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老 吾 老 以 及 人 之 老幼吾 幼 以 及 人 之 幼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天 将 降 大 任 于 斯 人 也,必 先 苦 其 心 志,劳 其 筋 骨,饿 其 体 肤 空 乏 其 身,行 拂 乱 其 所 为,所 以 动 心 忍 性,增 益 其 所 不 能。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被尊为儒家的第二号圣人“亚圣”。孟子的思想 宋代以后常把孔子思想与孟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a、性善学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
2、水无有不下”。b、理想人格:“人皆可以为尧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c、“仁政”思想: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简介儒家经典之一,现存7篇,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善于雄辩,具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 格;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 进行辩论,逻辑谨严。善 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南宋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 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故里邹城市,位于山东省南部,与孔子的故乡曲阜毗邻,很早就被人们合称为“邹鲁”。检查预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是通假字的写出本字(1)弃甲曳()
3、兵(2)涂()有饿莩()(3)鸡豚()狗彘()之畜()(4)数()罟()不入洿()池(5)无()失其时(6)谨庠()序之教(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8)申之以孝悌()之义y t,同“途”tnzh c g w,通“毋”xing bn,同“斑”pioxwt 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好句读。合作探究:小组合作,逐段疏通文意由学生四人小组共同合作,结合课文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教师巡视点拨.合作探究:检查合作学习情况:指出各段的重点词句并解释;概括各段大意。思考:作为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梁惠王见到孟子,不问治国之略而首先问关于“民”的问题?在诸侯争霸的战国时期,谁能问鼎天下?人口问题在权力
4、的天平上是十分重要的砝码。在冷兵器时代,谁拥有了大量的人口,谁就拥有大量的土地耕种者,谁就拥有大量的兵源,谁就能够富国强兵。所以,梁惠王迫不及待地问到了人口问题。背景:战国时代各国诸侯争于“力”,群雄逐鹿,蚕食鲸吞,战事不断,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社会混乱,礼崩乐坏,用战国策序中的话说,即“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攻争强,胜者为右”。天下“争地以展,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移其民移其粟民不加多民不加少尽心无如寡人之用心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投其所好,便于启发引王自己回答,自我否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层层推进王如知此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王好战,请以战喻成语:“五十步笑百
5、步”含义: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以五十步笑百步来做比喻,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不违农时以时入山林不入洿池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阐述“王道之始”的道理养民教民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阐述“王道之成”的道理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谨庠序,申孝悌百亩之田,勿夺其时狗彘食人食涂有饿莩非我也,岁也王无罪岁阐述 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错误态度正确态度尽心焉移其民移其粟而民不加多提出问题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 邻国之君喻分析问题行仁政之果之始之成斯天下之民至焉解决问题走未施仁政数量不同实质相同结构小结:雄辩艺术 1、正面阐述自己的主张,提出“仁政”的一系列措施:合理的发展生产;加强教化;关心老百姓疾苦,不推诿责任。2、当对方一个错误的论题出现,孟子往往从侧面进攻,并不急于反驳,而是以退为进,水到渠成,说服对方。3、长于设喻,贴切的比喻使其说理充满不可辩驳的力量。以现代观念审识古人的思想 孟子的王道思想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1首先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2加强文教德化,提高人民的精神修养;3统治者严于律己,不推卸责任。孟子注意到了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不能滥砍滥伐,滥捕滥杀,更不能竭泽而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