树。这树就在祠后的山崖旁边。据说那株古桐早已枯死,现在的桐树是从原来的树根上生发出来的,亭亭地也已有了十多丈了。等我们走下山来,渡过江去,重新踏上长街,已是傍晚时分了。街上的摊贩早已散去,只剩下一位老年农妇还坐在路边的石级上等顾客,她身边放着一只编织精巧的半旧竹篮,手里拿着一杆小称。走近去时,我惊喜地发现篮里盛着一颗颗晶莹如珍珠的樱桃。真的已经很久没有吃到樱桃了,这种果子在城市的水果店里是很难得看见的,它的产量少,

24、时令断,又经不起久藏,难怪不易发现它的踪迹。它似乎只出现于词人的笔下,“樱桃落尽春归去”引来了李后主的叹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也是作为“流光容易把人抛”的论据提出来的。词人好像无例外地一致惋惜春光的短暂,千方百计地想留它下来,看见檐外蛛网上的落花瓣,敏感地发现蜘蛛竟也是自己的同志,也在进行无效的挽留春光的努力。在他们看来,樱桃的出现,简直是春去的信号。其实又何必如此呢?晚春以后紧接着就是初夏,这才是更为丰富、坚实、健旺、充满了生机的季节,也是人类努力工作的季节。齐白石为荣宝斋画过一幅诗笺,一只高脚水晶盘里,满满盛着鲜红的樱桃,每只晶圆的颗粒上都缀着一根细柄。真是一片火红,饱满地孕育着势将迸

25、裂喷发的生命的力。老画家给了樱桃崭新的解释,在他看来这应该是象征着未来更大更多收获的信息。不能不佩服齐白石的见识和魄力,他的笔一下子就扫尽了多少年来围绕了樱桃凝聚着的悲叹、哀愁的气氛。他在画幅上角的题词是“女儿口色”,一下子竟从樱桃联想到女孩子的朱唇上去了。老太太篮里的樱桃,并不全是红的,有些还带着浅绿嫩黄的奶白色,也许是品种不同,或是尚未完全成熟。不管这些,我们买了一大捧,一面走一面吃,有的还带着微酸,甜味也是淡淡的。就这样边走边吃,再走近那棵古老的香樟时竟自全部吃完了。一九八二年五月十七日(选自黄裳过去的足迹)【注】 雀替:中国传统建筑中横梁与立柱相交处的托座。白垩:石灰岩的一种,白色,可

26、用作粉刷材料。这里指用白垩粉刷塑像,为上彩做准备。11根据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6分)(1)两段写了“近两三年”桐庐当地的变化,请概括这些变化。(2)从两段看,桐君山的历史气息体现在那些方面?请加以概括。12第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13文章以“樱桃”为题,但后三段才集中写“樱桃”,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6分)14第段称赞齐白石的“见识与魄力”,其实,作者当时根据自己对社会发展变化的观察与思考完成的这篇文章,同样显示了他的“见识与魄力”。请结合文本,从两个方面谈谈作者的“见识与魄力”。(8分)5(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牛铃叮当李清明水乡多水牛

27、。从我记事开始,一直到成年走出水乡,多以水牛为伴。不但假期要整天放牧水牛,即使上学了每天也带上镰刀和竹筐,放学的路上割上满满一筐青草,回去喂养水牛。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我们水乡,可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牛。洞庭湖多年淤积的湖洲上围垦成水乡一个个院落。湖汊内港、沟渠水塘星罗棋布,到处长满茂盛的芦苇、青草和野蒿,这些都是水牛们上好的饲料。水牛生命力强,容易饲养。春、夏、秋三季均以自然生长的草蒿为食;到了万物枯萎的冬日,每天也只需一捆干草便能果腹。漫长的农耕时代,水牛一直被视为农家的命根子。从牛犊学会走路的那天起,它的脖子上便被精心挂上一串铜制的铃铛。农忙季节,水牛可用于犁田、耕田;农闲时分,水

28、牛能帮助拉磨、碾压菜籽、稻谷,以便得到食油、大米。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村里就购买了东方红牌拖拉机,还配备了犁、耙等成套的耕田机械。没成想几吨重的“铁牛”开进农田却经常陷进淤泥中,有时淹得只看见顶部的烟囱,最后还得用十头水牛合力,才能“拖拉”出来。水牛天生就能游泳,还是长距离泅渡的高手。水浅处水牛游得很慢,一边游还一边不忘啃食水中的荷叶、蒿草和野生水稻;一旦游到水深处,它便变得特别快捷,一边用力划动四肢,一边高高抬起头角,“嗯呀嗯呀”十分得意地叫唤不停。夏天,水牛成了我和一班好伙伴的“游泳老师”。跟着水牛学游泳,我们先是用柳条鞭子将水牛赶至河里,双手死死地拽住牛尾巴,待水牛飞速抢渡时,再使劲用

29、双脚拍击水面。不消两日,我们便掌握了“牛刨”“蛙泳”等全套的游泳本领。与水牛朝夕相处,我们也摸透了它温和、驯良的习性。只要你往牛头前一站,哪怕它正在吞食草料,也会赶紧把头一低,让你攀住牛角,爬到它背上。待你坐好,水牛还不忘摆动头角,“嗯呀嗯呀”撒娇般地叫唤几声,牛铃也会“叮当叮当”地响个不停。骑在牛背上的我们,头上扎着柳条帽,腰间别着把弹弓,右手高高扬起柳条鞭子,活像一个个舞剑骑马、披挂出征的大将军。别看水牛平日温驯,一旦打起架来却异常勇猛,尤以处于发情期的公牛为甚。当攻击开始时,公牛们双眼通红,抵足弓背,头缩至前腿中间,亮出尖尖的双角,冲撞挑击。一时间,牛铃骤响,沙飞石跳,响声震天。这时,只

30、有将干草燃成的火把投掷到牛头角力处,方能将它们分开。终于,水牛老了。连田也耕不动的水牛,静静蹲在牛栏中,等待自己大限的到来。因为害怕掉膘,乡亲们往往会提前宰杀水牛。被牛绳绑囚在树下的水牛,看到屠夫磨刀霍霍,都会掉下一颗颗好大好大的眼泪,似有深深的不舍和无限的悲戚。想起水牛这一辈子所求最少,干的却是最苦最脏最累的活,站在一旁的我们不禁泪眼模糊。现今的水乡,早已不用水牛精耕细作,而是直接向稻田抛撒谷种,等天收粮,靠天吃饭。放眼望去,湖洲上唯有水草疯长,久而久之便成了放养水牛的天然牧场。春天里,不再耕田的水牛被赶至牧场,脖子上换上了刻有记号的新铃铛,直到冬天才各自牵回。一起牵回的还有傍着公牛母牛的新

31、生牛犊。牛犊的认领沿用的是乡里的老规矩:将各家的大牛小牛赶至一处,看哪头牛犊跟谁家的大牛走,哪头牛犊就是谁家的。如今,利益的驱动让这样的老规矩开始面临挑战。由牛犊引发的纠纷,每有耳闻。曾有相邻的两家因争六条小牛而互不相让,直至对薄公堂,一家甚至提出要用船装着大牛小牛去省城做“亲子鉴定”。自然,鉴定最后平息了纠纷,但花去的鉴定费、差旅费和诉讼费加起来远远超过几头小牛的价值,这一时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黑色幽默。打那以后,水乡的水牛们大都由放养改成了圈养。岁月流逝,牧童牛笛仿佛一夜之间成了绝响。没了广阔湖洲茵茵绿草的映衬,少了骀荡和风的吹拂牛铃依旧叮当,但总觉得少了往昔的悦耳与悠扬。(本文有删

32、改)11第四段中“铁牛”“拖拉”加上引号,有什么特别用意?(3分)12赏析第五段中画线句。(4分)13作者为什么把牛犊引发的纠纷称作“黑色幽默”?(3分)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14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艺术效果?(5分)15简要概括本文主旨,并谈谈你的感悟。(5分)二、练模拟1(15届浙江杭州西湖高级中学高三9月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1分)灯下白头人袁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近年常常吟味司空曙这两句诗。它曾被诗评家赞誉为情景交融的典范之作,10个字烘托出飘零的感喟和老境的凄清,看似淡淡写来却经过精雕细刻凝成一幅

33、画面:窗外潇潇秋雨,吹打着黄叶纷纷脱落的枯树,窗内一灯如豆,静坐着一个或一双白发苍苍的老人,咀嚼如烟如梦的年华。在欣赏者眼中,这里也许蕴含着几分宁静,几分寂寞,也许还有几分温馨。但是从历史风雨中走过来的人,坐在灯下沉思,几十年岁月的步履,如此低迷而沉重。世事沧桑,是非成败,都像江水缓缓流逝;人情冷暖,酸甜苦辣,一次次涌上心头。多少堪称英才俊彦的师友,多少曾经朝夕过从的故人,一个个远去了。近些年来,每当收到一份讣告,听到一个噩耗,先是惊愕,接着就引起一番感慨,有时竟抑制不住潸然泪下。他们之中许多人是我同辈、同龄人,有的比我年轻,还是满头青丝黑发,满腔壮志豪情,突然竟成为折断了凌空羽翮的雄鹰。如果

34、他们不曾在一次次风暴中遭逢厄运,戴着一顶顶荆冠,流徙江湖,辗转沟壑,以致弄得心劳神瘁,百病缠身,他们不是完全可以干自己的事业,在书斋里潜心著述,直到从容安详地远行吗?如果没有那应该诅咒的黑色的10年,许多人会抛却钟情的一切,抛却家庭儿女,毅然决然地匆忙离去吗?恶风刚起时,我的师友中,就有儒雅温文、才华横溢的老报人、历史学家邓拓,风华正茂、下笔如神的文艺评论家、杂文家陈笑雨(马铁丁),因横遭诬陷凌辱,轻易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如果没有那10年,许多正直、善良的人绝不会在突如其来的狂风恶浪中无可抗拒地被淹没的。自然,历史绝不可能有“如果”,所有的“如果”都是不存在的。如果每一个“如果”都是事实,那还

35、成为历史吗?人都有一种惰性或劣根性,不仅不愿意正视过去,还常常有意无意地做一些粉饰和回避,穿过长长的时空隧道,总爱定格在最美好的一刻,而不敢去看一看那些苦涩的、难堪的、甚至血淋淋的情景。其实,那是回避不了的,粉饰更是徒劳。20年前,巴金老人就在我们前面做出表率,他凭着正义和良知,凭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挚爱,冷峻地正视现实,也无情地剖析自己。在150篇随想录里,他一次又一次拷问自己已经受到严重创伤的灵魂,大声疾呼要从那黑色的10年中吸取教训,千万不能让那旷世悲剧重演。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情意殷殷,几乎是垂涕而道,痛切陈词。我们报社的老上级李庄几年前曾经对我说过,退下来的这些年,他一直在“闭门思过

36、”。所谓“过”,一是过失的“过”,二是过去的“过”。他说,很需要冷静想想自己几十年中有些什么过失和失误,说过些什么昧心之论,干过些什么违心之事,而这些“过”又是从何而来?谁应该负主要责任?古人说:“行年五十,当知四十九年之非。”我也早过了“知非”之年。“闭门思过”,回顾来时路,需要想、值得思的,实在太多太多了。反思并不完全是轻松愉快的事。严肃的、深刻的反思,必定伴随自责的痛楚。审视、剖析自己灵魂、思想和感情中已经同自己血肉相连的东西,抛弃其中一部分,不痛楚是不可能的。然而,一颗为正义、良知和忧患意识驱使着的心灵,无法拒绝这种痛楚。青年女作家叶弥的中篇小说成长如蜕,她细致地写了一个满腔抱负而又不

37、合时宜的青年如何从理想主义还原为务实而世俗的缓慢、沉重的过程。作家写道:“阻碍他成长的因素多而复杂,因此,他的成长就不可能是某时某刻的顿悟,必定如动物蜕壳一般难受而迟缓。”比起女作家笔下80年代的青年人,我们这些进入老年的人蜕壳过程更加难受,更加沉重,更加迟缓。有的人蜕掉了一层层的壳,得到了解脱,得到了自由;有的人正处于蜕壳的过程中,我就是其中之一。我一直在努力蜕壳,努力革除思想观念和灵魂深处那些同历史过程不相适应的旧意识残余,绝不愿像有的人那样至今仍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紧裹在壳内,不愿意丢掉那裹了几十年的硬壳,成为20世纪的套中人,或许还将带着它走入新的世纪。雨中黄叶,腐烂了又复渗进泥土,成

38、为来年新枝新叶的丰富营养,它的生命以新的形式循环延续。白头老人灯下怀旧反思,如春蚕吐丝,化为锦绣,给人以启迪、智慧和美感。这样看来,“灯下白头人”未尝不可以说是人生长途上一道别致的风景,一番清新的境界。从青春年少到鬓发如霜,人生百年间,“从俗浮沉,与时俯仰”,转眼都成明日黄花。尽管已经到黄昏时分,漫漫长路,还得继续上下求索。我不敢奢言什么“超越自我”之类的话头,只求能够多保持几分清醒。“朝闻道,夕死可矣。”闻道,也是一种清醒。感受着古代哲人这种执着豁达的襟怀,推窗遥望浩渺幽邃的星空,顿觉心平如水。(1)联系全文,本文以“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开头,有何好处?(4分)(2)纵观全文,作者怀旧反

39、思中都有哪些人生感悟?请分条概括。(5分)应该还历史本来面目,应该公正客观地评价,对真理和真情的追寻,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表现了一位老作家的历史责任感;作者用执着豁达的襟怀关注生命,思量走过的人生岁月,是一位孜孜不倦在人生路上探寻的沉思者;作者有一颗为正义、良知和忧患意识所驱使着的心灵,正视现实,也无情地解剖自己,展现出高尚的人格魅力。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作者在文中说:“这样看来,灯下白头人未尝不可以说是人生长途上一道别致的风景,一番清新的境界。”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4分)(4)请从语言的角度赏析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3分)(5)文中说:“反思

40、并不完全是轻松愉快的事。”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5分)内容中进行探究,可从人的惰性与劣根性、自我剖析、正视这种心灵上的痛苦等角度阐述即可。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2(15届广东深圳高三上第一次五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听雨的奢侈 林如求近日夜雨,雨水顺着防盗网上的铁皮一层淌下一层,响声随着雨势,时骤时疏,时轻时重,朦胧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就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样,古时的雨与今时的雨自然无太大的区别,今时的雨点拍打树叶、细润花草、敲击河滩、筛落水面的声音与古时也决无二致,所

41、不同的只是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例如,同样是春雨,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高兴放声高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晚唐的李建勋对春雨的感受就要复杂得多:“春霖未免妨游赏,唯到诗家自有情闲忆昔年为客处,闷留山馆阻行行。”春雨所引发的是诗人对过往岁月的一种深情的怀念和咀嚼。南宋词人蒋捷写的那首虞美人听雨,对雨从感怀到慨叹,更是把人生的悲凉况味传递至今,简直痛入心髓。我没有经历过历史上山河破碎、家破人亡那样凄风苦雨的日子,自然也就没有如古人那般“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此声”,对雨声会那么地百感交集和痛彻心髓,可在物质生活匮乏和丰裕时的感受却迥然不同。回想小时住

42、在乡下,最恼的就是雨天。雷鸣电闪风狂雨骤,令我惶恐万分。因此,每逢雷雨夜,我常龟缩在被窝里,以幼稚的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神经,带着惊恐惶惑,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即令是和风细雨,我也不太喜欢。因为我家离学校有好长一段路程。那时,家里穷,没有雨伞,只有一个锅盖大的大竹笠,以它遮阳尚可,遮雨则只遮个头脸,衣裤难免要淋湿。冬春时节,没有雨鞋的我雨天赤脚踩在凉冰冰的地上,更难受!所以那时夜半听到嗒嗒的雨声,在我绝不是一首抒情诗,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长大以后,我读了许多书,特别是参加工作后,生活渐渐好起来,渐渐也喜欢起雨来了,不仅喜欢和风细雨,而且更喜欢狂风骤雨。因为此时在我看来,

43、只有雨,没有风,没有雷电,也就缺乏了震撼心灵的力度。别的无庸费言,在中国文学史上,要是只有狂风骤雨,而无雷鸣电闪,恐怕屈原就写不出那奇谲瑰丽的杰作天问。正是大自然的雷电风雨触动了大诗人心灵深处的怨屈、激愤、忧虑、沉痛、苦闷、彷徨、坚贞、无畏才有了这篇流传千古的杰作。由此我也悟出了后世许多大文学家如莎士比亚、巴金、曹禺等所以喜欢写雷写电写风写雨的真谛。身居闹市多年,已经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除了台风登陆,也少见那种狂风拔树的骤雨和暴雨;水泥屋顶也使夜雨没了那种“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致。因此每逢下雨,我常因此生出一种遗憾。但我还是喜欢雨,不论是“细声巧作蝇触纸”,还是“大

44、声铿若山落泉”,自是一种难逢的天籁。宁心静气地倾听那淅沥的雨声,对当今污染严重,整日笼罩在电视卡拉OK歌声和汽车摩托喧嚣声中的城市人来说,不啻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那雨声是大自然与你的絮语,它轻轻地搓揉着你的心,消去你因忙忙碌碌争名夺利而生的郁闷和烦乱、疲惫和冷漠,唤醒你回归大自然的亲情,找回你那颗失落的平常心,带给你一份平和的心态,让你变得更加青春妩媚、安详可人,从此迈向生命的圆满。因此,每当久晴不雨时,我就特别盼望着下雨。这时,不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听到那呼呼的风声,就好像在倾听大幕揭开的前奏;听到那嗒嗒的雨声,仿佛是在欣赏一首大自然的赞美诗;而此时的闪电犹如闪烁变幻

45、的舞台灯光,隆隆的雷声自然就是高亢激越的黄钟大吕了如是,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你也就不会觉得无稽和过分了吧。(选自品中国散文,有删改)(1)从全文看,作者举杜甫、李建勋、蒋捷等例子,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4分)(2)作者为什么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5分)(3)儿时的“我”和长大后的“我”,对雨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你认为造成不同感受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意进行分析。(6分)3(15届天津市蓟州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带伤的美丽梁衡如让你欣赏一位带伤流血的美人,那是一种怎样尴尬。40年后,当我重回内蒙古乌梁素海时,遇到的就是这种难堪。乌梁素

46、海在内蒙古河套地区东边的乌拉山下。40年前我大学刚毕业时曾在这里当记者。叫“海”,实际上是一个湖,当地人称湖为海子,乌梁素海是“红柳海”的意思。红柳是当地的一种耐沙、耐碱的野生灌木。单听这名字,就有几分原生态的味道。而且这“海”确实很大,历史上最大时有1200多平方公里,是地球上同纬度的最大淡水湖。每当船行湖上时,我最喜欢看深不可测的碧绿碧绿的水面,看船尾激起的雪白浪花,还有贴着船帮游戏的鲤鱼。而黄昏降临,远处的乌拉山就会勾出一条暗黑色的曲线,如油画上见过的奔突的海岸,当时我真觉得这就是大海了。那时,市场上物质供应还比较匮乏,城里人一年也尝不到几次鱼,但这海子边的人吃鱼就如吃米饭一样平常。赶上

47、冬天凿开冰洞捕鱼,鱼闻声而来,密聚不散,插进一根木竿都不会倒。那时,每当外地人一来到河套,主人就说:“去看看我们的乌梁素海!”眼里放着亮光,脸上掩饰不住的骄傲。这次我们真的又来看乌梁素海了。7月的阳光一片灿烂,我们乘一条小船驶入湖面,为了能更有效地翻动历史的篇章,主人还请了一些已退休的老“海民”,与我们同游同忆。船中间的小桌上摆着河套西瓜、葵花籽,还有油炸的小鱼,只有寸许来长。主人说,实在对不起,现在海子里最大的鱼,也不过如此了。我顿觉心情沉重。40年前打鱼,是用麻绳结的大眼网。三斤以下的都不要,开着70吨的三桅大帆船进海子,一网10万斤,最多时年产500万吨。打上鱼就用这湖水直接煮,那才叫鲜

48、呢。现在,这水你喝一口准拉肚子。”海上泛轻舟,本来是轻松惬意的事,可是今天我们却无论如何也轻松不起来。这应了女词人的那句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我们今天坐的船真的由过去的70吨三桅大船退化成像一只蚱蜢似的舴艋小舟。河套灌区是我国三大自流灌区之一。黄河自宁夏一入内蒙古境,便开始滋润这800里土地。经过总干、干、分干、支、斗、农、毛七级灌水渠道,流入田间,又再依次经总排干、排干等七级排水沟,将水退到乌梁素海,在这里沉淀缓冲后,再退入黄河。所以,这海子是河套平原的“肾”,首先起储水排水的作用。同时,又是河套的“肺”,它云蒸雾霭,吐纳水汽,调节气候。所以才有800里平原的旱涝保收,才有和

49、北面乌拉山著名的国家级森林保护区的美景。但是,近几十年来人口增加,工厂增多,农田里化肥农药增施,而进入湖中的水量却急剧减少,水质下滑。你想,排进湖里的这些水是什么水啊?就是将800里平原浇了一遍的脏水。河套农田每年施用农药1500万吨,化肥50万吨,进入乌梁素海的工业及生活污水3500万吨,这些都要洗到湖里来啊。所以,当地人说,乌梁素海已经由河套平原的肾和肺,退化为一个“尿盆子”了。抚今追昔,虽清风拂面,还是拂不去心头的一怀愁绪,我便到后甲板散步。只见偌大的湖面上,用竹竿标出二三十米宽的一条水道,我们的这个“舴艋”小舟只能在两竿之间小心地穿行。原来,湖面的水深已由当年的平均40米,降为不足一米

50、,要行船,就只好单挖一条行船沟。我再看船尾翻起的浪,已不是雪白的浪花,而是黄中带黑,像一条刚翻起的犁沟。半腐半活的水草,如一团团乱麻在水面上荡来荡去,再也找不见往日的碧绿,更不用说什么清澈见鱼了。乌海难道真的应了它的名字,成了乌黑的海、污浊的海?只有芦苇地发疯似地长,重重叠叠,吞食着水面。主管农水的领导说,这不是好现象,典型的水质富营养化,草盛无鱼,恶性循环。现在如果你不知内情,远眺水面,芦苇还是一样地绿,天空还是一样地蓝,水鸟还是一样地飞,猛一看好像无多变化。可有谁知道这乌梁素海内心的伤痛,她是林黛玉,两颊微红,弱不禁风,已经是一个病美人了,也是在强装笑颜,强支病体迎远客。我举目望去,远处的

51、岸边有些红绿房子,泊了些小游船,在兜揽游客。船边地摊上叫卖着油炸小鱼,船上高声放着流行歌曲。不知为什么,我一下想起那句古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墙犹唱后庭花”。受伤的海子、焦渴的大地,我为你祈祷,祝你早日康复,找回昨日的美丽。(1)文章第5段所写的词人是 。(1分)【答案】李清照【解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李清照武陵春中的名句。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2)本文一开头就写了欣赏流血美人的尴尬,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3)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深刻内涵。(6分)(1)而是黄中带黑,像一条刚翻起的犁沟。(2)她是在强装笑颜,强支病体迎远客

52、。(4)联系上下文,请概括作者海上泛轻舟,“却无论如何也轻松不起来”的原因。(4分)(5)文章最后一段说:“受伤的海子、焦渴的大地,我为你祈祷,祝你早日康复,找回昨日的美丽。”综观全文,请探究“焦渴”在这里有什么深刻意义?(6分)4(14届山东实验中学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昆明的雨汪曾祺(1)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2)“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

53、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3)我想念昆明的雨。(4)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5)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6)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7)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

54、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8)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土从,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土从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土从的价

55、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纵,他跳下去把鸡土从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土从随处可见。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的溜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

56、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9)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10)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做“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不

57、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11)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

58、。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作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莲花池外少行

59、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12)我想念昆明的雨。(1)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4分)(2)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4分)(1)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板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中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2分)(2)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2分)(3)第(3)段和第(12)段,作者都只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分析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4)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

60、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文本,试分析文中是始何“以小见大”的。(6分)【答案】要点参考: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3分)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的美存在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3分)(只要举出文中事例并简单分析即得分5(14届广东茂名高三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筑巢者赵本夫院子前头有一个很大的苗圃场,一年四季

61、都有绿色。里头有松、竹、水杉、香樟、枇杷、银杏、白腊等几十个品种,有乔木,也有灌木,高低错落,繁茂葱茏,充满野趣。闲时,我常走进去散步。林子里有很多鸟:花喜鹊、蓝喜鹊、乌鸦、麻雀、山雀、黄鹂、竹鸡、斑鸠、野鸡、啄木鸟,还有些叫不上名的鸟,真叫林子大了,什么乌都有。傍晚时,宿鸟归林,鸟就更多,仅在一片柳树林里,就会有数千只鸟来此栖息。前几年,这片苗圃曾被规划为一个小区,要建楼房,附近的居民都反对,我也曾写信给有关部门。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开发计划暂时被搁置了,但大家还是忐忑,不知哪一天,这片林子还会被砍掉,那将是非常可惜的事。人要筑巢,鸟也要有家。南京以山水自然人文闻名于世,但这些年因为道路扩建,

62、一些行道树被砍掉了,市民很有意见。随着城市扩建,如今紫金山已成城中山,我住的地方,远处可以看到紫金山全景,无遮无拦,近处就是这片苗圃,中间夹着一条国道和沪宁铁路,从上海方 向来南京,这里就成了东南门户,左有紫金山,右有苗圃林场,林木蓊郁,百乌飞翔,实在给南京增添了无限风光和生机。城市建设,应当讲究疏密有致,不能一见有空地,就忙着盖楼房,最后把城市盖得密不透风,连喘气都困难。有山,有水,有树林,有乌,有鸟巢,有蝴蝶,有蜜蜂,有空地,这样的城市才称得上山水自然人文城市。鸟儿们并不知道这片苗圃差点被毁掉,依然每天快乐地在此觅食玩耍,栖息繁衍。今年春节刚过,天还很冷,一天临高而望,忽然发现楼下的一棵杨

63、树上,两只花喜鹊在筑巢,已经衔了些树枝来,放在一处杨树枝杈上。这是一排杨树,在苗圃边缘,已有五处鸟巢,现在筑的这个巢是第六个,距我书房直线距离至多二十米。因为我住在高层楼上,可以居高临下看它筑巢的全过程,这让我十分高兴,全家人也都很兴奋。为了看得更清楚,我时常拿起一只单筒望远镜,观察它如何从别处衔来一根小树棒,如何放在枝杈上,如何不断用嘴叼着调整位置,如何放好又飞到一旁观察是否合适。真是有趣极了。看来,两只花喜鹊是去年刚分窝的小喜鹊,今年已经可以生儿育女了。母喜鹊稍微大一些,也显得特别勤快,不停地叼来小树枝,放好位置,又很快飞走,寻找新的树棒。那只公喜鹊也没闲着,但它似乎更贪玩,效率也低一些,

64、叼来一根树棒要摆弄半天,显然不如母喜鹊能干。有时公喜鹊叼来树枝,干脆交给母喜鹊编织窝巢,自己站到一旁观看。这有点像人类,经营家庭主要靠女人。它们筑巢很有讲究,底部尽量铺得很大,以便更牢靠地架在杨树枝杈上,然后呈圆形往上垒窝,一圈圈加高,到一定高度时,窝巢开始往内收拢成三角形。我每天看很多次,当时还有些奇怪,怎么成了这个样子?但后来渐渐明白了,窝巢高度够了,上部垒成三角形,便于它们架构窝顶,就是用衔来的小棍棒搭在上头,从边沿搭起,一点点往里收口,最后,搭成一个顶篷。顶篷是拱形的,中间高,周围低,而且搭得很厚,密密麻麻,这样就可以防止雨水流进窝巢。进出口留在侧旁,完全没有破坏顶篷的防雨功能。我佩服

65、得五体投地,人也不过这样聪明了。如此大概二十多天,一个很大的窝巢,终于筑成了。最后几天,它们不再衔干树枝,而是衔来一些软草钻进巢里,大概是要下蛋了。我相信要不了多少天,会有一对小生命诞生,那将是一个神圣而动人的时刻。说真的,我都有点迫不及待了。我会守候着它们,等待那一天的来临。多年前去美国访问时,曾听到一个故事,说有个富翁花巨资买下一块地,准备建一栋别墅,那块地上只有一棵树。但临要动工时,却发现唯一的那棵树上,有两只鸟在筑巢。富翁立刻决定,暂时不建别墅了。他想它们也许不定哪天就会飞走,等它们飞走了再建别墅。可是这一等就等了十几年,鸟儿在树上生生不息,永久定居了。富翁直到死去,也没有建成别墅。临

66、终前,他给儿子留下的唯一遗嘱是:别动那个鸟巢。一选自2012年7月2日解放日报(1)文章首段对苗圃场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答案】写出开发商与城市居民的不同追求,为下文写喜鹊筑巢作铺垫;以苗圃场的遭遇暗示城市绿地不易生存的现状,表现作者对山水自然人文城市的向往。激发读者对城市绿地命运的关注。(结构作用2分,内容作用2分。)【解析】此题可从内容、结构、文体三方面进行分析作答。在内容上,可从苗圃场的遭遇、居民的反对等角度作答;在结构上,从下文写喜鹊筑巢可知,描写苗圃场的环境,起着为下文做铺垫作用;在文体上,可从吸引读者及对绿地命运的关注角度作答。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

67、级为分析综合C。(2)文章写的是城市的鸟儿,却以“筑巢者”为题目,有什么用意?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5分)(3)文章最后一段可否删去?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三、练原创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看麦熟刘成章肥沃的关中平原,从头年冬到次年春,田野上十有八九都铺着日渐加厚的小麦的绿毡。而到了清明节呢,农谚说:“清明麦子埋老鸹。”于是,田野处处,是厚可盈尺的绿绒被了。“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块又一块的绿绒被儿,绿光闪烁,好不喜人。从此小麦就可着劲儿长了,那绿绒被便膨起来,膨起来,一天一个样子,直至像隆起的海浪碧波,涛声震响。忽然有那么一天,麦梢儿迎风摇摆,一浪推着一浪,有了金子一样

68、的颜色。麦梢儿的变化是一种信号,它触动了每一个庄稼人的心,而跳得最快最欢最美的,却是婆娘们的心。婆娘,关中农村特有的称谓,把自己的一颗心分成了两半一半在婆家,一半在娘家。婆娘负重最多、爱最多,最具人性美,最有人情味。这不,看见麦梢儿黄了,她们立即想到了娘,想到了娘家的麦田,都准备着看望辛苦了大半年的爹娘和兄嫂弟妹,同时分享娘家麦子即将成熟的欢乐。于是,她们都忙碌起来了:蒸馍馍,烙锅盔,采拔菜蔬丈夫、公婆都理解她们,由着她们的心性。咱关中俗话说“麦梢黄,女看娘”呀!辈辈沿袭。她们小曲悄唱,加紧了手中的活儿。手疾脚快地找篮篮,装礼物,梳洗打扮家家屋中都是这样。她们恨不得转眼间就能扑到亲娘的怀里。于

69、是,麦黄天,人们都惊叹关中路,广漠的田野上,到处闪耀着看麦熟的婆娘的身影。她们的肌肤有的粉红,有的微黑,有的如春萝卜般细嫩,有的如秋白菜般健康,真是摇曳多姿,风情万种。于是,这麦黄天,田野是大片大片的黄的色块,她们是红的绿的花的荡漾的曲线。色块有了曲线喜悦的旋律,曲线有了色块成熟的神韵,而这一切被馨香浸透。天那么蓝,那么纯,布满麦田的大地显得更黄了。大地焕发出我们民族的原色,它那么丰盈,那么辉煌。婆娘们就走在那原色之中。丰收在望,庄稼人被它燃烧,田野上便此起彼伏地飘荡着吼唱的秦腔。在那原色中,婆娘们踏着秦腔的节拍:“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这是来自诗经的声

70、音。婆娘们虽然不懂得诗经,但这声音,早就存于她们的心坎了。奔着爹,她们在走。奔着娘,她们在走。她们粘着轻尘的布鞋、皮鞋、胶鞋,踩下急切的脚印,千姿百态,南来北往地撒布在旷野,一如总也开不败的夏的花朵。一片胜似一片的麦子,常常逗引得她们停下脚来。她们被关中大丰收的景象撩拨得晕晕乎乎,竟至忘了此刻身在何处,以为自己嗅到的已是娘家麦子的芳香,等恍然大悟这哪是娘家的麦地呢,便独个儿笑了起来,如歌似的灿烂。但绝不吝惜泼出去的情意,娘家爹和丈夫不都常说么,人不能太自私了,天下农民是一家。是的,也应该为别人喜欢喜欢。何况,娘家地土好,人又勤,麦子一定不会比这儿差,也应该提前为之开怀一乐了。满怀的麦香,满心的

71、快活,满鬓角的汗珠,满眼睫的光。她们的身姿是大小雁塔上的风铃。正干农活的男人们都知道她们是干什么去的,都为她们而感到自豪和充实。婆娘们喜滋滋地迈开脚步。现在,娘正在做什么呢?是不是早站在村口的老椿树下等我了?爹又在做着什么?一定是风风火火地联系收割机去了,但他这两天会早早地赶回家的。爹娘都上了一把年纪了,女儿多么想多住上几天,好给他们凑一把力,把麦子颗粒不剩地收到囤子里头。这期间一定要尽量多帮爹娘干一些事情,比如缝缝补补呀,比如领着患老年病的爷爷上医院诊治呀。可是,爹又会厉声吼叫:“哪有这种情理?”娘也会柔声相劝:“听你爹的话,回去吧。麦忙天,谁家不是等着人手用哩?”而她们自己也放心不下婆家的

72、事啊!婆娘,婆娘,婆娘的心里有多少牵挂啊!脚下的这条路,已经走过百遍千遍了,却愈走愈亲切,愈走愈爱走。而且总是一边走一边在心里悄悄呼唤:娘啊娘啊,我回来了!无边麦田的金黄的底色,她们的脚步编织着一幅既古老又鲜活的关中农村的风俗画。她们望着麦子,她们也是麦子,装饰着田野。她们急匆匆地前行,她们心灵的麦芒在前行中颤抖着,折射出最亮丽最动人的光彩。(1)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肥沃的关中平原,从头年冬到次年春,田野上十有八九都铺着日渐加厚的小麦的绿毡。她们的肌肤有的粉红,有的微黑,有的如春萝卜般细嫩,有的如秋白菜般健康,真是摇曳多姿,风情万种。(2)第五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婆娘们虽然不懂得诗经,但这

73、声音,早就存于她们的心坎了”?(4分)【答案】婆娘们虽不懂诗经中的诗句,但是她们懂得理解父母的辛苦,感念父母的恩德,用孝顺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诗经之歌融入秦腔,在关中平原上传唱,说明中华民族孝顺、回报父母的传统美德依旧具有生命力,这声音能够焕发出民族的纯朴本色;体现“看麦熟”风俗的悠久历史、文化内涵和深厚底蕴。(4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于内容和手法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明确婆娘们所吟唱的诗经中的诗句的内涵,把握其中蕴含的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的思想。婆娘们虽然不懂诗经,但她们懂得感念父母的恩德,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这种歌声在关中平原上传唱就是喻指中华民族孝顺、回报父

74、母的传统美德依旧具有生命力。引用诗经中的诗句也表现了这种风俗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关中婆娘是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4分【答案】勤劳、善良、聪明能干、热情、孝顺、质朴的妇女形象。(4分。每点1分,答出4点即可得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精神面貌的分析能力。根据第2段“婆娘负重最多、爱最多,最具人性美,最有人情味”,第6段“奔着爹,她们在走。奔着娘,她们在走”,第7段“人不能太自私了,天下农民是一家”,第8段“这期间一定要尽量多帮爹娘干一些事情”这些关键句子就可揣摩出关中婆娘勤劳、善良、聪明、孝敬等传统美德。考点:

75、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4)试探究本文标题“看麦熟”的含义。 (6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锦江春色来天地杜甫草堂游记,为纪念杜甫诞生1250周年作钟树梁“锦江春色来天地”,才过了元宵灯节,成都巳经是春浓如酒了。 成都郊区大部分是蔬菜田,一望无涯,葱葱茏茏,像绿色的丝绸覆盖了大地。偶有一两块油菜田,像黄金的岛屿呈现在绿渡中间,黄灿灿、金晃晃地射人眼睛,越显得春光明媚。浣花溪,百花潭,树密而水清。溪水曲折萦回、饶有情意地穿流在菜田花树之间。“村村自花柳”,我傍着清流,来到了草堂。 草堂分外宁静,只听见春鸟飞鸣,树叶低语和参观者偶

76、尔的一两句交谈声。不知从哪儿吹来了一阵阵的香风,这是幽兰的芳香。我们怀着“高山仰止”的心情,升堂(诗史堂),入室(杜甫纪念馆)。 杜甫纪念馆的一部分展室内,全是杜甫诗意画。跨进门,就走入了一座艺术之宫。这儿是具有特殊新颖色彩的画廊,集众家的手笔,绘出一人的诗意。我惊佩于又呈吴郎的工细。这幅画把诗人晚年更加同情贫苦人民的深厚感情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再现了出来。堂上,诗人似乎在劝说吴郎:“不为困穷宁有此!”堂下,“无食无儿一妇人”手持竹竿,背倚枣树,似乎在窥察堂上的动静,有所希冀也有所畏惧。“只缘恐惧转须亲”,从前读此诗如闻其声,现在通过画师的创造,更使人触摸到诗人对穷苦老百姓的深切同情和无限体贴的伟

77、大胸怀。而诗人周览字内,“正思戎马泪沾巾”的精神也溢于纸上了。看了诗意画,时已当午,窗外的阳光分外耀眼,我的心里也感受到一种巨大的热力。那一种意老愈挚也愈炽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热”。 诗人的热泪总是流向国家人民,“少陵野老吞声哭”,不是绝望的眼泪,在涕泪长流中更认清现实,关怀祖国和人民。而“邻人满墙头,感叹亦虚欷”更是与人民的热泪相交流。晚年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凭轩流涕,这是我们的诗人把几十年的家国忧伤之感和千万人民的号泣痛苦之情,凝聚在一把眼泪之中而洒向白浪滔滔的洞庭。使人悲歌,使人慷慨,给人以冲击、鼓舞的力量。诗人也有“冷”的一面。那是对那些不仁的贵人,炙手可热的权臣,纵暴杀人

78、的将军,酒肉腐臭的朱门和黄金浪掷的恶少。“熊罴咆我东,虎豹号我西。我后克长啸,我前狨又啼”,更把黑暗社会阴森恐怖的形象描绘无余。至于“恶竹应须斩万竿”,则是对残贼之人大张挞伐、除恶务尽精神的充分流露了。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来到工部祠内诗人的塑像前,从祠内望出去,草堂风日清美,花木鲜妍,房舍整洁,文物粲然。不由想起童年时候来到这里的景象:塑像还是这一座,颜色却旧得多;草堂内有十几张茶桌子,几个和尚在卖茶;草堂各处的墙壁都被污损,竹子树木也被雕坏,甚至诗人的衣衫也被涂抹和刻削。又想起解放前夕的草堂:花木被摧残了,楹联被烧毁了,塑像也被破坏了,诗史堂变成马圈,工部祠住着伤兵,游人绝迹。当时的人曾有这

79、样几句形容的话:“草堂草堂,有草无堂。荒烟蔓草,败壁颓堂。” 我更想到1200年前,诗人始到成都,“恒饥稚子色凄凉”,常常厨灶无烟,最后不得不被迫离开。1200年后的今天,杜甫草堂虽然处在成都一隅,却为全国人民以至全世界人民所想望;草堂的光辉照耀着世界上为人民的事业而歌唱的进步的诗坛。波兰作家协会副主席的题字说得好:“中国人民把诗歌放在这样高的地位,这点很重要。”是的,只有今天的中国人民才真正懂得诗歌的巨大意义,更加热爱为人民说话的诗人,才会把诗歌放在这样高的地位。我们今天才可以说:“锦江春色来天地”“杜甫草堂天下稀”。 1962325(节选)注“锦江春色来天地”语出杜甫诗登楼。(1)试分析开

80、头三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答案】开头三段描写了成都郊外杜甫草堂附近春意盎然的景色,暗示出欣欣向荣的社会发民形势,(2分)为全文奠定了明快热烈的感情基调,为下文写杜甫草堂及杜甫的伟大人格做铺垫。(2分)【解析】此类题目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一般情况下,景物描写在一篇文章的开头,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暗示社会环境;奠定情感基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为下文做铺垫等。本文开头段不仅写出了自然春光的明媚,也暗示了社会环境的良好,为下文做了铺垫,埋了伏笔。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第四段详细描写诗意画又呈吴郞有何用意?

81、(4分)(3)试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4)本文是为纪念杜甫诞辰而写的游记,以“锦江春色来天地”为题有何妙处?请赏析题目。是双关,还是比喻,内容上看,既写自然界的春天,又写诗歌创作的春天,人民生活的春天。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万物从容许道军任何一株花草树木都不急,万物从容。在一年中,它们都要开花一次,都有属于自己最美丽的瞬间。它们不提前,也不滞后,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它们都知道,造物主早就安排好了,每株花草树木只有一次开花的机会,不会多,也不会少。梅花开放的时候,桃树静静地看着。白玉兰翩翩坠落的时候,茶树知道该它

82、们上场了。池中的鱼儿也不急。它们急什么呢,要赶路吗,吃饱了还要更饱吗?不是,它们只需要在水里游来游去。有一种花叫月月红,它就很急。只要看见有别的花在开放,它就嫉妒。上帝是宽容的,说,你要是想开花就开花吧。一年四季只要有别的花开放,它就要开放。一年四季总是有花开,于是它一年四季都开,人们叫它“月月红”。由于它太急了,只知道开花,没有想到积聚能量,蕴藏芳香,所以开放的时候,人们只看见它很红,看不到其他的好,有点儿轻看它。植物开花只是自己好玩,轮番做游戏,或者开给它们的情人看的,惺惺相惜。它们的情人是谁呢?它们从来不会告诉人们,大约是那些蜂蝶吧。这些花草从来不急,有没有人看见,都不急。况且,没有人看

83、见,就不开花了吗?不要急,任何一个成功者都不急,大师从容。我见过多少人匆匆走过,可是,走得再快,快得过时间吗?时间最终将他们甩在身后,慢慢塞进历史的压缩文件。走得慢的人,时间陪着他,慢慢前行。他们慢腾腾地起床,浇花,打坐,看落日,从来不理会时间。这些人往往就是大师,各方面最成功的人,至少是活得最长的人。所谓大师,其实就是那些耗尽一生,成功一次的人,就像那些一年花开一次的万物。要迅速生活,时间就走得快;要永久生活,时间就走得慢。匆匆忙忙跟时间赛跑的人,不还是想多赚取一点时间吗?有人花钱买时间:打的、坐飞机;有人舍命换时间:熬夜、加班。他们费尽心机赚取了一点时间,其实也就是用来换取钱财和荣耀而已。

84、可是等他们有了钱财,有了荣耀之后,还是要用钱财和荣耀换取时间啊!况且,跟时间赛跑的人,总是容易出事故,跟交通事故一样,有多少人倒在时间赛道上!释迦牟尼不关心理论,只关心生老病死。阿难会背所有的佛经,可是,他成不了佛祖。桃花不模仿荷花,桃花开放的时候,荷花也不急,不羡慕;大师不模仿别人,别人成功的时候,大师也不急,不羡慕。万物从容,大师从容。(1) 理解文中划线句子“所谓大师,其实就是那些耗尽一生,成功一次的人,就像那些一年花开一次的万物。”的含义。(4分) (2)文章叙述了“月月红”的故事,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5分)(3)快节奏,是现代人生活的一种常态,有人认为这是社会快速发展,科学技术

85、日新月异的必然结果,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原文加以分析。(6分)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圆明园之黄昏杨振声害病也得有害病的资格。假如有人关心你,那你偶然害点小病,倒可以真个享受点清福。可是,假如没人关心你,反不如硬着心肠一个人跑出去,也许在河边上找到株老柳,可以倚倚,看看那水里的树影和游鱼;也许在山脚上碰到块石头,可以坐坐,望那天边的孤云与断雁。我心里这样地想着,我的脚已经走出大门来了。惘惘地过了石桥沿着河边走去,偶一抬头看见十几株岸然挺起的老柏,才知道已走到圆明园的门前。心想,以前总怕荒凉,对于这个历史的所在,总没好好地玩过。现在的心境,正难得个凄凉的处所给它解放解放。于是我就向

86、着那漆雕全落,屋瓦半存的大门走去,门前坐了几个讨饭的花子,在夕阳里解衣捕虱。见人经过,他们也并不抬头睬一眼。我走进大门,只见一片荒草,漫漫地浸在西风残照里面,这里见匹白马,在那儿闲闲地吃草,那里见头黄牛,在那儿舒舒地高卧。不但昔日的宫殿楼台,全变成无边萋萋衰草,就是当年的曲水清塘,也全都变成一片的萧萧芦苇了。你纵想凭吊,也没有一点印痕可寻,四围只听到西风吹得草叶与芦苇瑟瑟作响。又转过几个土山,经过几处曲塘,一路上都望不到那故宫的影子。过一个石镇的小桥,那水真晶莹得可爱。踏过小桥,前面又是土山。还不知那故宫究在何处。忽然一转,那数座白玉故宫的遗址便突然出现于面前了。只觉得恍惚中另到一个世界似的。

87、欣赏,赞叹,惋惜,凄怆,一齐都攒上心来!这一连几座宫殿,当日都是白玉为台,白玉为阶,白玉为柱,白玉为墙的。如今呢?屋顶不用说,是全脱盖了,墙壁也全坍塌了。白玉呢?有的卧在草中,有的半埋土下,有的压于石土之底,有的欹在石柱之上。雕刻呢?有的碎成片段了,有的泥土污渍了,有的人丢了头,有的龙断了尾,有的没在河沟里面,有的被人偷去了!只剩下一列列的玉柱,屹立在夕照里面,像一队压阵角的武士。当日庭院,于今只有茂草;当日清池,于今变成污泽;这白玉栏杆,当年有多少宫人,曾经倚了笑语,于今只围绕着寒蛩的切切哀吟了;这莹澈的池水,当年有几番画舫的笙歌,于今只充满着芦苇的萧萧悲语了;这玉殿洞房,当年藏过多少的金粉

88、佳丽,于今只成个狐狸出没的荒丘了;这皇宫御院,当年是个多么威严的所在,如今只有看羊的牧子,露宿的乞儿偶来栖息了。法国的凡尔赛,芳吞波罗等废宫,都保存为国家建筑艺术的珍品,我们为什么把这样的古迹都听他去与荆棘争命呢!且听说有人把石柱与雕刻偷偷卖与外人,这是何等羞耻的事!这种罗马式的建筑,在中国是惟一的古迹,你毁它一块小石,都觉得是犯了罪,竟有大批偷着卖的事;为什么政府与社会都不肯保重点古迹呢!我正在这样地幻想,低头看见我的影子,已淡淡地印在古台上了。抬起头来只见怆凄的半月,已从西半天上放出素光,侵入这一片荒凉之中,这成堆的白玉,再镀上这一层银色的月光,越现其洁白,苍凉,素净,寒气逼人。再看那四面

89、巉岩的白石,森森如鬼立,地上颓卧的石条,凝冷如僵尸,我自己的牙根,也禁不住地震动了。通身如浸在冰窟一般。自己才想起若再添了病,回家没人关心怎么好!只得转身往回头走来。刚出了故宫的旧址,来到土坡上,不觉回头望一望,只见一片玉海,在迷离的银雾笼罩中,若有无限哀怨的。我悄然下了土坡,一个人伴着影子走,心里总是不解,为什么英法要烧掉这座园子,假若他们能把清家的帝王烧死在宫里,也还有个道理可说,却只单单地烧掉这件历史上的艺术品!难道我们烧了他们的鸦片,他们就有权力来烧我们的艺术品吗? (1926年)注杨振声(18901956),山东蓬莱人。现代著名教育家、作家。 教授,曾任国立青岛大学(今中国海洋大学的

90、前身)校长。(1)本文题为“圆明园的黄昏”开头部分为什么要写自己生病?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2)从手法和情感角度赏析文章第三段。来”来回答。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作者说对英法烧掉圆明园“不解”,是真的不解吗?如何理解结尾处的画线句子?(4)第四段作者写到了“法国的凡尔赛,芳吞波罗等废宫”有什么作用?本文写于1926年,今天读来,你觉得这篇文章是否还具有现实意义?5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丁香不曾忧伤江南的雨巷,寂寥,悠长,诗人撑着油纸伞叹息:“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古人也有诗云:“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

91、雨中愁”。于是,丁香与愁,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人们看丁香的眼神里,便多出了一点忧伤。忧伤,是长大后的心事。忧伤,不惊扰童年。小时候与乡野为邻,和丁香为伴。那时候的丁香,花开似云彩,散着香,却从不留忧伤。村子里学校的后面,有一片小树林,树林里有一块半圆形的草坮子,高高的突起来,有足球场那么大。坮子上长着几棵粗壮的银杏树,它们兀自地长着,温暖恬静,没有人知道它们是何人所栽,坮子一面靠着山崖,让人惊诧的是,周围竟密集地长着一圈的紫丁香。它们的根和茎相互牵绕着,自己长成了花墙。丁香花开的时候,花团锦簇,是一场盛大的花宴。不知是谁早上从那里路过,她喊一声:丁香开了。听到的人三五成群,都往林子里跑。不知

92、情的人问:“跑啥呢?”“丁香开了,折丁香去啊。”跑着的人回一句,问的人也跟着跑。手脚并用,抓着槐树的根爬上去,还没有看到花儿,花香已远远的飘过来。有女同学说,这太香了,是要把人迷醉了的。扑到花埂前,像匪盗一样疯狂地折花,折着折着,就多的捧不住了。待花香沾满了衣衫,待上课铃响起,才心满意足地离去。捧着花儿回教室,插在装满水的瓶子里。教室里顿时花香四溢。老师来上课,看着课桌上盛开的花儿,问一声“丁香开了啊?”“开了。”我们应着,心浮了起来,嗅着花香听老师讲课,从清晨到傍晚。丁香花儿有四片淡粉的花瓣,一根淡紫的深管顶着花瓣,优雅,倔强。它的香气馥郁,是一种深深的幽香,是一朵一朵小小的花儿努力吐出的芬

93、芳。紫丁香不单独开花儿,而是几十朵一起开放,那么张扬。它们成片地开着,密密匝匝,热闹还热闹不过来呢,哪来的忧伤?因着花开,小树林成了我们课后最爱去的地方。坮子上长着很多的青草,男孩子一放学就赶着家里的牛啊羊啊来吃草,缰绳往牛羊的脖子上一搭,就只顾着自己去玩了,爬树,打鸟窝,太阳不落山是不回家的。牛羊悠闲地吃草,走来走去,却不走远。女孩子的活儿是挖猪草,一人一只竹笼或是小背篓,玉米地里一钻,一行出来时已是半蓝子的草,灰灰菜,马齿苋,苦苦菜,待蓝子里的草满了后就不约而同的到这里来。手臂上的菜笼一放,就都疯起来了。有手巧的女孩挑最好的花枝折下,三五下便能编出一顶漂亮的小花帽,我们带着花帽抓蝴蝶,做游

94、戏。阳光下,每个女孩,都成了美丽的公主。玩累了,我们就躺在银杏树下看天,看云,看时光悄悄流走。小学的毕业照上,我们的个子已长的很高。三十几个孩子,排成几排,围着老师笑。丁香花儿在身后怒放,它用花香,浸染着一张张纯洁天真的脸。11作者笔下的丁香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答案】密集、根和茎相互牵绕 优雅、倔强 香气馥郁 花团锦簇、张扬(每点1分)【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解答类似题目要回到原文中仔细筛选。抓住原文第5段“让人惊诧的是,周围竟密集地长着一圈的紫丁香。它们的根和茎相互牵绕着,自己长成了花墙”,第9段“丁香花儿有四片淡粉的花瓣,一根淡紫的深管顶着花瓣,优雅,倔强。它的香气馥郁,是一种深深的幽香,是一朵一朵小小的花儿努力吐出的芬芳。紫丁香不单独开花儿,而是几十朵一起开放,那么张扬”这几个关键句子加以筛选即可。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2如何理解“忧伤,是长大后的心事。忧伤,不惊扰童年”这句的含意?这句话在文中起着怎样的作用?(4分)13在诗人笔下,丁香总与忧伤相关,为什么在作者看来“丁香不曾忧伤”? (6分)14有人说,把开篇前两段去掉,入题会更迅速,行文会更简洁。对此,你有着怎样的看法?(6分)- 39 -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