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2.29MB ,
资源ID:21645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1645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孟子蚜二王何必曰利课时跟踪检测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doc)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孟子蚜二王何必曰利课时跟踪检测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doc

1、二王何必曰利课时跟踪检测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A万乘(shng)之国利与善之间(jin)然而不王(wng)者B蹠(zh)之徒也 弑(sh)其君者见楚王说(shu)而罢之C孳(z)孳为善者 不夺不餍(yn)宋(kng)D庶(sh)人 轲(k)也请问其详秦、楚之王(wng)解析:A.“间”应读为“jin”。答案:A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遇”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遇:投合B盖追先帝之殊遇 遇:待遇C垂老遇君未恨晚遇:遇到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遇:接触、感触解析:C.遇:遇合,指国君的信任。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利”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亦将有以利吾

2、国乎利:对有利B安其危而利其灾 利:驾驭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利:锐利,锋利D利出于地,则民尽力 利:利润解析:D.利:利益,好处。答案:D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遗:遗弃B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遗:丢失C留待作遗施遗:遗留下的东西D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遗:遗留解析:C.遗:赠送。答案:C5下列句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 B宋将之楚C先生将何之 D施从良人之所之解析:A.“之”指“这”,“这样”;其他三项均为“到”。答案:A6下列关于通假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夺不餍 餍:通“厌”,厌恶B愿闻其指 指:通

3、“旨”,意旨,意图C孳孳为利者,蹠之徒也 蹠:通“跖”,盗跖D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仅仅解析:A.餍:通“厌”,满足。答案:A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B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C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D利与善之间也解析:A.遗:遗弃。B.交:古,相互/今,交往。C.然而:古,这样却/今,连词,表示转折关系。D.之间:古,的差别/今,中间。答案:A8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孟子遇于石丘 秦、楚之王悦于利B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 怀利以相接C先生之志则大矣 先生之号则不可D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解析:A

4、项,介词,在;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B项,介词,用,拿;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C项,连词,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倒是”;连词,表转折关系。D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答案:D9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句是()A不远千里而来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C渔人甚异之 D苟为后义而先利解析:D.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其他各项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答案:D10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先生将何之A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B孟子遇于石丘C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解析:例句和D项均为宾语前置句;A项和C项是判断句;B项

5、既是状语后置句,也是省略句。答案:D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114题。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1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孟子见梁惠王见:拜见B上下交征利 征:谋取C不夺不餍 餍:吃D万乘之国 国:国家解析:C项,餍:满足。答案:C12下列句中

6、加点的“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鸡鸣而起A不远千里而来B亦有仁义而已矣C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D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解析:A项与例句中的“而”都是连词,表示承接关系。B项,助词,而、已、矣三个助词连用,加强语气;C项,连词,表并列关系;D项,连词,表转折关系。答案:A1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A王何必曰利?B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C王曰:“何以利吾国?”D孟子遇于石丘解析:C项与例句是宾语前置句。A项是疑问句;B项是判断句;D项既是省略句,又是状语后置句。答案:C14下列关于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对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他建议梁惠王绝对不要考虑利,只要做到仁义就可以了。B孟子的关于“仁义”的观点与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见解是一脉相承的。C孟子的“仁义”思想对于我们现在构建和谐社会有很好的指导作用。D这段文字通过正反对比论证,形象地说明用仁义治国安身有很大好处。解析:A项,“绝对不要考虑利”说法错误。按孟子的观点,他是强调推行仁义才是大利所在。答案:A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