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1.46MB ,
资源ID:215721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1572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4单元 第9讲 宋元时期的经济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4单元 第9讲 宋元时期的经济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9讲宋元时期的经济|思维导图|史论术语|1.宋代不抑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宋代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南宋时期南移完成。2.宋代商业、外贸繁盛,坊市界限被打破,出现纸币“交子”,南宋时期海外贸易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3.黄道婆为元朝棉纺织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4.元朝时,商业繁荣,大都成为国际大都会,泉州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口。一、农业的发展1生产技术: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2土地制度: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3灌溉工具:宋代出现利用水力为动力的高转筒车。4重心南移:宋朝以后,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二、手工业的进步1制瓷业:宋朝时,中国制

2、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2纺织业(1)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2)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3冶金业:北宋时已经有了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元代棉纺织业的发展棉纺织业的兴起,标志着棉布逐渐代替了麻布,成为主要衣被原料。元朝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从海南将黎族人民的先进棉纺技术带回家乡松江。很快,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江南一批小镇也因棉纺织业而迅速发展起来。三、商业的繁荣1表现(1)宋朝: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增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2)元朝:交通发达;商业繁荣;

3、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2“市”的发展(1)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2)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3)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4)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交子”货币史上的大变革“交子”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大业绩。此外,“交子”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史、版画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有着重要意义。草市与夜市(1)“草市”主要是指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2)“夜市”是在夜间进行买卖的市场,北宋时期冲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3对外贸易

4、(1)两宋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2)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1)打破严格的坊市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时空限制。(2)官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3)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4)以四大商业名镇为代表的商业市镇出现。素养提升素养热词农耕技术的进步与经济的繁荣、手工业的进步、商业发展与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重农抑商”政策素养解读时空观念梳理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及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认识农耕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及对外贸易的表现、特点及影响。历史解释

5、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繁盛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史料实证运用图文史料,实证宋代农业、手工业及商业发展的表现、特点及影响。唯物史观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理论,客观辩证地认识宋元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政治、科技思想文化的影响。主题一 宋元时期商业和城市的发展(一)唯物史观货币的发展演变史料解读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秦统一中国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从而统一了货币。唐高祖改革币制,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北宋时,随着商品经

6、济的发展,纸币“交子”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历史解释|货币的发展演变1便携化。由金属货币向轻便的纸币演变,如北宋的“交子”,明清的“宝钞”。2简约化。一是形状由杂乱无章统一为圆形方孔。二是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唐高祖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3贵重化。货币由贝壳等逐渐向贵重金属演变。汉代金银作为法定货币已很盛行;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4政治化。朝代、国号、皇帝年号逐渐入钱,如唐国通宝、圣宋通宝、永乐通宝、康熙通宝等。(二)史料实证宋

7、元时期商业的发展变化史料自宣德东去,东角楼乃皇城东南角也。十字街南去,姜行。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箓宫,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耍闹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余皆真珠匹帛、香药铺席。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摘编自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巷探究根据史料,概括宋代商业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

8、。提示市坊界限被打破;专业化市场得到发展,商品交易种类繁多、数额巨大;娱乐设施完善,城市经济繁荣。|历史解释|古代商业的发展变化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时空限制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一般人民所需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交易媒介的变化从最初物物交换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再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媒介;北宋时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流通领域的变化最初都局限于流通领域,到明清时逐渐出现生产与自由的雇佣劳动力相结合,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

9、产过程的现象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关系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组织。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商人地位的变化由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到宋、元、明、清时期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是中国古代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始终没有改变贸易空间的变化由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时空观念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史料解读(1)这两座城市的政府所在地都在城市的中央,向南都有宽敞的大道与城外相连,这种建筑格局反映了我国古代皇权至上、权力集中的政治理念。(2)在城市商业活动方面,唐代坊市严格限制,宋代商业的时间、空间的限制被打破,这反映了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

10、渐削弱,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历史解释|古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古代城市发展经历了从周至唐的严格限制到宋元明清的放宽限制的过程。1从周至唐:严格限制。从周至唐,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扬州成为唐后期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2宋元时期:逐步放松。宋元时期,坊市界限被打破,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海运的兴盛带动了我国沿海一大批港口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3明清时期:商业活动繁荣,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城市的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增强。对应训练1(2019届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测试)

11、据记载,明初“风尚诚朴”,“中产之家,前房必土墙茅盖”。到明代后期,“鄙为寒酸,贫者必用绸绢色衣”“日用会社婚葬,皆以俭省为耻”。这一变化反映了()A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B宋明理学正统地位动摇C市民兴起瓦解等级秩序 D下层民众易染奢靡风气解析:选A由材料明初和明后期的对比,从“风尚诚朴”到“以俭省为耻”说明民众的尚俭的传统观念发生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以及时间点明后期,可以判断变化的原因是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故选A项;明时,宋明理学仍占正统地位,排除B项;市民兴起是在宋代,且市民兴起也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说明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而不是奢靡风气,排

12、除D项。主题二 宋代海外贸易的发展 (一)时空观念宋代的贸易港口史料解读宋朝海上贸易兴盛促使沿海港口城市繁荣,宁波市内有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有外国商人居住的使馆;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也促进了港口的建设;政府对海上贸易的重视;指南针用于航海;发达的南北水运,这些都促进了对外海上贸易发展,也推动了港口城市的繁荣。|历史解释|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1)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发生飞跃的时期,社会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全面繁荣为海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两宋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都取得了飞速进步,海船的载重量和安全性都得到了显著提高。指南针的应用使得航海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远洋航行

13、能力大大提高。(3)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采取了鼓励支持的态度,这种积极的政策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二)家国情怀宋代的“一带一路”史料宋代港口则广泛分布于北起京东路、南至海南岛的广大区域,数量有了明显增长。据岭外代答云麓漫钞诸蕃志等书记载,两宋时期,在东亚、东南亚、印度及孟加拉湾沿岸、红海及非洲东海岸等地,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已多达六十余个。进出口商品的种类增加,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摘编自宋代海外贸易史探究据史料,归纳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表现。提示贸易港口大大增多;贸易范围有所扩大;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历史解释|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表现及历史地位(1)表现贸

14、易港口大大增多,分布于北起京东路、南至海南岛的广大区域,大小并存、主次分明,形成较为系统的多层次结构。贸易范围有所扩大,超过唐代,开始向阿拉伯海西岸及更广范围航行,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贸易规模持续扩大,进出口商品的种类增加。(2)历史地位实现了对外贸易重心转移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西北陆上贸易的重要性不断衰落,海上贸易的重心地位日益巩固巩固了中国在海上贸易中的主导地位中国不仅在商品结构中的优势进一步扩大,而且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了波斯和阿拉伯等国的地位,成为中外贸易中的主导力量贸易制度和航海技术创新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上贸易,并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宋代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也有不少

15、创新奠定了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基本范围直至明代,中国商人的贸易范围仍然与宋朝时期一致对应训练21987年,在广东省阳江海域发现南宋时期的古沉船,后命名为南海1号。在已出水的文物中,有一些“喇叭口”大瓷碗,还有一些首饰盒等物品,造型及风格都与国内同类物品相异,显然是为外国客户专门制作的。这一现象说明宋代()A瓷器国内市场狭小B海外贸易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C海外商运业发达D处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重要的转型时期解析:选C材料反映了南宋的外贸情况,不涉及国内贸易,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海外贸易税以及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例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中“南宋时期的古沉船显然是为外国客户专门制作的”说明当

16、时外贸比较频繁,海外商运业比较发达,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转型的前后变化情况,故D项错误。|A组|1(2018年全国卷)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解析:选A从材料看,井研县的劳动力具有选择权,所以不是官营手工业,成百上千个制盐竹筒井反映了民营手工业规模的扩大,故答案为A项。2(2016年全国卷)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

17、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解析:选B宋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导致土地高度集中,租佃制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的现象,故B项正确。3(2014年全国卷)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选A结合题意“富民十六户主之”“以便贸易

18、”可知,交子可以作为民间贸易凭证,故A项正确;结合题意可知,交子产生之后由于富者“不能偿所负”才出现商业纠纷,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富商地位的提高,故C项错误;交子产生于蜀,题干没有体现出交子在全国的流通,也没有涉及经济重心的南移,故D项错误。4(2018年海南卷)唐宋时期,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引泉水灌溉,形如阶梯,被称为山田,也叫梯田。这种做法()A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B加剧了土地兼并C适应了南方深入开发需要D刺激了人口南迁解析:选C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据材料“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引泉水灌溉”,可得出耕作技术的进步,

19、与土地兼并的加剧无关,故B项错误;据材料“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可得出梯田适应了南方地形,推动南方的深入开发,故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人口南迁推动梯田的开垦,而不是开垦耕地刺激了人口南迁,因果颠倒了,故D项错误。5(2019年江苏卷)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据此可知()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解析:选D材料中“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表明宋朝市镇经济发达,故D项正确;宋朝商税成为政府收入重要来源

20、,政府收入主要来源是农业税,故A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是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的经济发展,没有涉及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故B项错误;“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指的是市镇经济能够满足政府需求,没有体现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B组|1(2019届烟台模拟)南宋刘一止苕溪集载:“老龙下饮骨节瘦,引水上诉声呷呀。初疑蹙踏动地轴,风轮共转相钩加。残年我亦冀一饱,谓此鼓吹胜闻蛙。”这可以佐证()A冶金工具革新 B农业技术进步C风能普遍利用 D小农生活富足解析:选B据材料“引水”“风轮共转”可知,宋代利用风力水车进行农业灌溉,体现了农业技术的进步,故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风能

21、普遍利用,故C项错误;“冀一饱”不能说明生活富足,故D项错误。2(2019届山东滨州二模)宋代圩田开辟尤为突出,例如江南鉴湖分隶会稽、山阴两县,北宋初年有27户农家盗湖为田,到英宗时,达80余户,围湖达700余顷,到南宋时鉴湖湖田达2 300余顷。这说明当时()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B自耕农经济遭到严重破坏C南方生产力水平的提高D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了农业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宋代南方圩田开辟增多,土地得到利用,这说明当时南方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故选C项;材料强调宋代南方圩田开辟增多,并非说明经济重心的区域格局,排除A项;圩田开辟说明当时南方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与自耕农经济遭到破坏之间没有必

22、然关系,排除B项;圩田开辟说明当时南方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与商品经济无关,排除D项。3(2019届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押题考试)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画,如图所示。图中城门不设任何城防工事,没有驻兵,而是在城门内侧设了一间税务所。这反映了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被摒弃 B民众的税收负担沉重C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 D财政困难和军备废弛解析:选C据材料“清明上河图”图中城门不设任何城防工事,没有驻兵,而是在城门内侧设了一间税务所”可知,这充分说明北宋城市军事职能在减弱,经济职能在增强,故选C项;政府收税不能说明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税收的多少,不能说明民众的税收负担沉

23、重,排除B项;城市税收不能说明财政困难和军备废弛,排除D项。4(2019届福建厦门二模)宋高宗绍兴三年,某知州针对当地农民“兼作商旅,太半在外”的情况上书朝廷,建议“务令疾速归业”,否则清算田产。户部则提出“身虽在外,家有承管,见今输送二税”者,不应清算田产。材料反映宋代()A小农经济具有韧性和张力B社会阶层实现垂直流动C重商政策得到普遍的认同D地方官员挑战中央权威解析:选A通过题干可知,南宋知州对“兼作商旅,太半在外”的现象表示反对,而户部则认为“身虽在外,家有承管,见今输送二税者,不应清算田产”,这说明在南宋时期,农民一方面可以保证小农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去经商,说明古代中国的小农

24、经济具有韧性和张力,故选A项;农民“兼作商旅”不是垂直流动,排除B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放宽了商业的限制,不等于重商政策得到普遍认同,排除C项;知州上书朝廷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不是挑战中央权威,排除D项。5(2020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宋朝在立国之初就实行“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这一政策进一步加速了土地转移的频率。与上述变化相适应,宋代农村()A草市迅速发展 B租佃关系兴盛C小农经济瓦解 D自耕小农壮大解析:选B不抑制土地兼并会导致土地兼并即土地转移的加剧,由于自然经济的脆弱性和分散性,一些自耕农难免因各种因素被迫卖出土地破产而成为“佃农”,即土地兼并越剧烈,租佃关系越兴盛,故选B项;草市是乡村集市,与土地兼并是否剧烈关系不大,排除A项;小农经济开始瓦解于近代,最终瓦解于1956年三大改造,不在宋朝,排除C项;土地兼并越剧烈,自耕小农越少,排除D项。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