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导学案编制:万宝奎 审核:万宝奎 审批: 编号:2014LS03【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学习目标】1.了解黄老思想在汉初兴起的背景,黄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影响;了解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知道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措施。2.认识儒家思想的发展和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学习重点】黄老之学的基本特征;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学习难点】西汉统治思想的演化及其原因。【自主学习】一、 西汉初的黄老之学1兴起原因: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黄老之学适应_政策的需要。2组成:“黄”是指_的学说,“老”是指老子的学说。3内容(1)治身和治国。
2、(2)强调“_”,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4影响(1)使西汉迅速恢复了元气。(2)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不再适应强化_形势发展的需要。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背景1西汉经过休养生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已不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经过自我调整, 学说整合出一套为 服务的新理论体系。3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 事业。(二)实现:1标志:汉武帝接受董仲舒“ , ”的建议。2董仲舒的新儒学(1)内容:哲学思想:提出“ ”学说,神化皇权,宣扬“君权神授”,成为新儒学的基础。政治思想:提出了“春秋 ”,君王施政应以德为主,以刑辅德。伦理道德观:提出了“ ”、“父为子纲”“ ”
3、和 、义、 、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被后人统称为“ ”。(2)特点:是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 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外儒内法具有神学色彩。(三)影响1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 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2.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 的考查标准。2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地位。【重点突破】1.认识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和新儒学的特点突破提示:背景突破法董仲舒新儒学是西汉历史发展到特殊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把神权与王权高度融合,既满足了统治者的心理需要,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王权,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总之,它是西汉政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
4、物,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特点:(1)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最终目的,完全沦为官方的统治哲学。(2)核心是天人感应,在此基础上以阴阳灾异解说时事政治。 (3)强调王权的合理合法性,君权神授。(4)以神权限制王权。2分析说明儒家思想在战国、秦、汉的不同地位及其原因,指出儒家学说地位变化所反映的中国封建社会文化方面的特征。时期地位原因战国备受冷落当时儒家的主张虽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在战国纷争时期,无助于实现统一,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秦朝遭受压制当时儒生依然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汉朝获得独
5、尊董仲舒的新儒学增添了大一统、君权神授等思想内容,适应了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的要求。特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如果与时代的需要相适应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封建社会里,思想文化必须适应专制主义统治的需要,才能取得较高的社会地位。【课堂达标练习】1汉兴之初,汉高祖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汉武帝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 )A君主个人的价值追求 B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C道学理论的发展完善 D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
6、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是 A“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 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3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不同阶段的命运不同,主要取决于A思想内容变化 B社会环境变化C统治阶级观念的变化 D人民群众态度的变化4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C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D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5董仲舒的新儒学对限制君主权力
7、过度膨胀有一定作用,依据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感应”的学说C“屈民而伸君” D统治者必须实行仁政6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后世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B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C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 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7春秋繁露认为天按照自己的形体制造了人,人是天的副本,人类的一切都是天的复制品。天通过阴阳、五行之气的变化而体现其意志,主宰社会,社会中的尊卑贵贱制度,都是天神的意志的体现。这主要反映了()A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 B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C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8、D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8有人认为董仲舒不属于儒家思想家,在学习了董仲舒的思想之后,你应该用下列董仲舒的什么思想反对他()A“天人感应” B“君权神授” C“大一统” D“仁政”9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加强10“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董仲舒深察名号)从董仲舒的这句话中可以发现,他()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11.有人认
9、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 D韩非、董仲舒12 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西汉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主要区别是 ()A神化封建统治 B宣扬“仁政”思想C宣扬“民本”思想 D反对苛政刑杀13“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即奉天承运、继天立极)。”下列为“戴神圣光环”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A老子 B董仲舒 C李贽 D梁启超14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又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
10、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给儒学带来的影响是()A儒学理论化 B儒学思辨化C儒学功利化 D儒学宗教化15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A墨子“兼爱”思想 B孟子“性善论”C老子“无为”思想 D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前汉书卷二四上食货志材料二当孝惠、高后时,百姓新免毒蠚,人欲长幼养老,萧、曹为相,填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是以衣食滋殖,刑罚用稀。前汉书卷二三刑法志孝惠、
11、吕后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时颇征用,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史记卷一二一儒林列传材料三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馀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仟佰之间成群。前汉书卷二四上食货志上请回答:(1)材料二中,汉初统治者采用了什么政策,其指导思想是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之间的关系如何?(2)材料二与材料三的关系如何?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
12、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及其原因。(3)你认为董仲舒的主张对我国后世有什么影响?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导学案参考答案:1解析:汉兴之初,由于经历长期战乱,社会经
13、济凋敝,因此汉高祖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汉武帝刘彻时期为巩固大一统的局面,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独尊儒术,因此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答案选B.2.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秦朝之后建立汉朝,汉初以道家思想为治国理念,“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一句说明到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是思想上的大一统、专制的体现。B、C、D说法错误。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一定的思想状况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影响。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秦汉、明清地位不同的原因主要受当时政治和经济状况的影响。答案 B4解析:解答本题的
14、关键是把握试题的要求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因此答案选D。5B6B7C8D9D10B11D 12A13B解析:根据题干“奉天承运”等信息,说明具有一定的“君权神授”思想,该思想是西汉时期儒家学者董仲舒提出的。14.C解析:西汉董仲舒改造儒学,适应中央集权统治需要,汉代士人政府崇尚文治,重视儒学的道德教化功用,由此很多士人凭借儒学入仕,飞黄腾达。由此可以看出士人政府给儒学带来的影响是儒学的日渐功利化。15D解析: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就接受了新儒学中的“天人感应”的思想。“天人感应”既有利于形成“君权神授”以帮助皇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也有要
15、求皇帝体恤民情的意思。故选D项。16(1)休养生息政策。黄老之学。由于材料一中汉初经济的残破,迫使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及黄老之学,以减轻对人民的剥削,恢复经济。(2)由于采用了黄老之学和休养生息政策,使汉武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7(1)孔子主张“以德治民”;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2)孔子的主张在当时不被重视,未产生实践效果;因为在当时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情况下无法实施。董仲舒的主张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国家统一,使儒家思想获得“独尊”的地位;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3)正面影响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的形成和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影响极其深远。但是,它的负面影响在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明显,固步自封,因循守旧,阻滞了学术思想的发展,阻碍了科技文明的进步,导致中国近代的落后。解析材料一阐述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要求禁绝其他学说,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主张。前者,不能适应当时的社会需要;后者,为当时统治者所急需。分析历史事物的影响,一般都要注意到两个方面。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对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回答问题时两个方面都不要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