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优选整合》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1专题9-2 百日维新(同步练习)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12822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选整合》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1专题9-2 百日维新(同步练习)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优选整合》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1专题9-2 百日维新(同步练习)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优选整合》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1专题9-2 百日维新(同步练习)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优选整合》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1专题9-2 百日维新(同步练习)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优选整合》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1专题9-2 百日维新(同步练习)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2 百日维新(同步练习)1光绪帝支持、参与变法的根本目的是(C) A答谢康有为救驾 B挽救民族危亡C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D做一个有为之君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光绪帝作为统治阶级,其采取措施的根本目的是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2在戊戌变法的诏令中,致使“举国守旧迂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的内容是(D)改定律例,裁撤冗员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裁汰绿营ABCD解析: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的措施对于守旧势力来说,并没有触动他们的利益,至少对他们没有坏处。而均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3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是(B)A定国是诏 B

2、应诏统筹全局折C三民主义 D临时约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定国是诏是百日维新开始的标志,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指导思想,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制定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故选B项。4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打击了封建守旧势力的措施是(A)A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 B准许臣民上书言事C派人赴日本留学等 D提倡和奖励士民投资设厂解析:A项措施使一部分旧官僚失去了“铁饭碗”,因而直接打击了封建守旧势力。5百日维新之初,慈禧太后颁布了三条上谕:“一、割除翁同龢一切职务,驱逐回籍;二、授任新职的二品大臣须到皇太后面前谢恩;三、任命荣禄署理直隶总督,统率北洋三军。”这表明慈禧太后(B)只是有条件地支

3、持变法牢牢地控制着人事权随时做好镇压维新派的准备仍然掌握着清政府的实权A B C D解析:慈禧太后上谕的内容反映出她压制维新派,对变法持反对态度。的叙述是不正确的。6在戊戌政变前夕,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以游历的名义来华访问,其来华的目的是(C)A索要马关条约的赔款 B帮助中国实现君主立宪C谋取在华更多利益 D帮助中国摆脱民族危机解析:认清帝国主义的反动本质。它们的任何言行都不可能是真正要帮助中国实现民主、独立、富强。7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皇上勿去旧衙门,而增新衙门;勿革旧大臣,而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准其专折奏事足矣。”这段话最能反映维

4、新派在变法中的态度是(B)A要光绪帝加强对封建官吏的斗争B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妥协性和软弱性C要使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D要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策略解析:从材料中的“勿去旧衙门”“勿革旧大臣”可以看出维新派对封建顽固势力作出了妥协。8维新运动留下的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主要包括(D)解放思想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A BC D9戊戌变法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D)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解析:A、B、C三项所表述的都是戊戌变法的主观意图,甚至也可以认为在这三个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实际效果。但是它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才能称得上最突

5、出的历史功绩。10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评价,与此相吻合的是(C)A把西方政治制度介绍到中国B掀起了爱国救亡运动的高潮C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觉醒D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解析:戊戌变法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促进了思想启蒙。康、梁等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泰西各国,咸设议院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不可者不必强致治固有本也而四海之在,万民之众,同甘共苦,先忧后乐,若理一人,上下一心,君民一体,尚何敌国

6、外患之敢相凌辱哉。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上材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三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有何异同?分析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2)材料三的观点同材料二相比有何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一变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概括异同点,原因应考虑经济因素;第(2)问考虑资产

7、阶级软弱性的一面来回答变化及变化的原因。答案:(1)同:设议院,行君民共体;异:后者还主张开国会,行三权鼎立之制。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实行政治改革,改善环境,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的愿望更加强烈;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学说进一步传播。(2)变化:不再提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主张以君权变法。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康有为变法方法改变,主张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变革。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

8、,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新也。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政变原因答客难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几幅图片,表明中、日两国准备发起什么运动?(2)当时的中、日两国在外部条件上相同的遭遇是什么?两国的努力最终命运有什么不同?(3)材料三中梁启超认为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你认为中国发起的运动历经百日夭折,其原因何在?简要说明其历史意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图片获取信息的能力,中日两国为挽救民族危机都有重大抗争和探索:日本明治维新、中国的戊戌变

9、法,相同的遭遇,不同的命运,结合所学,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原因;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总结,同时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操之过蹙,失于急激”。答案:(1)运动:日本是明治维新运动、中国是戊戌变法运动。(2)相同遭遇:西方列强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命运不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逐步废除不平等条约,获得主权的独立和领土的完整,并崛起为东方强国,成为世界列强中的一员;戊戌变法失败,中国依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梁启超认为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变法策略过于激进。不同意。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双方力量悬殊。维新派采取的方式和手段过于急于求成,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历史意义:变法具有鲜明的爱国性质,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