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夹竹桃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2、抓住文中相关句子复习“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及双重否定句。3、抓住重点语句感受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体会夹竹桃身上的品质,懂得作者为什么会爱上夹竹桃。重难点1、抓住文中相关句子复习“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及双重否定句。品味课文的语言。2、感受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特色教学准备夹竹桃相关图片,课件。教学过程一、 导入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出示夹竹桃花),请仔细观察她的花和叶,看哪位细心的同学能有所发现。引导学生从花和叶
2、子着手观察:花朵像桃花,叶片像竹叶。因此,人们就给它起了个形象而好听的名字:夹竹桃。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课件出示夹竹桃图片让学生观赏夹竹桃的图片。 那么,季羡林笔下的夹竹桃到底又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夹竹桃。同时板书课题二、深入分析1、请同学们阅读第一自然段,季羡林老爷爷对夹竹桃的感情怎样?(让学生阅读后举手回答。)出示课件: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2、为什么夹竹桃对季先生来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文中给了我们答案。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夹竹桃的自然段,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
3、绍夹竹桃的?生回答后总结:第二自然段,花色,第四自然段花期,第五自然段引起作者月光下的幻想。同时板书:花色、花期、幻想。3、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夹竹桃的花色有什么特别之处,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夹竹桃花色的相关语句体会。课件出示:红与白搭配宛如火与雪奇妙有趣。(同时板书:奇妙有趣)课件出示: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 师:看这个句子,说说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课件出示:比喻-把一类事物比作另一类事物4、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三自然段,看院子里都有哪些花,它们开放的季节是什么季节,画出季节和花名并找出描写这些话相关成语请三名同学一个说季节,一个说花名,一个同学说描写花的
4、成语。课件出示:花团锦簇、满院生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花开花落、万紫千红。全班齐读成语巩固。课文题为“夹竹桃”,季先生洋洋洒洒用了200多字,一口气介绍了14种夹竹桃以外的花,这不是多余?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对比烘托 5、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哪里悄悄开放。夹竹桃是怎样开放的?请阅读阅读第四自然段。指明回答。课件出示: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了出一嘟噜。师:夹竹桃从哪个季节开到哪个季节?课件出示:“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从春天一直
5、开到秋天说明了夹竹桃花期怎么样?-板书:花期长韧性可贵。 “吐艳”什么意思? “盛开、绽放”。 “无日不迎风吐艳”该是什么意思?无日不迎风吐艳就是每天都绽放。“无日不迎风吐艳”是一个什么句式?作者为什么不写“每天都绽放”呢? (感受双重否定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突出对夹竹桃的赞美之情。) 双重否定句,什么是双重否定句?双重否定就是否定两次,表示肯定的意思。体会句子:“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从“无不奉陪”我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无不奉陪”就是没有不陪伴,全都相陪。)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也能说明它“无不奉陪”?(一直) 两个“一直”,令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坚持不
6、懈、持之以恒) 这难道不是可贵的韧性吗? -课件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这是一个什么句式?反问句,加强语气,表达韧性可贵。 6、“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句-承上启下,说明夹竹桃不仅,花色奇妙有趣、花期长有韧性,还有其它的妙处,那么夹竹桃还有什么妙处?读第五自然段看作者都把夹竹桃幻想成什么?生回答后出示课件:地图,水中的荇藻,一幅墨竹7、月光下,一团模糊的花朵竟引起了作者这么多的幻想。让我们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一下月光下的夹竹桃吧。(配乐读)三、 总结请同学们回想第一自然段,联系全文想一想,为什么对作者来说夹竹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提回忆的花?在夹竹桃身上我们看到哪些可贵品质?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四、作业设计仔细观察一种植物:请你试着描写一种植物,抓住它的特点运用对比衬托的方法写具体。五、板书设计19、夹竹桃花色 奇妙有趣 夹竹桃 花期长韧性可贵 喜爱幻想 花影迷离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