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承天寺夜游 学习目的:1. 反复诵读课文,积累重点文言字词。2.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3、结合作者的自身经历,揣摩文中作者起伏的情感。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2写作背景本文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2月到达黄州贬所,名义是团练副使却有职无权,无事可做。写本文之时,他在黄州贬所已近四年,但苏轼的心胸却“很坦然”。累遭贬谪,仍然乐观,旷达。并不“悲伤
2、憔悴”。另一方面,他有志用此,并不甘愿做“闲人”。因贬得“闲”,便“自放于山水之间”,虽在赏明月,观竹柏,自乐其乐,但并不得意,因此他的自适也包含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模块一:自主学习学习内容摘 记阅读知识链接,朗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大意。2、给加点字注音。遂( ) 寝( )藻荇( )( ) 竹柏( )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月色入户( ) 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 ) 相与步于中庭( ) 藻荇交横()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4、翻译(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模块二:交流研讨研讨内容摘 记内容一:小组成员之间交换讲学稿,看看同学的答案与你的有什么不同。把你的修改意见在讲学稿上直接写(标注)下来。内容二:请组长组织,全组同学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翻译接龙,并请组长留意组员翻译出现问题的语句,把它写在下面,并且进行正确的翻译。内容三:请组长组织,全组同学合作朗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找出文章描写景色的语句,说说景色具有什么特点? 内容四:请组长组织,全组同学合作朗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探究:看到这样的美景,作者发出了什么感慨?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模块三:巩固内化学习任务摘 记任务一:组长带领组员反复朗诵课文,整理并积累四类文
4、言字词现象。(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任务二:积累文章重难点句子的翻译,体会本文的描写景物的写法。课题:第23课记承天寺夜游 模块四:当堂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拭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月色人户( ) 念无与为乐者( )欣然起行 (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2、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下列句子
5、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5、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作者描绘的世界: 作者的心境: 答案:D C 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 旷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