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园地1.能梳理、总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解决问题的方法。2.认识“宾、吉”等12个生字。3.理解一些词语的新含义,并能积累一些具有新含义的词汇。4.能够运用作比较的方法,介绍一种事物。5.朗读、背诵江畔独步寻花。1.梳理、总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解决问题的方法。2.认识“宾、吉”等12个生字。3.朗读、背诵江畔独步寻花。1.理解一些词语的新含义,并能积累一些具有新含义的词汇。2.能够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交流总结拓展应用理解背诵多媒体课件。2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执行时间: 月 日执教:1.与同学交流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应该怎样解决。2.利用减一减、加一加的方法认识“宾、吉”等12个
2、生字。板块一交流平台寻方法师:在第二单元的学习之旅中,我们跟随作者的想象了解了琥珀的形成过程,知道了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演化为鸟类的,感受了纳米技术的神奇,见证了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历程。科学之旅,真令人流连忘返。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继续观察、发现、思考。(师板书:语文园地)师: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些课文?生: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千年梦圆在今朝。(课件相机出示课文题目)师:本单元我们的学习重点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交流平台”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在学习本单元时遇到的不懂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式,完
3、成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生完成活动一,小组交流、讨论。)师:现在请各小组派代表说一说吧。生:阅读时,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会用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查资料、请教别人等方法来解决。师:你的表达很清晰,非常有条理。这些方法你们会学以致用吗?(师板书: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查资料请教别人)老师来考考你们。活动二:请你用提炼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下列练习。1.读下面的文字,思考:什么叫作纳米技术?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这段文字的?什么是纳米技术呢?这得从纳米说起。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就好像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见纳米
4、有多么小。纳米技术的研究对象一般在1纳米到100纳米之间,不仅肉眼根本看不见,就是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也无能为力。这种纳米级的物质拥有许多新奇的特性,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这些特性造福人类的一门学问。我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通过提取关键词句,了解到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1纳米到100纳米之间的物质的新奇特性来造福人类的一门学问。2.十万个为什么中写道:“所有的工厂都有蒸汽机、柴油机之类的发动机,它能使全厂的机器运转起来。”“发动机”是个陌生的事物,你会选择用什么方法来了解它呢?我想用查资料的方法了解什么是发动机。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发动机是一种能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其种类包括内燃机(
5、往复活塞式发动机、汽油发动机等)、外燃机(斯特林发动机、蒸汽机等)、电动机等。师: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活动二的练习,思考完毕后在小组内交流,有不同的建议可以跟组员讨论讨论。(生思考并完成活动二,小组交流、讨论。)师:我们先来看第1题,谁来说一说?生:我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通过提取关键词句,了解到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1纳米到100纳米之间的物质的新奇特性来造福人类的一门学问。师:你运用联系上下文,提取关键信息,归纳整合,解决了自己不懂的问题,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希望同学们经常用一用,练一练。谁来说说第2题?生:我想用查资料的方法了解什么是发动机。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发动机是一种能够把其他形式的能
6、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其种类包括内燃机(往复活塞式发动机、汽油发动机等)、外燃机(斯特林发动机、蒸汽机等)、电动机等。师:你看,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查阅资料解决。师:同学们,阅读时我们会碰到不懂的问题,这时我们可以运用学到的各种解决不懂的问题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查资料、请教别人等,去解决这些不懂的问题,进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板块二识字加油站教方法师:现在让我们来到“识字加油站”,大家可以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呢?(课件出示生字“滨、洁、减、挑、挺、预”)师:请你来读一读,并试着组词。生:滨,海滨;洁,洁白;减,减少;挑,挑水;挺,挺立;预,预习。师:将上面的字去掉偏旁会变成
7、什么字呢?(课件出示“识字加油站”第一组字词)师:我来读熟字,请同学们齐读带拼音的生字及括号中的词语。(师生合作读)师:比较这些字,你有什么发现?生:左边的字去掉偏旁变成了右边的字;左右两边的字形相近,读音大多不同。师:你说得很对!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呢?生:可以利用熟字减一减的方法帮我们认识这些生字。(师板书:减偏旁)师:非常好。第一组字记住了,我们再来看一看第二组字吧。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课件出示“识字加油站”第二组字词,生齐读。)师:你有什么发现?生:左边的字加上偏旁变成了右边的字;左右两边的字形相近,读音大多相近。师: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师板书:加偏旁)请同桌互相
8、读一读,交流交流识字方法吧。(同桌互读、交流)师:现在请同学们开火车读一读课本上这两组字词,第一个同学读一读左边的字,第二个同学读右边加减偏旁后的字,第三个同学读括号里的词语,以此类推。(生开火车读)师:通过本次“识字加油站”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我们可以通过偏旁加一加、减一减来认识汉字。师:汉字有很多是形声字,根据熟字加偏旁和熟字去偏旁的方法可以让我们认识很多汉字。对于形近字,我们往往可以通过偏旁来推测字义,但汉字由甲骨文演变到现在,发生了许多改变,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才能更好地理解偏旁所表示的含义。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工夫,并适时进行了拓展,设计了合
9、理的练习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并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不懂的问题,巩固所学到的方法。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己交流阅读时遇到不懂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学习别人的经验和方法后,联系课文内容加以运用,最后尝试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主发现汉字字形、读音之间的联系,发现题目中隐含的语文学习的规律,运用减一减、加一加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学习区分形近字,提升学生学习字词的能力。第2课时课型:新授执行时间: 月 日执教:1.理解一些词语的新含义,并能积累一些具有新含义的词汇。2.能够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3.朗读、背诵江畔独
10、步寻花。板块一新词新意思,与时俱进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阅读技巧和识字方法,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词句段运用”板块,来理解一些新词汇的意思,并积累一些具有新意思的词汇,同时学习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师板书课题)师:我们先来看看这两组词语。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 (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一题中的两组词语,生齐读。)师:你们读得很好,现在请男生读第一组,女生读第二组,看看哪组读得更好。(男女生比赛读)师:读了又读,你们能说说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吗?生:第一组词语是新出现的,第二组词语是我以前见过的。师:你很善于发现,第一组词语是近几十年出现的,我们把它叫作新词汇,体现了近几十年来
11、的科技发展;第二组词语是在原有含义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意思,我们叫作熟词新义,比如“桌面”不仅仅是指桌子的台面,现在还指打开电脑的第一个界面。你们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请同学们查一查词典,或者根据生活经验,与同桌交流交流吧!(同桌交流)师: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组,谁来说一说这些词语的意思?生:“云技术、多媒体、互联网”都跟网络有关,“克隆”是现代的一种新的技术。师:你知道的只是个大概。我们来看一看这些词语的具体解释吧。(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的解释)师:我们再来看看第二组,谁来说一说这些词语的意思?生:“桌面、窗口、文件夹”都跟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有关,“潜水”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网络用语。师:第二组词同学们
12、刚刚也说了个大致意思,我们来看看它们的具体解释吧,看看怎样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的解释)师:现在大家已经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了,能不能选择一两个词语,和同学交流交流,说一两句话呢?(四人一组,组内交流、说话。)师:谁来说一说?生:老师上课时,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我们觉得非常有趣。生:我将旅行时拍的照片,设置成我的手机桌面背景。师:同学们,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词汇产生,比如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的这些词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记一记、分一分吧。活动一:按照新词汇、熟词新义给下列词汇分类。充电:比喻通过学习补充知识、提高技能等。菜单:指电子计算机程序进行中出现在显示屏上的选项列
13、表。接轨:比喻两种事物彼此衔接起来。晒客:指用文字或照片等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心情等展示在互联网上的人。飞鱼族:指在国内已取得不俗成绩,但毅然放下一切,到国外名校求学的特殊中国群体。元宇宙:指一个虚拟现实空间,用户可在其中与科技手段生成的环境和其他人交流、互动。丁宠家庭:一些年轻“丁克”夫妻一方面不愿养育子女,而另一方面又想享受为人父母的温馨与乐趣,于是纷纷养起了宠物,这些家庭被人们称为“丁宠家庭”。新词汇熟词新义晒客飞鱼族充电菜单元宇宙丁宠家族接轨(指生接龙读这组词语及其解释)师:谁能按照新词汇、熟词新义给这些词汇进行分类?生:我发现“晒客、飞鱼族、元宇宙、丁宠家庭”都是近年来新出现的词语,
14、而“充电、菜单、接轨”都是在原有含义的基础上出现了新的意思。师:学习这些词语,了解它们的新意思,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积累,懂得词语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板块二作比较,仿写句子师:学完了词语,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句子。(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二题中的句子)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生自由读)师:读完了以后,小组交流,想一想:这些句子的加点部分有什么作用?生:第1句话我从“和狗一般大小”知道了第一种恐龙的大小和狗差不多,我觉得加点的词语可以让我对恐龙的大小有更加具体的了解。生:第2句话用乒乓球与地球的比例比较说明,使我明白了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生:第3句话中,我通过加点的部
15、分,体会到碳纳米管是非常硬的,比钢铁还要结实百倍,这个比较让我对碳纳米管的硬度印象深刻。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加点的部分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不熟悉的事物与熟悉的事物相比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了说明的效果。(师板书:作比较突出特点,增强效果)师:作比较和打比方是不同的说明方法,在实际的运用中我们经常混淆。请读一读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二里的句子,抓住特点,区别辨析,说说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生完成活动二,师指名回答。)生:“一头蓝鲸前进所产生的功率相当于一个中型火车头的拉力”,从“相当于”我感受到这是拿蓝鲸和中型火车头来作比较,所以应该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师
16、:说得对。将蓝鲸和火车头作比较,告诉我们蓝鲸是动物世界的大力士。师:作比较重在“比”,通过比较,突出被介绍事物的特点,也增强了句子的表达效果。(师板书:重在“比”)谁接着说?生:我来说第2句吧。“像南京长江大桥那样大的桥梁,几个月就可以完成了”,我觉得这里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建桥的速度在提高。生:我来说后面的两句,后面两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我从“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每一个根毛就是一个最基层的原料采集站”知道的。师:你们很善于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把“噪音”比作“隐身人”,把“每一个根毛”比作“一个基层原料采集站”,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噪音”“根毛”的特点。我们不难发
17、现,打比方重在“仿”,它和作比较一样,也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增强了表达效果。掌握了这些规律后,我们现在来完成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三,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一写熟悉的事物吧。活动三:从下列事物中选择一个,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一写它的特点。事物特点胡夫金字塔高(约146米)人工湖大(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太阳热(表面温度高达5000多摄氏度)_师:谁来说一说你写的句子?生:胡夫金字塔原高约146米,相当于50层高的摩天大厦。生:这个人工湖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50个篮球场那么大。生:太阳的表面温度高达5000多摄氏度,是白开水的500多倍。师:同学们写得大多都是课文中学过的内容,能不
18、能写一写我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呢?比如,橡皮、铅笔、篮球场、学校的花坛等。生:我们学校的花坛很大,大概有一个标准的篮球场那么大。生:今天,我买了一个小机器人,大概只有一般的橡皮擦那么大。师:你们太棒了!我们要善于把语文课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板块三日积月累重积累师: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日积月累”,学习一首古诗。先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生自由读)师:谁来读一读?(指名朗读)师:读得不错,但节奏感还可以加强一些。听老师读一读。(课件出示划分节奏后的古诗,师范读。)师:我们合作朗读吧。我读一句,你们读一句。(师生配合读)师:请同学们在下面练读吧。(生自由练读)师:这首诗写
19、了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寻花?寻到了什么样的花?生:我从诗题“江畔独步寻花”知道了杜甫在江畔寻花,我读了诗歌的内容后知道他寻到的是桃花,所以是在春天寻花。师:你很善于学习。现在我们小组合作学习。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理分工,借助插图,交流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师:同学们交流得非常热烈。请同学们随着音乐听老师范读这首诗,边听边想象: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我仿佛看到了花。师: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花?生:我看到了颜色深红的、浅红的桃花。师:“开无主”是什么意思?生:自由自在地开。师:深红的桃花像火,浅红的桃花似霞,绚烂绮丽。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赏花人?生:我觉得是高兴的、心情愉悦的赏花人,他
20、自言自语:我是该爱这颜色深的还是浅的花呢?师:如果你是诗人,当你在春困之时,看到这一簇簇桃花,会有什么感受?请带着这种感受读这首诗。(生带着感情读)师:读着读着,这首诗慢慢地就进入了我们的心里,谁来背一背?(生自由背诵)师:让我们一起想象着画面,来吟诵吟诵吧。(生齐背)师:杜甫当年以“江畔独步寻花”为题,一共写了七首诗,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其中的第五首,还有另外六首,课后拓学单中为大家展示了其中非常有名的第六首,大家课后读一读,背一背。语文园地重在方法的指导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从学情出发,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方法,提升能力:1.抓关键,重在方法的掌握。2.抓读中悟,重在过程的指导。设计意图此板块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理解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了解句子的特点,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说明方法,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设计意图此板块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并加以适当的引导和拓展,能达到让学生熟读成诵的目的。9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