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言志无明确考查类型提示试题分析南宁三中唐永顼考查指向明确的题考查指向不明确的题例: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情感的?请简要分析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例: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考查类型提示明确答题模式相对固定不明确不固定诗言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诗言志间接抒情直接抒情【真题体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2015全国课标2)残春旅舍 韩偓旅
2、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注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请同学们阅读手中学案中三位考生的答案,然后挑选出其中你认为不错的答案,并回答以下问题:这位考生的答案是从什么角度切入进行答题的?找到角度之后的分析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做的怎么样?【生1】:运用拟人手法,“蜂抱”“鱼吹”生动形象写
3、出蜜蜂在花上抱团,鱼儿在水中吐泡的画面;“花须落”“柳絮行”描绘一幅花须、柳蝶飘舞优美清静的画面。渲染春天生动优美,清静宜人的气氛,与全诗忧愁情感基调形成鲜明对比。【生2】运用动作描写“抱”“落”“吹”“行”四个动词生动地展现景物富有活力的情景,将原本平淡无奇的景象写得清新又富有生机,营造出新丽淡雅,生机勃勃的氛围,与下文情感形成鲜明对比。【生3】运用了拟人手法,“蜂抱”“鱼吹”写出蜜蜂和鱼儿簇拥在一起的样子。“花须落”“柳絮行”对应标题的“残春”,写出了暮春之景,这两句“抱”“吹”用得极好,仿佛还原了场景。【答题小结】基本能从修辞、技巧手法等角度来进行分析,并且相关答题规范做得不错。【参考答
4、案】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但又显得非常自然。(5分)从高考参考答案可看出,除了关注“吹”“抱”的表达效果之外,答案还格外注意了意象和意向的组合这一要点:花须和柳絮,游蜂和池鱼。两组常见之物在作者的巧妙结合下,写出了新意巧意,这正是我们同学忽略的地方。颔联构思巧妙,所写的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诗人却用蜜蜂、鱼儿与之组合,平添了几分生机与乐趣;同时用词巧妙,“抱”与“吹”二字拟人的运用更为生动地展现了景物的活力,从而使得整个画面没有半点伤春的落寞。【解题指津】诗言志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取材艺
5、术加工得出形象取材的特点以及组合手法、修饰语、章法、音韵【对点攻关】阅读下面这首南宋诗,并完成练习。秋夜纪怀【宋】陆游北斗垂莽苍,明河浮太清。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注释】明河:银河。太清:指天空。散关:即大散关。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3分)颔联取景精细,相比于首联阔大的意象,诗人在颔联则选取风林、落叶、露草和百虫这些典型的秋季时令之景,而“一叶下”则于细微处以小见大,大有“梧桐一叶天下知秋”之感,尽写秋之凄凉。同时视听结合的运用,见叶落而闻虫鸣,进一步细致地凸显出此时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诗言志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取材艺术加工得出形象取材的特点以及组合手法、修饰语、章法、音韵【小结回顾】【巩固提高】阅读下面这首南宋诗,完成练习。鹧鸪天(南宋)史达祖雁足无书古塞幽。一程烟草一程愁。帽檐尘重风吹野,帐角香销月满楼。情思乱,梦魂浮。缃裙多忆敞招裘。官河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注缃:浅黄色。官河:运河。1请结合全词,对“官河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两句进行赏析。谢谢!祝同学们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