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26KB ,
资源ID:212720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1272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六年级下语文教案古诗三首_语文S版.doc)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古诗三首_语文S版.doc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课编排的三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赋得古原草送别分别是唐代诗人王维、李白、白居易的著名诗作。三首诗都是描写送别朋友时,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景,表达了对朋友的浓浓深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浥”一个会认字和“孟、陵、鹤”三个会写字。 2结合注释读懂诗句的意思,并能试着背下来。 3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4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 结合注释读懂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浥”一个会认字和“孟、陵、鹤”三个会写

2、字。 2借助注释,理解每一首古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第一课时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查阅资料,了解古诗创作的背景。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人问处处有真情。亲情是伟大的,友情是珍贵的,爱情是甜蜜的,而陌生人间的情感则是崇高的。这些情给人温暖、给人力量,给人醉心的感动。这些情为我们演绎着人世间的真、善、美。 2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首古诗,去用心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好情感。 3教师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二、正确读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逐首指名朗读,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3结合朗读评议,学习诗

3、中的生字新词。 认识生字,并理解意思。 浥:湿。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识记字形,正确书写。 孟盂 陵凌 鹤鹳 4正确、流利地朗读三首古诗,读好停顿,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律。 5整体感知古诗内容:说说读了这三首诗,你有什么新发现。 三首都是唐朝诗人写的送别诗。 三首古诗都是写诗人在春天送别友人的情景。 第一首古诗写的是唐朝诗人王维在渭城送好友元二出使安西。 第二首古诗写的是唐朝诗人李白在黄鹤楼送好友孟浩然去扬州。 第三首古诗写的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原野上送王孙远去荒城。 三首古诗中第一、二两首是七言诗,各是四句;第三首是五言诗,共有八句。 三首古诗的题目基本上都点明古诗所描述的事件。 三、借助注释,

4、理解诗意 1认真读古诗,边读诗句边看注释,先弄清每行诗句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2学生独立读诗,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交流,针对有疑问处,展开讨论,解疑。 4逐首反馈,全班交流。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早晨的雨湿润了路上的沙尘。旅店和道路两旁的柳树都被早晨的雨水洗得格外清新。劝你再干一杯酒,只因你西去出了阳关一路艰辛,再没有知已的老朋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在春光明媚的三月,老朋友坐着船顺流直下到扬州去。那只孤单的小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水滚滚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野上的青草繁茂,一年

5、一度枯了又会繁茂起来。燎原的野火能把枯干的野草连叶带茎统统烧尽,但深藏在地底下的根,在第二年春风吹拂时,春雨滋润下还会复生,重新铺盖大地。伸向远方的散发清香的青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在睛天阳光的照耀下,一片翠绿接连着荒城。今天我又来送别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5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三首古诗,理解了诗意,下节课我们就要深入地去体会诗人的情感及其表达的方法。 五、作业设计 1练习背诵古诗。 2记一记注释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品析诗句,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表达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第二

6、课时教学过程 】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古诗。 2说说各首古诗的主要内容。 3教师导语:三首都是送别诗,写的都是送好友远行的情景。这节课,我们就来细细赏析,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深入地去体会诗人对友人的一腔真情。 二、品读赏析,体会诗情 1认真读古诗,从三首诗中找出描写朋友相送的诗句,想象当时送别的情景。 2小组交流,描述送别的画面。 3指名反馈,教师引导联系全诗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描述诗人与好友送别的情景。 说说诗人是以什么方式送别好友的?(劝酒送别) 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中“更”是什么意思?(“更”是再的意思,可见诗人一次又一次劝友人喝下

7、许多杯浓酒了。) 议议:为什么诗人不断地“劝君更尽一杯酒”呢? 联系古诗创作的背景,理解“西出阳关无故人”。(因为元二此番出使的地方是安西,那是一个荒凉且遥远的地方,出了阳关之后,朋友间就再难相聚了。) 教师补充:据资料记载,元二此次出使安西,与王维的一别竟成了永别。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说说:你从“劝君更尽一杯酒”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好友的留恋、关切、祝愿。) 教师小结:渭城的春天多么美好,然而好友元二却要离开此地,出使那遥远而荒凉的安西,前途多艰险,怎不令王维牵挂。朋友啊,再干了这杯酒吧,西出阳关之后,就再难相见了。诗人与远行之人多年的深厚友谊,以及此时深情不舍的惜别,还有那前路

8、珍重的祝愿全都融进了那一杯浓酒之中。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描述送别情景。 说说诗人是以什么方式送别。(目送友人离去。) 议议:“孤帆远影碧空尽”了,诗人为什么还在驻足凝望? 了解古诗创作的背景,了解友人此番要去的是繁华的扬州。 教师补充:扬州当时是一个繁华富庶的都会,诗人对它也充满了向往。 说说你从这两句诗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友人的眷恋不舍,对扬州的向往,对不能同行的淡然惋惜。)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教师小结:诗人目送着友人东去扬州,友人的船只都已消失在碧空尽头,而诗人仍驻足凝望,让那滚滚长江水带着“我”对友人的眷恋不舍之情,带着“我”对扬州的向往之心,一起随友人东去吧。

9、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描述送别情景。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了解诗人送别的方式。(随行目送。) 说说从诗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友人的依依不舍、离愁难消之情。) 三、对比认识,了解表达 1教师导语:同是送别诗,同是表达离别之情,然而诗人在表达方法上又有何不同之处呢? 2小组讨论,联系有关诗句加以说明。 3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写景,情景交融,垂柳依依表惜别。后两句叙事,劝酒送别,别情深沉。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句叙事,写友人要下扬州。后两句写景,目送友人,情寄长江水,别情悠悠。 赋得古原草送别:前六句写景,春草繁茂,蔓延远方。暗示友人要远行。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离愁,随行目送,别情浓郁。 4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在这三首送别诗中,诗人将叙事与写景相结合,借物抒情,情景交融,生动地表达了送别时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是呀,朋友是我们一生中的财富,没有朋友的人一生都孤独,让我们像诗人那样怀着赤诚之心对待朋友,珍惜友情。 【作业设计】 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