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原理总结(新人教必修4).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13880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9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原理总结(新人教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2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原理总结(新人教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2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原理总结(新人教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2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原理总结(新人教必修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2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原理总结(新人教必修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2012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原理总结(新人教必修4).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2012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原理总结(新人教必修4).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2012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原理总结(新人教必修4).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2012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原理总结(新人教必修4).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2012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原理总结(新人教必修4).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2012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原理总结(新人教必修4).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2012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原理总结(新人教必修4).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2012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原理总结(新人教必修4).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2012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原理总结(新人教必修4).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2012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原理总结(新人教必修4).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2012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原理总结(新人教必修4).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2012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原理总结(新人教必修4).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2012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原理总结(新人教必修4).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2012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原理总结(新人教必修4).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2012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原理总结(新人教必修4).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2012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原理总结(新人教必修4).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唯物论部分(主要原理、观点) 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物质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2)方法论:我们在想问

2、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3)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

3、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2意识能动作用(1)原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

4、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2)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原理: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

5、,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2)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1)原理:规律

6、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客观规律始终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2)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2、唯物论原理归纳(1)

7、自然客观性严格说是世界物质性原理的一部分,因为今天世界环境问题严重,因此单独强调。(2)世界物质性(3)意识能动性这两个原理可以合并组成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4)规律客观性教科书把该内容放到联系发展之后进行讲述,考试时唯物论和辩证法都可以用这个原理。换句话,可以把这个原理既看作是唯物论的原理,也看作辩证法原理。(5)主观能动性教科书把这个原理放在认识论开始,可以把这个原理既看作唯物论原理,又看作认识论原理。这两个原理可以合并成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唯物论原理从小的方面看,一共有5个。从大的方面看,实际上就是2个原理。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标示的为复习的重要内容)第一单元 生活

8、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基本常识)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是怎样的?P4-5(1)哲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2)哲学反作用于生活,哲学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才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2、哲学含义: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人们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是怎样的?P7区别:含义不同。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

9、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指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人们自发的、零散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特征不同: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哲学并不是人人都有,哲学是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联系:认识对象相同:认识的都是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相互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没有世界观就没有哲学。4、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是怎样的?P8区别:含义不同: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联系:共同之处: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10、的统一,两者都是哲学的组成部分。 相互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怎样的?P9区别:含义不同: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具体科学是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的学问。认识对象不同:哲学的认识对象是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是什么?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什么?划分可知论和

11、不可知论的标准是什么?P10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内容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2、哲学基本派别是什么?基本派别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他们的合理性与局限性是什么?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及各自的观点是什么?P12-13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哲学发展史上,虽然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

12、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因此哲学的基本派别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3、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形态是什么?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由于对哲学上所说的物质有不同的理解,唯物主义可分为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都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唯物主义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在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对哲学物质概念的理解是错误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哲学上所说的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

13、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哲学上所说的物质归结为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4、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是什么?怎样评价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唯心主义可分为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物质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

14、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唯心主义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唯心主义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都是错误的。但是唯心主义也包含了一些认识论、辩证法、人生观、价值观的合理思想,可以吸收和借鉴。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1、为什么说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或哲学与时代的关系是怎样的?)(1)哲学来源于时代,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政治和经济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

15、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2)哲学反作用于时代,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真正的哲学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为社会变革作思想准备。真正的哲学为人们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

16、想。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阶级属性上的革命性变革:以往哲学都是剥削阶级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功能上的革命性变革:以往哲学只注重解释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更注重改造世界。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是毛泽

17、东思想的各个组成部分地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这一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科学发展观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

18、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辩证唯物论和认识论部分)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辩证唯物论部分)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什么?(或为什么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物质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注:世界的物

19、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2、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世界观】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不变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4、什么是规律?什么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

20、定的联系。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在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具有的精神状态。5、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方法论】这一要求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世界观】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1、什么是意识?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

21、主观映象(意识的本质)。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2、为什么说物质决定意识?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3、意识的能动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说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能动作用的体现: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即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人们在实施行动之前要预先制定蓝图、目

22、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自觉选择性(即只有当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时,人们才会去主动地反映它)。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主动创造性(即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既能反映事物的现象,又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既能追溯过去,又能推测未来)。人的意识在改造客观世界时能动作用的体现: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即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的环节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人的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即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4、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

23、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世界观】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能够通过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也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方法论】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4、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5、为什么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种

24、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6、怎样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部分)1、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

25、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即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都具有客观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即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即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历史上每个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2、为什么说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所以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

26、宿。【方法论】这要求我们树立实践观点,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世界观】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指导作用。【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勇于追求和发展真理,重视理论学习,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活动。4、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即真理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对于同一个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是惟一的。)真理是有条件的。(即

27、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是具体的。(即任何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5、真理具有客观性原理【世界观】真理具有客观性【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坚持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6、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世界观】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方法论】这要求我们注意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达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7、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原理【世界观】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方法论】这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部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唯物辩证法用联系

28、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事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部分)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2、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世界观】联系具有普遍性。【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联系具有客观性原理【世界观】联系具有客观性。【方法论】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或者依据事物固有

29、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4、联系具有多样性原理【世界观】联系具有多样性。【方法论】我们要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5、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简)【世界观】整体和部分是辨证统一的,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方法论】这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6、系统优化原理【世界观】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方法论】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7、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详)整体是指事物的全局,是事物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指事物的局部,是事物发展的某个阶段

30、。【世界观】两者相互区别: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整体统率部分,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和部分的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两者相互联系: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方法论】这要求我们(1)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2)重视部分地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部分)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世界观】世界是永

31、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发展的实质原理【世界观】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方法论】我们要具有创新精神,站在新事物立场上,推动新事物成长。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简)【世界观】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其发展的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方法论】这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和保护新事物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4、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简)【世界观】事物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辩证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

32、结果。【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抓住机遇,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5、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详)事物发展的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世界观】事物发展的的前途是光明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和保护新事物成长壮大。【世界观】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6、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详)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

33、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世界观】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质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方法论】这要求我们(1)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要果断抓住机遇,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法部分)1、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他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

34、的同一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1)同一以差别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2)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所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对立统一原理【世界观】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

35、看问题,既看到对立,又看到统一。3、矛盾双方相互转化原理【世界观】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善于创造和利用条件,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向转化。4、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世界观】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求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5、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简)(注:【世界观】矛盾具有特殊性。【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道理可以用来分析同样的材料,但是两者属于不同的范围)6、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详)【原理内容】(1)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2)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

36、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3)复杂事物的诸多矛盾、同一矛盾双方各有其特殊性。【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具体分析不同事物矛盾的特殊性。(2)具体分析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的矛盾德特殊性。(3)具体分析矛盾双方的特殊性。7、什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什么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即针对不同情况、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解决办法。之所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因为:(1)矛盾具有特殊性,所以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

37、主义的活的灵魂。(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8、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简)【世界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相互联结。【方法论】两者的辩证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我们要把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认识事物。9、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详)【世界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

38、共同之处。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事物发展的无限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我们要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认识事物。10、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方法论】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世界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世

39、界观+方法论】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11、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判断事物的性质要分清主流和支流,重点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世界观】矛盾主次方面相互依赖,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判断事物的性质时要全面,既看主流,也看支流。【世界观+方法论】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12、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区分存在前提不同:前者存在于事物发展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多种矛盾中,后者存在于简单事物的矛盾中

40、。地位不同:前者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后者在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作用不同:前者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后者决定事物的性质和方向。方法论不同:前者要求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后者要求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适用的对象不同:主要矛盾适用于办事情(怎么做),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学生要以学习为重点;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等等;矛盾的主要方面适用于看问题(涉及对人和事的评价,对形势的分析),如国民经济的基本面和长期发展趋势是好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并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一国两制”不会改变我国的

41、社会主义性质;毛主席是七分功三分过。运用时的提示性词语不同:前者往往是抓重点,抓关键;以为中心;把作为首要任务、目标;把作为重中之重。后者是抓主流,坚持以为主体,代表的方向,总体上。1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部分)1、辩证否定观原理(简)【世界观】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方法论】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2、辩证否定观道理(详

42、细)(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3)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4)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5)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3、怎样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树立创新意识要求我们: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符的成规陈说,敢于突破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实现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4、树立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唯物论依据:创新意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体现了尊重客观规

43、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创造性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辩证法依据:创新意识体现了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创新意识体现了包括人的认识在内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发展之中。认识论依据:创新意识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我们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5、创新的社会作用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

44、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6、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人生观部分)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历史唯物主义部分)1、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方法论】这要求我们一切从社会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世界观】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

45、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方法论】这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世界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方法论】这要求我们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使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世界观】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4、党的群众观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党的群

46、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价值(价值观、人生观部分)1、人的价值评价原理【世界观】人的价值既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也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方法论】对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看他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2、价值观导向作用原理【世界观】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以及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方法论】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3、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依据原理【世界观+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世

47、界观+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人们的社会地位和需要不同,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5、价值冲突与评价标准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当个人利益与他人、社会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他人、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6、人

48、生价值的实现原理(简)【世界观+方法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的同一中实现价值,要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7、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详细)人生价值实现的基本标志是为他人、为社会多作贡献、多尽责任。实现人生价值,就要:(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客观条件:社会所提供的生存条件、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等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3)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个人的主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

49、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2010年高考政治全套教材复习提纲生活与哲学1人教版生活与哲学复习指南(标示的为复习的重要内容)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基本常识)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理解哲学是什么?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反作用于生活,哲学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才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1)哲学

50、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哲学是指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人们自发的、零散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

51、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哲学发展史上,虽然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

52、个对子,但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因此哲学的基本派别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3、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由于对哲学上所说的物质有不同的理解,唯物主义可分为三种基本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都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唯物主义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都是科学的。但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对哲学物质概念的理解是错误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哲学上所说的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53、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哲学上所说的物质归结为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4、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唯心主义可分为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物质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

54、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唯心主义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唯心主义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都是错误的。但是唯心主义也包含了一些认识论、辩证法、人生观、价值观的合理思想,可以吸收和借鉴。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1、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哲学来源于时代(即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政治经济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反作用于时代(即真正的哲学是社

55、会变革的先导)。真正的哲学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为社会变革作思想准备。真正的哲学为人们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阶级属性上的革命性变革:以往哲学都是剥削阶级的哲学,马克

56、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功能上的革命性变革:以往哲学只注重解释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更注重改造世界。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并通过中国民族形式表现出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

57、结。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2010年高考政治全套教材复习提纲生活与哲学2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唯物论和认识论部分)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唯物论部分)1、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58、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世界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世界的根本属性是运动。【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物质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2、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原理内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

59、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不变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辩证关系原理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在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具有的精神状态。【原理内容】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

60、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原理内容】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客观规律面前,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唯物论部分)1、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和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起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本质)。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

61、主观的。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2、意识的能动作用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能动作用的体现: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目的计划性(即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人们在实施行动之前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自觉选择性(即只有当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时,人们才会去主动地反映它)。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主动创造性(即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既能反映事物的现象,又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既能追溯过去,又能推测未来)。人的意识在改造客观世界时能动作用的体现: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

62、具有指导作用(即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的环节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即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人的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即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3、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原理内容】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方法论】这一原

63、理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部分)1、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64、。(即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都具有客观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即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即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历史上每个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 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真理是客观的。(

65、即真理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对于同一个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是惟一的。)真理是有条件的。(即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是具体的。(即任何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认识具有上升性,人的认识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010年高考政治全套教材复习提纲生活与哲学3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66、(唯物辩证法部分)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唯物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部分)1、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2、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67、联系具有普遍性。【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 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整体是指事物的全局,是事物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指事物的局部,是事物发展的某个阶段。【原理内容】两者相互区别: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整体统率部分,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和部分的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两者相互联系: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

68、,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4、系统优化原理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原理内容】系统具有整体性(即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系统具有有序性(即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系统具有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即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使系统的功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部分)1、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

69、,旧事物的灭亡。2、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发展具有普遍性。【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4、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70、。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抓住机遇,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当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时,要坚持适度原则。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法部分)1、矛盾及其基本属性矛盾是指事物自身所包含的对立统一关系。这种矛盾是事物自身所固有的,人们不能任意制造,也不能任意取消,矛盾具有客观性。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就是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的统一关系(包括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转化)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所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对立统

71、一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自身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原理内容】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复杂事物的诸多矛盾、同一矛盾双方各有其特殊性。【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即针对不同情况、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解决办法。之所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因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2、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5、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矛盾问题的精髓,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哲学依据。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是指同类事物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个性。【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事物发展的无限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事物的共

73、性指导下,研究事物的个性。要善于从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事物的共性。6、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7、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在事物内部居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与支流,着重

74、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8、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共同体现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重点论是两点中的重点,不是一点论;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不是均衡论。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部分)1、辩证否定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否定的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否定的实质: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

75、,不唯书,只唯实。2、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树立创新意识要求我们: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符的成规陈说,敢于突破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实现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3、树立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唯物论依据:创新意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辩证法依据:创新意识体现了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创新意识体现了包括人的认识在内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发展之中。认识论依据:创新意识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

76、限性、上升性,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4、创新的社会作用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2010年高考政治全套教材复习提纲生活与哲学4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人生观部分)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历史唯物主义部分)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

77、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有时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2、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3、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

78、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的状况不同,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性质是不同的。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

79、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5、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我国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基本相适应,但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某些部分和环节上还不能完全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状况。因此,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一种非对抗性的矛盾。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即改革实现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

80、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观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价值(价值观、人生观部分)1、价值、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价值是指

81、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人的需要的属性和功能。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即社会价值),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自我价值)。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贡献了什么,主要看他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原理内容】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以及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

82、之路。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人们的社会地位和需要不同,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5、价值冲突与评价标准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当个人利益与他人、社会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他人、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6、在劳动和奉献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实现的基本标志是为他人、为社会多作贡献、多尽责任。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人只有在劳动和奉献社会中才能创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客观条件:社会所提供的生存条件、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等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个人的主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