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个铁球同时着地25课题解读:“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伽利略实验的结果,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任何两种物体从同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都会同时着地。1.学习目标2.相关资料3.字词精讲4.读懂课文的金钥匙5.课文解读6.读懂课文的金钥匙答案7.课文结构8.课文主旨9.课堂拓展10.教材课后习题解答11.当堂检测12.课后作业布置1.我要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辩论、寻常、信奉”等词语。2.我可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我会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重点)4.我要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
2、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难点)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是亚历山大大帝的教师。马克思称他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他将科学分为理论的科学、实践的科学、创造的科学。他在生物学、逻辑学、教育学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伽利略伽利略1564年出生,1581年考入比萨大学,遵从父命学医。1589年,他受聘为比萨大学数学教授,年仅25岁。伽利略成功地研制了世界上第一架放大倍数为33倍的天文望远镜。主要著作有星际使者关于太阳黑子的书信等。违()背 执()著半包围结构: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略、磅、栓、拖、释、执违奉、宣、萨、妄wizh辩更的gng(更正 更改)gng(更加 更好)d (的确
3、)d (目的)de (他的)信奉:真理:违背:信仰并崇奉。本课指当时研究科学的人对亚里士多德奉若神明,把他当作真理的化身,对他的每一句话都深信不疑,表现了人们对权威的盲目迷信。真实的道理,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本课指亚里士多德的话。违反;不遵守。本课指人们指责怀疑亚里士多德的人不遵守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宣布:公开:固执:胆大妄为:公开正式告诉(大家)。本课指伽利略告诉学生们他试验的结果以及要公开试验。不加隐蔽的;面对大家的。本课指伽利略面向人们做的一次试验。(性情或态度)古板执著,不肯变通。本课指人们认为亚里士多德根本不可能有错,而伽利略的执著却是固执己见的表现。毫无顾忌地胡
4、作非为。本课指伽利略指出亚里士多德的错误,激起了迷信亚里士多德的人们的不满。违背 违反都表示不遵守、不依从,向所要求的反面去做,都是动词。“违背”侧重表示背离或不遵守,语义较轻;“违反”侧重表示不符合或从反面去做,语义较重。1.当人类的行为违背大自然的规律时,便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2.违反交通规则的人,应该受到处罚。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核心问题:伽利略执著地进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试验,其目的是什么?串珠问题:1.课文讲的是谁的什么故事?2.伽利略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是怎样进行试验的?3.在伽利略公开试验前后,人们的态度和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故事
5、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点击听朗读听范读,边听边思考核心问题。同时认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读书时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关于铁球着地的观点提出质疑。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试验,证实亚里士多德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伽(ji)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为什么要写伽利略学生时代的表现?伽利略在学生时代就能提出“很不寻常”的问题,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善于钻研的人,为下文他大胆质疑作了铺
6、垫铺垫。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不容更改”说明了什么?“不容更改”说明亚里士多德的话被研究科学的人视为真理,是不容别人怀疑的,说明亚里士多德的言论已深入人心,在人们心目中地位极高。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伽利略是怎样推理的?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伽利略先假设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的,然后依照把1磅重和10磅重的铁球“拴在一起”或“看作一个整体”分两种情况推理,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由此可以看出伽利略是一个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人。伽利略那时候才25岁,已经当了数学教授
7、。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伽利略为什么要做两次宣布?伽利略在经过严密的推理和反复试验后证明自己是对的,才向学生宣布结果,并要在比萨城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主要目的是打破当时科学界盲目崇拜、迷信权威的思想,让人们形成科学的态度。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wng)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zh)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描写人们的议论,对表现伽利略有什么作用?这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通过人们对伽利略的嘲讽的描写,衬托出了伽利略追求真理的执著精神,说明了伽利略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极为悬殊的情况下,冒着极大的风险做
8、试验的。阅读方法解密:品析侧面描写的方法概念:侧面描写,通过对与描写对象相联系的周围事物的描写,来映衬、烘托被描写的事物。作用:从侧面烘托被描写的事物。答题模式:通过描写,烘托(被描写的事物)特点。运用:见本课“课后练习单”第二、3题。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事实胜于雄辩。伽利略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使人们转变了观念:对权威要尊重,但不应盲从,权威也有错的时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补写:“伽利略做完试验从比萨斜塔下来后,人们围住他,会怎么说,怎么做呢?发挥想象写一写。_示例:伽利略从比萨斜塔走下来,人们纷纷涌过来,将伽
9、利略团团围住,有个小孩不知从哪儿采来野花,献给伽利略,说:“伽利略叔叔,你真了不起,我为你骄傲!”“是的,大家都为你骄傲!”几个小伙子说着,将伽利略抬起来高高抛向空中。伽利略执著地进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试验,其目的是什么?伽利略执著地进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不仅是为了证明亚里士多德关于两个铁球着地的言论是错的,更重要的是使人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信权威,执著追求真理。1.课文讲的是谁的什么故事?课文讲的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关于两个铁球着地的结论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嘲讽和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事实证明了真理的故事。2.伽利略为了
10、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是怎样进行试验的?伽利略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先是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了两个相反的结论,然后带着疑问反复试验求证,找到了正确答案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从高空落下总是同时着地。最后,他在比萨斜塔做了公开试验,证明了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3.在伽利略公开试验前后,人们的态度和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伽利略公开试验前,人们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真理,嘲笑讽刺伽利略“胆大妄为”,会“丢尽了脸”;伽利略公开试验后,人们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明白了“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4.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伽利略是一个不迷信权
11、威、执著追求真理的人。他的故事启发我们:对权威要尊重,但不应盲从,权威也有错的时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尊重权威不迷信追求真理不放弃别人 奉为真理伽利略 发现疑问推理 相反结论提出质疑善于提问“辩论家”进行试验多次试验:的确错了 消息传开:不被看好 试验成功:改变认识本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走上比萨斜塔公开试验,用事实验证了真理,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阅读方法解密:概括主旨的方法抓住具体事例,体会人物精神:这种方法就是通过抓住文章所写的具体
12、事例,分析人物所体现的精神品质。比如本文,伽利略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由此可见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小泽征尔的判断日本的小泽征尔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指挥家。在他成名以前,一次,他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在决赛时,他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出场。台下坐满了观众,他们大多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大师。评委会交给他一张乐谱。小泽征尔全神贯注地挥动着指挥棒,以世界一流指挥家的风度,指挥着世界一流的乐队演奏具有国际水平的乐曲。演奏中,小泽征尔突然听到乐曲中出现了一处不和谐的地方。他以为是乐队演奏
13、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一次。但是,他仍觉得不自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小泽征尔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他的喊声刚落,评判台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ku)。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目的是试探指挥家是否能够坚信自己的正确判断。他们认为只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是真正的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前面的参赛者虽然也发现了问题,但是在国际音乐大师面前,都放弃了自己的意见。只有小泽征尔不迷信权威,相信自己,果敢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因而获得了这次大赛的桂冠(gun)。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4、离骚屈原)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说苑政理刘向)大意:听到的不如看到的可靠,看到的不如亲自去实践可靠。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大意:泛指读书不要构泥于书本或迷信书本。【歇后语】五件夹衣实践(十件)伽利略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先是在严密的逻辑推理上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然后反复试验求证,证明了自己的怀疑是正确的。在公开试验前,人们嘲笑伽利略;试验结束后,人们信服伽利略。略。“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也可以对学习资料、辅导书中的问题提出疑问,只有大胆怀疑才会有所发现。快慢 轻重对错一、辨一辨,再组词。违()伟()拴()栓()奉()泰()磅()傍()枪栓奉献泰山过磅傍晚违背伟大拴住二、按要求写词语。1.近义词。寻常()责备()2.反义词。信奉()怀疑()遵从平常责怪怀疑三、根据意思写词语1.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等。()2.形容一个人胆量大,胡作非为。()3.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四、按要求写句子。1.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改为陈述句)_2.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缩句)_固执解释胆大妄为不能违背人类的真理。伽利略是科学家。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