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气运动规律(仿真押题)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多少。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主要有太阳高度、日照时间、天气状况和海拔高低。如图为我国北京、上海、成都和昆明四地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图。据此完成13题。1图中表示成都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的曲线是()A曲线B曲线 C曲线 D曲线2四地的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与全球年变化规律差异最大的城市是()A城市 B城市C城市 D城市3城市 7、8月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太阳高度大 B受高压控制,晴天多C纬度高,日照时间长 D海拔高,大气削弱作用弱读2018年12月6日14时我国局部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46题。4此时
2、,下列城市中吹偏南风的是()A兰州 B郑州C成都 D广州5形成甲天气系统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C地形 D植被覆盖率6受甲天气系统影响,贵阳比昆明()A气压低 B气温低C降水少 D云量少如图为某地1 000 hPa和700 hPa 的等压面等高线图(单位:m)。读图,回答79题。7若该地等压面的弯曲是由热力环流引起的,则该地可能是()A夏季的湖泊 B冬季的湖泊C白天的城郊 D夜晚的城郊8若该地是北半球的中纬度某气压中心,则下列说法最可能是()A中心气流上升B中心气流下沉C3 300 m高空气流呈顺时针流动辐合D近地面气流呈逆时针辐散9若该地是南半球某地,则近地面风力最大的风向是(
3、)A东风 B西风C南风 D北风解析:7.B8.A9.A第7题,1 000 hPa等压面上气压高,位于近地面,其中心海拔高度低于四周(近地面),即等压面在此处向下凹,说明同一海拔高度上此地气压较低,形成低压中心。700 hPa等压面气压较低,应位于高空,该处700 hPa等压面中心海拔高度高于四周,即等压面在此处向上凸起,说明此处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较高,应该是近地面气流上升所致形成的。夏季的湖泊以下沉气流为主,白天和夜晚的城郊均以下沉气流为主,排除;选项中只有冬季的湖泊气温较高,气流以上升为主,B符合。第8题,如果此地是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气流以上升为主形成低压中心,A正确,B排除。3 300
4、m 高空是气流上升堆积形成高压中心,四周气流应呈辐散,C排除;近地面气流上升形成低压中心,四周气流以辐合为主,D排除。第9题,结合上面分析可知,图示1 000 hPa等压面图为低压中心,气压数值大,为近地面气压分布。该地东侧从300 m上升到480 m,1 000 hPa等压面坡度大,说明该气压中心东侧垂直方向上气压变化大,垂直方向的气流由四周气流来补充,因此该气压中心东侧水平气流运动强烈,自东向西运动,风力大,也就是东风风力大,A选项正确。 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充足,气温较低时,大气中的水汽容易饱和凝结形成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使地面水平能见度降低,这种天气现象就是雾。2017年12月13日到14
5、日南京市出现一次特殊的双层浓雾天气现象。如图为此次浓雾出现前后不同高度气温随时间的变化图(单位:),斜线柱表示2点前后雾的高度。据此完成1618题。16图示时间内,地面最低气温约为()A0.5 B0.5 C4.5 D5.5 17据图推测,上层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地面气流上升,水汽冷却凝结而成B大气逆辐射强,水汽冷却凝结C弱冷空气侵入,水汽冷却凝结而成D地面辐射冷却带动上层大气降温18两点钟后,上层雾和下层雾的变化应是()A上层雾上升,下层雾浓度变小B上层雾下沉,下层雾浓度增大C上层雾上升,下层雾浓度增大D上层雾下沉,下层雾浓度变小如图为我国2017年11月16日20时18日20时等降温幅度
6、线(单位:)及秋裤分割线分布图。我国以日最低气温低于5 作为穿秋裤的标准。据此完成1920题。19由图判断()A武汉的日均气温高于桂林B降温幅度呈现出由北向南减小的规律C郑州日最低气温高于8 D降温对田间作物的威胁桂林大于包头20图示时段,我国东部与中部地区()经历了较强冷锋天气过程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经历大风和降温天气过程主要受准静止锋的影响A BC D21图示时段江淮地区居民的体感温度较其实际气温要低,其主要原因是这里()A地势较高 B纬度较高C空气湿度较大 D风力较小2017年1月34日成都市(31N,104E)空气质量较差,下图是成都当时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变化图,数值越高,污染越
7、严重。据此完成2223题。22表示的时间最可能是()A0时 B6时C16时 D20时【答案】C23图示时期,控制成都市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A冷锋 B暖锋C低气压 D高气压【解析】读图分析可知,该时期污染指数持续较高,说明大气稳定,污染物质的扩散条件较差,冷锋、暖锋和低气压天气系统控制时,都能形成利于污染物质扩散的大风天气或对流天气,故A、B、C错误;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大气稳定度,不利于污染物质的扩散,D正确。 【答案】24.D25.A季风指数是指某一地区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值越大表示季风现象愈明显,它反映了一个地区季风的强弱程度。读图,回答2627题。261895 年,我国东部地
8、区夏季出现下列现象可能性较大的是()A南涝北旱 B南旱北涝C南北皆涝 D南北皆旱【答案】A2720世纪冬季风指数明显减小,其原因可能是()A夏季风减弱 B冬季风减弱C海陆热力差异减小 D温室效应加剧【解析】20世纪末冬季风指数明显减小,说明冬季风势力弱,其原因可能是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加剧,冬季气温不太低,冷高压势力弱,D对。冬季风减弱是冬季风指数减小的反映,不是原因,B错。与夏季风减弱无关,A错;海陆热力差异一般不会减小,C错。【答案】D 读下列“四幅气候资料图”,回答2829题。28下列关于四种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甲气候类型只出现在亚洲乙气候类型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洲丙气候
9、类型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丁气候类型在南美洲分布最广A BC D29形成图乙气候类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因素 B大气环流因素C下垫面因素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四地的气候资料分析,甲最低月温在0度以下,降水量集中于夏季,判断为温带季风气候,该气候类型只出现在亚洲,正确;乙的气候特征表现为雨热不同期,为地中海气候,该气候类型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洲,正确;丙最低月温在0度以上,降水集中于夏季,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该气候类型分布在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错误;丁地终年高温,夏季降水尤其多,判断为热带季风气候,在亚洲分布最广,错,选C。第29题,结合
10、上题分析,图乙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选B。 【答案】28.C29.B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图中甲地经常出现浓雾迷漫的现象,据此完成31、32题。31.下列四幅图中,与山谷出现浓雾时段的环流特征相符的是() 32.图中甲地山谷浓雾弥漫数日不散,主要是因为()A.太阳辐射较弱B.气温较低C.暖湿水汽充足D.风力较弱逆温现象,一是静风天气。太阳辐射弱、气温低、暖湿水汽充足对雾形成有影响,但不是浓雾持续几天的主要原因。风力弱,不能吹散浓雾,才是主要原因。读局部地区某时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回答33、34题。33.图中E点的气压
11、可能是()A.1 006百帕B.1 010百帕C.1 018百帕D.1 022百帕34.甲、乙、丙、丁四点的风向依次是()A.西北、东北、东南、西北B.东南、西南、东南、西南C.西北、东北、西北、东北D.东南、西南、东南、西北读亚洲东部10月23日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3537题。35.图中所画锋线错误的是()A.、B.、C.、D.、36.引起此时我国北方与华南沿海均出现大风天气的天气系统,分别是()A.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印度低压B.冷锋,强热带风暴C.亚洲高压,暖锋D.冷锋、亚洲低压37.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附近a、b两地间的气压分布状况的是()读东亚地区近地面等压线
12、(单位:百帕)天气形势图,完成38、39题。38.图示时刻,下列四地平均风浪最大的是()A.辽东半岛西岸B.台湾岛东岸C.本州岛西岸D.朝鲜半岛东岸39.图示时刻的天气状况是()A.地吸热慢,气流冷却下沉形成高压B.本州岛此时天气状况为阴雨C.黄海海域气流上升,此时为阴雨天气D.地天气晴朗,利于海洋捕捞2018年我国入汛早,强降雨过程多,洪水来势猛,南方地区先后出现20多次强降雨过程,为近5年同期最多,全国有222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也是近5年同期最多。据此,完成40、41题。40.2018年我国南方洪灾严重,可能的原因是()A.受到拉尼娜现象的影响B.东南风势力较往年强C.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
13、影响D.西南风势力较往年强41.下面所示为我国东部雨带推移位置示意图,则2016年()A.雨带到达a位置时间提前B.雨带在a位置徘徊时间长C.雨带到达b位置时间提前D.雨带在b位置徘徊时间长下图为对某天气系统在我国各地过境的降雨量预报,读图完成42、43题。42.该天气系统最可能是()A.高压B.低压C.冷锋D.暖锋43.该天气系统过境,给甲地带来的气象灾害是()A.洪涝B.狂风C.风暴潮D.寒潮一般来说,凡主要受海洋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凡主要受大陆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大陆性气候的特点。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冬季受海洋影响明显的地区,表示不同气候类型区。据此完成44、45题。
14、44.图中夏季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的地区是()A.B.C.D.45.下图为世界某地气温和降水量图,该地可能位于上图中的()A.地B.地C.地D.地46.读世界某区域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图中BC线为晨线,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A地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2)假设图中等压线状况不变,从气温、降水和气压三个角度描述MN一线天气的变化。(3)若图中D地1小时后气温上升,请用相关地理原理解释其原因。【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和气压数值可知A地气压中心是亚洲高压,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亚欧大陆比同纬度海洋上降温快、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中心。第(2)题,M位于冷
15、锋锋后,受冷锋影响,气温低、气压高、多阴雨天;N位于暖锋锋前也受冷气团影响,气温低、气压高、多阴雨天;M和N之间地区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晴天。第(3)题,图中BC线为晨线,D地1小时后迎来日出,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热增温,地面辐射增强,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而气温升高。【答案】(1)此时北半球为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A处陆地上比同纬度海洋上降温快,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中心。(2)气温:低高低(或答先升高再降低);降水:阴雨晴阴雨;气压:高低(或答逐渐降低)。(3)图中BC为晨线,1小时后D地迎来日出;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热增温,地面辐射增强,近地面大气吸收地
16、面辐射获得热量,使气温逐渐升高。47.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解释澳大利亚中部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2)澳大利亚西北部1月和7月分别盛行西北风、东南风。从海陆热力差异、大气环流两个方面说明该地区盛行风向形成的原因及盛行风向对该地区气候干湿状况的影响。(3)悉尼的季风气候特征不如上海典型,从悉尼季风气候特征不典型的表现和原因两方面加以说明。【答案】(1)南回归线横贯,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西澳大利亚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东部大分水岭紧邻太平洋沿岸,削弱了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的影响。(2)1月:澳大利亚大陆夏季比海洋升温快,形成低压中心;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
17、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为西北风;来自海洋的西北风比较湿润。7月:澳大利亚大陆冬季比海洋降温快,形成高压中心;处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从内陆吹来的东南风相对干燥。(3)表现:悉尼冬夏气温温差较小;降水的季节分配相对比较均匀。原因:澳大利亚大陆相对亚欧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差异相对较小。48.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摩洛哥降水量西北多、东南少的原因。(2)说明摩洛哥主要农业区的分布,并分析其优势气候条件。(3)从气候角度,分析摩洛哥筑坝、引水、建设农田排灌系统的原因。【答案】(1)西北部濒临大西洋和地中海(位于3040N大陆西岸),受西风(湿润气流)影响(或位于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多雨;且处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2)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西北部),沿海平原(和丘陵)及沿岸海域。主要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温暖湿润,有利于越冬作物越冬。(3)以地中海气候为主,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降水少,需要水源灌溉;冬季降水多,需要排涝;南部降水少,需要引水灌溉(跨流域调水)。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