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一、本单元的地位本单元是全书的落脚点。因为我们明白了“世界是什么”,懂得了“世界怎么样”,知道了如何正确地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目的就是为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服务于我们改造世界的活动。从知识目标来说,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和实践出发,认识社会历史的真谛,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明确社会历史的主体,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价值,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懂得如何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把握实现和创造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从能力目标来说,主要是帮助学生用唯物史观,尤其是用物质生产实践认识社会历史的奥秘,初步形成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
2、发展趋势的能力,初步具有运用唯物史观正确分析和看待社会、人生的能力,初步形成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初步具有正确地设计和规划自己人生的能力。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来说,主要是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培养学生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走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的群众观点,坚定学生的群众立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做贡献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总之,本单元是全书的逻辑终结,在整部教材中具有目的和归宿的意义。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本单元围绕的核心问题是在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世界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3、值观。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正确认识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前提,因此要谈价值观,就必须先谈社会历史观。但是,由于第二、三单元主要是在最一般的意义上讲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世界,而没有把如何正确看待社会和人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主题进行讨论。为此,本单元共设计为两课: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本单元的基本结构是:历史观(第十一课)价值观(第十二课)人生观(综合探究)。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1框社会发展的规律学海导航学情展示问题导引核心素养1.什么是社会存在?什么是社会意识?如何理解二者的关系?2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什么?如何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规律?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
4、势是怎样的?4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科学精神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过程是曲折的。公共参与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政治认同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知识梳理自主研析自主预习_知识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_决定_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_反映_。(2)社会意识_反作用于_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_独立性_,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社会意识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
5、展起_阻碍_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_推动_作用。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_实践_的。知识点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生产力的状况_决定_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2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_决定_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_人类社会_始终的基本矛盾。特别提醒: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以及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分别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哲学依
6、据。知识点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_前进的_、_上升的_,发展的过程是_曲折的_。2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3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_阶级斗争_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_直接动力_。4_改革_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预习自测_1.马克思说:“劳动只有作为社会的劳动或者只有在社会里和通过社会,才能成为财富和文化的源泉,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争取统治,从事政治、宗教和哲学等。”这说明(B)A劳动具有社会性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
7、力B具有社会性的生产活动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只要物质条件充足了精神活动就必然会丰富发展D生产关系的变革会对生产活动产生重要推动作用解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错误。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争取统治,从事政治、宗教和哲学等。这说明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符合题意。物质条件充足了有利于促进精神活动的丰富发展,C说法过于绝对,错误。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材料没有涉及生产关系的变革,排除D。故本题选B。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
8、上,我们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其中蕴含的道理是(D)A生产力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的状况B上层建筑需要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C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了社会意识的性质D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解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A错误。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都属于生产关系,材料未涉及上层建筑需要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B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社会意识的性质问题,也就未体现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了社会意识的性质,C不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社会主义
9、基本经济制度,体现了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正确。故本题选D。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自2020年1月1日起实行,该法的实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促进外商投资,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从唯物史观看,该法出台的哲学依据是(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客观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ABCD解析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该法的实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促进外商投资,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
10、展,出台了该法,体现了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故正确。出台了该法,属于变革上层建筑,而不是属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属于唯物论,而不是唯物史观,故不选。故本题选B。知识构建条分缕析知识整合核心要点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
11、完善和发展,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问题释疑探究升华1有人认为,错误的社会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一观点对吗?提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包括歪曲虚假的社会意识,无论其主观色彩多么浓厚,也不管它披上何种神秘的外衣,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2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是同步的吗?提示:此观点是错误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
12、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可见,二者的变化发展并不是同步的。3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其他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相同的,因此解决的方式也是相同的。这一观点是否正确?提示:该观点是错误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是,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非对抗性,决定了它的实现方式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即改革加以解决,这与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式是不同的。探究提示_1教材P86(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为什么人们可以认识自然界的规律
13、,从而唯物主义地解释自然界,却不能认识社会的规律,从而唯物主义地解释人类社会?(2)为什么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提示:(1)这是因为自然界的万物没有意识,它们的变化发展完全是自发进行的。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而人的活动是有自觉意识和目的的,由此便形成一种假象,似乎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动机、目的等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的社会历史理论被这种假象迷惑,它们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没有进一步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从而陷入唯心主义。(2)马克思能够从实际出发,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识人的本质,认识社会发展运行的规律,而不是从主观思想动机
14、出发。实践观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另外,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无产阶级的出现是客观条件。2教材P88(1)想一想,宗教所描绘的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是什么关系?(2)人的许多不切实际的念头、思想和实际生活之间是什么关系?提示:(1)宗教所描绘的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其内容来源于现实世界。(2)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包括歪曲的社会意识,无论其主观色彩多么浓厚,也不管它披上何种神秘的外衣,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人的许多不切实际的念头、思想都来源于实际生活,是对实际生活片面、歪曲或虚幻的反映。3教材P88(1)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为什么会存在落后的和腐朽的思想?(2)在资本主义社会里
15、,能不能产生先进的社会意识?为什么?提示:(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落后的和腐朽的思想产生于剥削社会,是剥削社会特定的经济、政治关系的产物。尽管我们现在已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但这些落后的、腐朽的思想不会立刻消失,它们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故在社会主义社会,落后的、腐朽的思想仍然存在。(2)在资本主义社会也能产生先进的社会意识,如近代空想社会主义就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之后,这一思想不仅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矛盾和罪恶现象,而且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主张和设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
16、来源。这些社会意识的产生反映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的不满,以及对更好社会形态的渴望。这种先进的社会意识源于社会存在,又高于社会存在,推动社会存在向前发展。4教材P88(1)想一想,怎样才能揭开社会历史之谜? (2)想一想,物质生产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起着什么作用?提示:(1)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入手研究人们的社会活动,才能揭开社会历史之谜。(2)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5教材P89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提示:从社会形态的演变上说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
17、性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6教材P89为什么发展生产力就需要改变生产关系中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上层建筑中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提示:因为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不相适应时,生产关系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当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时,上层建筑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要发展生产力就需要改变生产关系中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上层建筑中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进行这种变革的依据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7教材
18、P91(1)想一想,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2)社会发展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提示:(1)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从社会形态看,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依次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2)社会发展是在不断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中实现的。8教材P9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依靠什么方式?提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即通过改革)加以解决。重难突破互动探
19、究突破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明确二者辩证关系的两方面内容:(1)第一位: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2)第二位: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先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错误的社会意识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2明确这一关系的地位、意义与要求:(1)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划分辩证历史
20、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机械论的标准。正确把握这一辩证关系,才能处理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的发展。(2)要坚持实践的观点,反对夸大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历史唯心主义和抹杀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典题链接_典例1 (2020新课标全国卷,23)广西某山村有许多珍稀鸟类,但一直存在打鸟、捕鸟等现象。近年来,该村引导村民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观鸟基地,吸引天南海北的“鸟友”前来参观,以护鸟观鸟、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特色的产业蓬勃发展,以前打鸟、捕鸟的村民成为爱鸟、护鸟的“土专家”和良好生态环境的自觉守护者。这表明(B)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根源于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不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
21、的社会意识是落后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能够转化为改变社会存在的物质力量社会意识能否推动社会发展取决于其是否反映社会存在ABCD解析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导下,该村放弃了打鸟、捕鸟,反而建设了观鸟基地,吸引众多“鸟友”前来参观,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这表明了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根源于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社会意识通过社会实践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正确。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因此,不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的社会意识可能是落后的社会意识,也可能是先进的社会意识,错误。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先
22、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故“取决于其是否反映社会存在”的表述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变式训练_1(2020山东卷,15)从“能吃饱肚子”,到“能吃上纯高粱米、玉米面”,再到“想吃细粮就吃细粮,还能经常吃肉”,然后是“干活挑着金扁担”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攀升。这体现了(D)A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B事物发展是渐进性和连续性的统一C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D社会意识的内容根源于社会存在解析由题意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攀升”,这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内容根源于社会存在
23、,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D符合题意。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并不意味着我国经济基础发生变化。材料无涉及经济基础的变化,也无涉及上层建筑的变化,A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无体现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连续性,B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受社会存在变化的制约,而不是强调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突破点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社会发展1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1)第一大基本矛盾和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基本内容:内容表现生产力决定生
24、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阻碍生产力发展基本要求:通过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等,解放、发展生产力;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积极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注意问题: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2)第二大基本矛盾和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明确概念: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指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
25、和设施,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基本内容:内容表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一个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决定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基本要求:要根据经济基础的状况,积极调整上层建筑,推动政治体制改革。2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革(1)改革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但性质与阶级社会不同,不再是对抗性的,因此可以通过改革来进行;社会发展中的其他矛盾,也要通过改革予以解决。(2)社会主义改革
26、的性质、目的和意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因此是改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典题链接_典例2 (2018江苏,33)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演讲中指出:“中国40年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这段讲话蕴含的哲理是(A)A必须尊重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B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D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解析A对,“必须在历史
27、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强调了必须尊重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B、D排除,材料没有体现。C排除,“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不符合题意。变式训练_2(2020新课标全国卷,23)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民众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基础性法律,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制定民法典体现的唯物史观原理是(D)经济基础的变革总是先于上层建筑的变革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就能推动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的变化发
28、展离不开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上层建筑定要适合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ABCD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经济基础的变革不一定先于上层建筑的变革,错误。由题意知,民法典属于上层建筑,它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因此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错误,正确。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进而推动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民众各个方面全力平等保护的基础性法律,它的制定离不开正确的社会意识的指导作用,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