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跟踪练29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2甲基丁烷也称为异丁烷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CC4H9Cl有3种同分异构体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解析:2甲基丁烷含5个C原子,则2甲基丁烷也称异戊烷,故A项错误;由乙烯生成乙醇,碳碳双键转化为单键,属于加成反应,故B项正确;C4H10有2种结构:CH3CH2CH2CH3、CH3CH(CH3)CH3,各含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故C4H9Cl有4种同分异构体,故C项错误;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而油脂不是,故D项错误。答案:B2(2020临沂第一次模拟)化学与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医
2、疗上用浓度为95%的酒精杀菌消毒B葡萄糖作为人类重要的能量来源,是由于它能发生水解C石墨纤维和制医用口罩的聚丙烯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D聚合硫酸铁Fe2(OH)x(SO4)yn是新型絮凝剂,可用来处理水中的悬浮物解析:过高浓度的酒精使蛋白质凝固的本领很大,它却使细菌表面的蛋白质一下子就凝固起来,形成了一层硬膜,阻止酒精分子进一步渗入细菌内部,无法杀死,酒精浓度过低,虽可进入细菌,但不能将其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同样也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医疗上用浓度为75%的酒精杀菌消毒,故A项错误;葡萄糖属于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缓慢氧化放出热量,供给人体所需能量,故B项错误;石墨纤维是由碳
3、元素构成的单质,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C项错误;聚合硫酸铁Fe2(OH)x(SO4)yn中的铁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故D项正确。答案:D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乙醇、乙酸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断裂OH键B乙烯水化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C甲烷与足量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的生成物都难溶于水D乙醛与环氧乙烷()互为同分异构体解析:乙醇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乙酸与钠反应生成乙酸钠,在反应过程中均断开OH键,A项正确;乙烯和水反应生成乙醇,该反应满足加成反应的定义,属于加成反应,B项正确;甲烷与足量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CH3Cl、CH2Cl2、CHCl3、CC
4、l4和HCl,其中氯化氢可以溶于水,C项错误;乙醛与环氧乙烷的化学式相同但结构不同,二者属于同分异构体,D项正确。答案:C4(2020福州第一中学6月模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苯和环己烯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1 mol能与含2 mol NaOH的烧碱溶液完全反应C丙烷和2甲基丙烷的一氯代物均为2种所具有的官能团种类有4种解析:甲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可生成苯甲酸,环己烯含有碳碳双键,也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A项正确;1 mol 含有2 mol酯基,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2 mol羧基,能与含2 mol NaOH的烧碱溶液完全反应,故B项正确;丙烷和2甲基丙烷都含有2种不同化学环境
5、的氢原子,则一氯代物均为2种,故C项正确;含有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羰基、羟基、酯基、氯原子共5种,故D项错误。答案:D5下表中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A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充分加热,冷却后,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无银镜生成淀粉未水解B浸透石蜡的油矿渣棉,加入催化剂,加强热,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溴水褪色气体中只有乙烯C在0.6 mol金属钠中加入过量的液态有机物C2H6O,收集产生的气体气体为6.72 L(标准状况)有机物为CH3OCH3D含5 g油脂的酒精溶液中加入适量40% NaOH溶液加热5 min,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少许滴到盛热水的试管中液面无油滴
6、出现油脂已完全皂化解析:A项,正确的实验操作为淀粉溶液中加稀硫酸,加热片刻,然后加NaOH溶液至碱性条件下,滴加银氨溶液,再水浴加热,错误;B项,能使溴水褪色的气体不一定就是乙烯,其他含有碳碳双键的烯烃如丙烯也可以使溴水褪色,错误;C项,液态有机物是过量的,生成的氢气是定值,只能确定此有机物中含有醇羟基,错误;D项,油脂不溶于水,油脂发生皂化反应生成的硬脂酸钠和甘油易溶于水,所以该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正确。答案:D6三种物质是治疗感冒的常用药物。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1 mol a最多能与1 mol NaHCO3反应Bb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Cc属于芳香烃,苯环上的一氯代物
7、有三种Da、b、c三种物质都能发生取代反应解析:1 mol a中含有1 mol羧基,酯基不与NaHCO3反应,故1 mol a最多能与1 mol NaHCO3反应,A项正确;b中含有氨基,故能与盐酸反应,同时又含有羧基,故能与NaOH溶液反应,B项正确;c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之外的氧元素和氮元素,故不属于烃,也就不属于芳香烃,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三种,C项错误;a可以发生水解以及苯环上的取代,b可以发生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c可以发生酯化反应以及苯环上的取代反应,故三种物质都能发生取代反应,D项正确。答案:C7(2020黑龙江哈尔滨第二次模拟)下列各组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
8、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A将石蜡油蒸气通过炽热的碎瓷片产生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逐渐褪色分解产生的烯烃与溴发生了氧化反应B将螺旋状铜丝在酒精灯上灼烧至红热插入乙醇中铜丝恢复光亮的紫红色且可闻到刺激性气味铜丝作催化剂,乙醇被氧化成乙醛C将乙醇、乙酸、浓硫酸混合共热产生的蒸气通到饱和NaOH溶液的液面上液面上有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生成,并可以闻到香味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发生了酯化反应D蔗糖溶液加少许稀硫酸后水浴加热几分钟,然后取少量溶液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未见红色沉淀产生蔗糖尚未水解解析:将石蜡油蒸气通过炽热的碎瓷片产生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9、分解产生的烯烃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逐渐褪色,故A项错误;将螺旋状铜丝在酒精灯上灼烧至红热,铜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与乙醇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铜和乙醛,反应的实质铜丝作催化剂,乙醇在加热条件下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成乙醛,故B项正确;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不可能在氢氧化钠溶液的液面上观察到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故C项错误;葡萄糖在碱性条件下才能与新制氢氧化铜共热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则蔗糖溶液加少许稀硫酸后水浴加热几分钟,应先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硫酸,使溶液呈碱性后,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并加热,才能观察到砖红色沉淀,若不加入足量的氢
10、氧化钠溶液中和硫酸,不能判断蔗糖是否水解,故D项错误。答案:B8乙醇催化氧化制取乙醛(沸点为20.8 ,能与水混溶)的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向圆底烧瓶中滴入H2O2溶液前需打开KB实验开始时需先加热,再通O2,然后加热C装置中发生的反应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D实验结束时需先将中的导管移出,再停止加热解析:向圆底烧瓶中滴入H2O2溶液前需打开K,避免生成的氧气使装置内压强过大,故A项正确;实验时应先加热,以起到预热的作用,使乙醇充分反应,故B项错误;催化条件下,乙醇可被氧化生成乙醛,发生的反应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故
11、C项正确;实验结束时需先将中的导管移出,再停止加热,以避免发生倒吸,故D项正确。答案:B9(2020北京市通州区第一次模拟)抗癌药物“6Azulenol”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12H18O2B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能发生加成、氧化、酯化反应C能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褪色原理相同D1 mol该物质与足量的Na反应可产生22.4 L H2(标况下)解析:题中有机物分子中含有13个碳原子、18个H原子、3个O原子,故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13H18O3,故A项错误;该有机物含有羧基、醇羟基、碳碳双键三种官能团,故B项错误;该有机物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
12、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褪色原理不相同,故C项错误;羧基、羟基能与Na反应生成氢气,1 mol该有机物与足量Na反应生成1 mol氢气,标况下生成氢气体积为22.4 L,故D项正确。答案:D10下列有关物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提纯方法正确的是()A丙烷(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B苯(醋酸)加入氢氧化钠,分液C丙酸乙酯(丙醇)加入稀硫酸D甘油(水)分液解析: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会引入新的杂质,故A项错误;苯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溶于水的醋酸钠,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分层,用分液的方法可以收集得到苯,故B项正确;丙
13、酸乙酯在稀硫酸作用下,会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丙酸和乙醇,故C项错误;甘油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提纯,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11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1)油脂被摄入人体后,在酶的作用下水解为高级脂肪酸和_(写名称)。(2)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其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官能团是氨基(NH2)和_(写名称)。(3)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最终水解为葡萄糖(C6H12O6),部分葡萄糖在体内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葡萄糖在体内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解析:(1)油脂的水解产物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2)氨基酸一定含有氨基和羧基。(3)由题中信息可知葡萄糖的氧化产
14、物,故该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6O26CO26H2O。答案:(1)甘油(2)羧基(3)C6H12O66O26CO26H2O12乙酸乙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1)写出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_。(2)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的加入顺序是_。(3)为证明浓硫酸在该反应中起到了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某同学利用上图所示装置进行了以下四个实验。实验开始先用酒精灯微热3 min,再加热使之微微沸腾3 min。实验结束后充分振荡小试管再测有机层的厚度,实验记录如下:实验编号试管中的试剂试管中的试剂测得有机层的厚度/cmA2 mL乙醇、2 mL乙酸、1 mL 18 molL1浓硫
15、酸饱和碳酸钠溶液5.0B3 mL乙醇、2 mL乙酸0.1C3 mL乙醇、2 mL乙酸、6 mL 3 molL1硫酸1.2D3 mL乙醇、2 mL乙酸、盐酸1.2实验D的目的是与实验C相对照,证明H对酯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实验D中应加入盐酸的体积和浓度分别是_mL和_molL1;分析实验_(填实验编号)的数据,可以推测出浓硫酸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浓硫酸的吸水性能够提高乙酸乙酯产率的原因是_。(4)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溶解没有反应的乙醇,除去没有反应的乙酸和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如何检验酯层中没有乙酸_。(5)加热有利于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但实验发现温度过高乙酸乙酯的产率反而降低,一个
16、可能的原因是_。(6)分离碳酸钠溶液和乙酸乙酯的方法是_,操作过程为_。解析:(1)实验室利用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的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2)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乙醇中含有少量水,为防止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导致液体飞溅,则应将浓硫酸加入到乙醇中,所以可以先在大试管中注入乙醇,再缓缓加入浓硫酸。为减少乙酸的挥发,可待大试管中溶液冷却后,再缓缓加入乙酸,最后振荡试管使之混合均匀。所以加药品的顺序为乙醇、浓硫酸、乙酸。(3)实验D的目的是与实验C相对照,证明H对酯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则实验C
17、、D中c(H)应相同,即盐酸的浓度应为6 molL1。实验C中加有3 mL乙醇、2 mL乙酸、6 mL 3 molL1硫酸,实验D中加有3 mL乙醇、2 mL乙酸、盐酸,要保证溶液体积一致,才能保证乙醇、乙酸的浓度不变,所以D中应加入6 mL盐酸。对照实验A和C可知:试管中试剂实验A中使用1 mL 18 molL1的浓硫酸,生成的乙酸乙酯比C中生成的乙酸乙酯大很多,说明浓硫酸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故答案为AC。(4)可以利用乙酸的酸性来检验酯层中是否含有乙酸。具体方案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酯层液体,点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不变红色,说明酯层没有乙酸。(5)实验中温度过高乙酸乙酯的产率
18、反而降低,可能原因是温度过高,增大了乙醇和乙酸挥发,未经反应就脱离了反应体系(或温度过高,发生了副反应,导致产率降低)。(6)饱和碳酸钠的作用之一是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所以碳酸钠溶液与乙酸乙酯不相溶,溶液分层,故可采用分液的方法将其分离。具体操作过程为待反应结束后,将直立试管中的液体全部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后静置。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下层液体由颈流入烧杯中;上层液体由上口倒入另一个烧杯中。答案:(1)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2)乙醇、浓硫酸、乙酸(3)66AC浓硫酸吸收酯化反应生成的水,降低了生成物的浓度,使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4)用玻璃棒蘸取少量酯层液体,点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不变红色。说明酯层没有乙酸(5)温度过高,增大了乙醇和乙酸挥发,未经反应就脱离了反应体系(或温度过高,发生了副反应,导致产率降低)(6)分液待反应结束后,将直立试管中的液体全部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后静置。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下层液体由颈流入烧杯中;上层液体由上口倒入另一个烧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