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山东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当科学家们放弃现有理论而支持一种新的理论时,我们该做如何解释?最新的科学理论在客观性上是否就比先前的更好?大多数关于这些问题的现代讨论都源于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的一部著作科学革
2、命的结构,它无疑是过去几十年中最有影响的科学哲学著作。库恩是一位训练有素的科学史家,他尤其对科学革命感兴趣,每一次革命都导致了科学世界观的根本变化,一系列现存的思想被另一些完全不同的思想所推翻。当然,科学革命还是相对较少地发生的大多数时间任何特定的科学都不处于革命状态。库恩创设了“常规科学”这一术语,来描述当科学家所属的学科没有经历革命性的变化时他们所从事的每天平常的科学活动。库恩对常规科学进行解释的核心概念是范式,一个范式就是对科学的总体观点联结科学共同体并且允许常规科学发生的一系列共享的假设、信念和价值观。按照库恩的观点,常规科学主要是一种解惑的活动。无论一个范式多么成功,它都将遇到特定的
3、困难那些它无法涵盖的现象、理论预见和实验事实之间龃龉,等等。常规科学家的工作就是试图消除这些较小的困惑,同时使得对范式的改变尽可能少。最重要的是,库恩强调常规科学家并不试图检验范式。如果一位常规科学家得到了一个有悖于范式的实验结果,她通常会假定实验方法有误,而不认为是范式错了。常规科学的时期一般能持续几十年,有时甚至是几个世纪。在此期间科学家们逐渐地阐释范式,解答越来越多的困惑,扩大范式的适用范围,等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反常那些不论常规科学家们如何努力都无法与范式的理论假设相一致的现象。当反常累积得越来越多时,一种逐渐增强的危机感就笼罩着科学共同体。对既存范式的信心瓦解了,常规科学的
4、进程也暂时趋停。这标志着库恩所说的“革命的科学”时期的开始。在此时期,主要的科学观念都处于公开竞争的地位。各种对旧范式的替代方案被提出,最终,一种新的范式就被确立。大约需要一代人的时间,科学共同体的所有成员都转而信奉新范式这标志着科学革命的完成。来自科学史上大量的例子恰好符合库恩的概括。例如,当我们考察从托勒密到哥白尼的天文学变化,或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的物理学变化时,库恩关于旧范式怎样被新范式取代的解释相当准确地得以适用。也有一些科学革命并非如此精准地符合库恩模型,例如近来生物学上的分子革命。然而尽管如此,大多数人都赞同,库恩对于科学史的描述蕴含着重要的价值。为什么库恩的思想能引起如此的风暴?因
5、为除了对科学史纯粹的陈述外,库恩还提出了一些相当有争议的哲学命题。库恩认为,接受一种新的范式是科学家出于信念的一种特定行为。如果一种特定的范式拥有强有力的倡导者,它就更有可能赢得广泛的认同。库恩对于范式转换的解释,似乎很难与实证主义者眼中作为一种客观、理性活动的科学相容。一位评论者写道,按照库恩的解释,科学中的理论选择就是“群众心理学的事”。(摘编自萨米尔奥卡沙科学哲学)材料二: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系统地提出了他关于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该书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激烈的争论。库恩的科学哲学观点,在认识论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错误,这主要表现在承认知识的相对性时,却否认了科学的客观真理性,从而陷入相对主义。在
6、库恩看来,科学范式不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性的知识,而是科学家集团在不同的社会条件和心理条件下的信念、约定的规则、方法。这只是科学家集团所共同使用的工具,即一种用以解除科学难题的工具,并没有什么客观真理性可言,不同范式没有什么真理与谬误之分。在科学革命的结构最后一章,他写道:“为了更加精确,我们也许必须放弃这种明显的或含蓄的观念,规范的改变使科学家和向他们学习的那些人越来越接近真理。”在库恩看来,由于不同科学共同体中的范式不同,他们心目中的世界也就不同;知觉的变化是随着范式的不同而不同的。他说:“两组科学家在不同的世界里实践着,当他们从相同的问题出发按相同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不同的东西。而且那不
7、是说他们能看到他们喜欢的任何东西。两个都在看这个世界,而且他们所看到的东西并役有改变。但是在某些领域里他们看到了不同的东西,而且他们是在不同的相互关系中去看这些东西。”可见,库恩把认识限制在主观经验的范围内。他所说的拥护不同规范的科学家们生活在不同的世界,并不是反映客观世界,而是科学家们主观约定的世界,这就远离了唯物主义,而陷入了约定主义。(摘编自李国秀评库恩的)1. 下列对材料中库恩提出的“范式”概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常规科学家笃信既存范式的合理性,他们“解惑”是为了阐释范式,而非检验范式。B. 天文和物理学界的科学发展逐一印证了范式理论,但生物学界的分子革命是个例外。
8、C. 范式理论提供了关于科学如何演变、发展的独特理解,某种程度上刷新了科学史。D. 范式理论尽管在全球有广泛持久的影响,但其核心观点的科学性也一直饱受争议。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库恩认为分别信奉牛顿和爱因斯坦的两位物理学家会因范式不同而缺乏共识。B. 材料一结尾提到的“群众心理学的事”与材料二对库恩的批评有不谋而合之处。C. 材料二通过对库恩原文的引用,论证其学说陷入了相对主义和约定主义的误区。D. 库恩的研究借用了哲学的方法,因此其影响也主要在哲学界,材料二即是反映。3. 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库恩认为,科学家们放弃现有
9、的理论而支持一种新的理论时,其态度未必是理性的。B. 科学革命会带来世界观的根本变化,而常规科学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意义关系不大。C. 新范式要被普遍接受,关键在于拥有一位强有力的倡导者,并对其他科学家构成压力。D. 库恩的科学史可以描述为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交替,推动科学向更高程度发展的过程。4. 请结合材料一,概括库恩范式学说中科学革命的过程。5. 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说:“在革命以前科学界中的鸭子,在革命以后成了兔子。”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1. B 2. D 3. A 4. 常规科学研究积累大量无法被既有范式解释的反常,给科学共同体带来危机感;常规科学暂停,各种替代方
10、案和范式被提出,公开竞争;一种新范式被确立;经过一代人的时间,新范式被科学共同体的所有成员信奉,科学革命完成。 5. 库恩的科学革命意味着新的科学范式的建立,而新的范式意味着对科学总体理解的变化,连带的是科学共同体遵从的信念、规则和方法的变化。由于范式不同,科学共同体看待问题的思路和观念也都不同,同样的东西,在不同范式观照下意味着不同的东西。库恩的表述过于强调了认识的主观经验,忽视了科学演进的客观性和实证性。【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
11、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生物学界的分子革命是个例外”分析错误,材料一中的表述是:“当我们考察从托勒密到哥白尼的天文学变化,或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的物理学变化时,库恩关于旧范式怎样被新范式取代的解释相当准确地得以适用。”“也有一些科学革命并非如此精准地符合库恩模型,例如近来生物学上的分子革命。”生物学上的分子革命对“范式理论”的印证只是不精准,并非不能印证。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D项,“其影响也主要在哲学界”分析错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
12、构虽是一部哲学著作,但它系统地提出了他关于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来自科学史上大量的例子恰好符合库恩的概括,这一理论在整个科学届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故选D。【3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B项,“常规科学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意义关系不大”说法错误,库恩对常规科学进行解释的核心概念是范式,一个范式就是对科学的总体观点联结科学共同体并且允许常规科学发生的一系列共享的假设、信念和价值观。因而,常规科学的范式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意义重大。C项,“关键
13、在于拥有一位强有力的倡导者”说法错误,库恩认为,接受一种新的范式是科学家出于信念的一种特定行为。如果一种特定的范式拥有强有力的倡导者,它就更有可能赢得广泛的认同。分析可知,这个关键是“信仰”,“拥有强有力的倡导者”只是提供了被广泛认同的更多的可能性。D项,“库恩的科学史可以描述为的过程”说法错误,库恩是一个科学史家,但科学革命的结构是一部哲学著作,不仅仅是一部“科学史”,他提出的“范式”理论指出,“新老范式”的更替,推动科学向更高程度发展的过程。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库
14、恩对常规科学进行解释的核心概念是范式。常规科学的时期一般能持续几十年,有时甚至是几个世纪。在此期间科学家们逐渐地阐释范式,解答越来越多的困惑,扩大范式的适用范围,等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反常那些不论常规科学家们如何努力都无法与范式的理论假设相一致的现象。当反常累积得越来越多时,一种逐渐增强的危机感就笼罩着科学共同体。对既存范式的信心瓦解了,常规科学的进程也暂时趋停。这标志着库恩所说的“革命的科学”时期的开始。在此时期,主要的科学观念都处于公开竞争的地位。各种对旧范式的替代方案被提出,最终,一种新的范式就被确立。大约需要一代人的时间,科学共同体的所有成员都转而信奉新范式这标志着科学革命的
15、完成。【5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句子理解的能力。对句子的理解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因此不能孤立理解这个词,应联系全文。具体答题中要做到“三结合”,及结合句子本身、结合上下文、结合主旨(句子的含义不能脱离、背离主旨)。对“在革命以前科学界中的鸭子,在革命以后成了兔子”这句话的理解,我们可以结合材料做出如下分析:根据材料一,库恩认为,科学革命意味着新的科学范式的建立,“接受一种新的范式是科学家出于信念的一种特定行为”,而新的范式意味着对科学总体理解的变化,连带的是科学共同体遵从的信念、规则和方法的变化。在库恩看来,科学范式不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性的知识,而是科学家集团在不
16、同的社会条件和心理条件下的信念、约定的规则、方法。根据材料二,库恩的这句话说的是在不同的理论背景下,科学家对同样的观察现象作出的解释与理解就会不同,因而形成的科学发现也会不同。由于范式不同,科学共同体看待问题的思路和观念也都不同,同样的东西,在不同范式观照下意味着不同的东西根据材料二,“在库恩看来,由于不同科学共同体中的范式不同,他们心目中的世界也就不同;知觉的变化是随着范式的不同而不同的。”库恩的表述过于强调了认识的主观经验,忽视了科学演进的客观性和实证性。【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础,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
17、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信息,在不同的实用文体中有不同的表现。在新闻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消息;在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访谈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被访谈人物提及的知识、观点和人生理念;在调查报告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调查获得的事实或结论。把握这些信息,是解读文本的关键。二、现代文文段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九十天看看过尽我不信了春天!几位朋友说,“到大觉寺看杏花去罢”。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却也跟着大家去了。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 ;转到向阳的山谷之
18、中,倒还有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蕊相间的情态了。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罢”!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总之,我不信了春天。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挂甲屯吴家花园去看海棠,“且喜天气晴明”现在回想起来,那天是九十春光中唯一的春天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地答应了。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 ,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春在眼前了!这四棵树上,玲珑娇艳的花朵,乱烘烘地在繁枝上挤着开看见
19、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远的春天!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的一放!(选自冰心一日的春光)6. 下列对上述文段中所用修辞手法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比喻夸张对偶反复B. 对偶排比比喻反问C 比喻比拟排比反复D. 比拟设问借代夸张7.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8. 文中
20、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眼前是烂漫、骄奢、光艳的春”,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6. C 7. 已尽是残花败蕊(意思相近即可)淡淡的白 8. 强调的重点不同:原句重点落在春的特点上,强调了眼前的春烂漫、骄奢、光艳的特点,以及给作者带来的震撼。感情程度不同:原句构成排比,作者赞美之情强烈。【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文段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将海棠比作少女,使用了比喻的手法;“乱烘烘地在繁枝上挤着开”“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等句,将海棠、春天人格化,使用了比拟的手法;“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
21、的春”使用了排比的手法;“一大群”“一大群”使用了反复的手法;“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生命”使用了设问的手法;“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使用了对偶的手法。A项,文中没有使用夸张的手法。B项,文中没有使用反问的手法。D项,文中没有使用借代和夸张的手法。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第(1)空,根据后文“倒还有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蕊相间的情态了”“春去了就去了罢”,可见前文中“几百棵杏树枝头”,应该是杏花凋零,春天将逝的状态。因此,此处可填写:
22、已尽是残花败蕊。第(2)空,根据“红得而不淫”和“白得哀而不伤”的对偶关系,可知这里应填入一个形容海棠之白的、和“浅浅的红”形成对偶关系的句子。因此,此处可填写:淡淡的白。【8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原句“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构成了排比句式,形成整句,形式整齐、节奏和谐、富有气势,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海棠花的赞美之情。从语句内容的角度看,原句连用三个“的春”构成排比,强调的是春的特点:烂漫、骄奢、光艳,重点抒发了作者对春的感受,写出了海棠花繁花似锦、玲珑娇艳、充满力量感和生命感的特点,进而表达出眼前的春色对作者的震撼。修改后的句子则没有这样
23、的表达效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老刘的茶摊,是一个()起来的简易木架子。茶,有的用塑料袋装着,有的用罐子盛着,有的散在几个小竹簸箕里。他招呼我坐下,给我泡了一杯“黄金芽”。我端着杯子细细(),金黄色的茶芯在沸水中不停起伏,但并不急于舒展;茶水则渐渐呈现淡黄色。一股香气微微散开,轻轻(),在我的鼻翼间摇来摇去。水有点烫,我试着品了一小口,略微有点苦。老刘给我指了指他的家。出家门,没多远,就是茶林;沿溪行,又没多远,就到茶摊。这样的日子很简单,但侍弄那么多株茶树,也够他忙的。日子散散淡淡,一晃,差不多一年过去了。有一天,我和老刘在微信上聊天。正聊着,老刘发来“视频通话”请求。原来,他连接
24、视频,是想让我看看“茶壶”红壶、青壶、白壶(),沿龙池之畔排列着一片茶壶雕塑群,据老刘说,足足有一百多个。“我们村子现在都以茶为生。以前只种茶卖茶,现在变了,我们还要建设茶叶主题的旅游景点呢。”视频里,老刘开心笑着,一脸的阳光9.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支端详袭来错落有致B. 撑端详弥漫错落有致C. 撑打量弥漫琳琅满目D. 支打量袭来琳琅满目10. 请分析文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语言特点。【答案】9. B 10. 使用对称句,句式工整文白结合,轻快流利。“沿溪行”有文言色彩,“又没多远”口语色彩突出。语气轻松幽默。使用短句,干净利落。【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
25、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处,是区分“支”和“撑”,“支”,支撑,“撑”,张开,前者强调把东西竖起,后者强调张开,从语境“简易木架子”可知,此处是说把木架子张开,应使用“撑”。第二处,是区分“端详”和“打量”,二者都有仔细看的意思,“打量”指看的时间较短,常常指一般的观察,“端详”是仔细观察,看得仔细,时间较长,“打量”是口语,“端详”是书面语。结合“细细”可知,这里看得仔细,应使用“端详”。第三处,是区分“袭来”和“弥漫”,“袭来”,趁人准备不足时的攻击,很有气势的冲过来,“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结合语境可知,此处形容充满茶香气,应使用“弥漫”。第四处,是区分“错落有致”和“琳琅
26、满目”;“错落有致”是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琳琅满目”满眼都是美玉,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此处是形容茶壶的排列很有情趣,应使用“错落有致”。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一般从句式、修辞、用词等方面分析。“出家门,没多远,就是茶林;沿溪行,又没多远,就到茶摊”,这是对老刘家路线的介绍,从句式上来看,这段文字都是使用短句,语句表达非常利落,意思表达更清晰明了,不罗嗦,言简意赅,而且分号前后使用对称句,如“就是茶林”和“就到茶摊”;从用语来看,“沿溪行”意思是沿着溪水前行,具有文言色彩,而“又没多远”
27、又有口语特色,文白结合,语言简练而又不至于过于深奥,富有雅致;从语气来看,作者介绍老刘家、茶摊以及茶林之间的方位关系,语言简洁,语气轻松幽默。考生可以从这些方面鉴赏品味。三、古诗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2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白云先生传(清)方苞张怡,字瑶星,初名鹿徵,上元人也。父可大,明季总兵登、莱。毛文龙将卒反,诱执巡抚孙元化,可大死之。事闻,怡以诸生授锦衣卫千户。甲申,流贼陷京师,遇贼将,不屈,械系,其党或义而逸之。久之,始归故里,其妻已前死。独身寄摄僧舍,不入城市,乡人称白云先生。当是时,三楚、吴越耆旧,多立名义,以文术相高。惟吴中徐昭法、宣城沈眉生,躬耕穷乡,虽贤士大夫
28、不得一见其面,然尚有楮墨流传人间。先生则躬樵汲,口不言诗书,学士词人无所取求。四方冠盖往来,日至兹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先君子与余处士公佩,岁时问起居。入其室,架上书数十百卷,皆所著经说及论述史事。请贰之,弗许,曰:“吾以尽吾年耳,已市二瓮,下椁,则并藏焉。”卒年八十有八。平生亲故,夙市良材,为具棺椁。疾将亟,闻而泣曰:昔先将军致命危城无亲属视含殓虽改葬亲身之椑弗能易也吾忍乎?”顾视从孙某,趣易棺,定附身衾衣,乃卒。时先君子适归皖桐,反,则已渴葬矣。或曰:书已入圹。或曰:经说有贰,尚存其家。乾隆三年,诏修三礼,求遗书,其从孙某以书诣郡,太守命学官集诸生缮写,久之未就。先生之书,余心向之,而惧
29、其无传也久矣,幸其家人自出之,而终不得一寓目焉。故并著于篇,俾乡之后进有所感发,守藏而布之,毋使遂沉没也。【注】:楮墨:纸和墨。泛指有文字的东西。亲身之椑(b):贴身之棺。古人的棺椁有的好几层。椑为最里层的棺。渴葬:古礼,葬期因死者的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异。天子七月而葬,诸侯五月而葬,大夫三月而葬,士逾月而葬。未到葬期提前埋葬叫渴葬。11.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可大死之 死:为死B. 先生则躬樵汲 樵:砍柴C. 顾视从孙某,趣易棺趣:通“促”,催促D. 时先君子适归皖桐 适:到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先生之书,余心向之古谓
30、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B. 而惧其无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C. 定附身衾衣,乃卒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 吾以尽吾年耳作师说以贻之13. 下列各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昔先将军致命危城/无亲属视含殓/虽改葬/亲身之椑弗能易也/吾忍乎B. 昔先将军致命/危城无亲属视含殓/虽改葬亲身之椑/弗能易也/吾忍乎C. 昔先将军致命/危城无亲属视含殓/虽改葬/亲身之椑弗能易也/吾忍乎D. 昔先将军致命危城/无亲属视含殓/虽改葬亲身之椑/弗能易也/吾忍乎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怡子承父荫,颇有节义。张怡的父亲在兵变中殉难,此事上奏朝廷,张怡被授予锦衣卫千
31、户官职;其后张怡遇到贼将,他毫不屈服,贼军中有人赞赏他的节义放他逃走。B. 张怡退隐山中,不务名声。张怡隐居佛寺,不对外谈论诗书,实际却撰写经说,论述史事;作者的父亲在世时曾与余佩去看望他,亲见那些书卷,但张怡却想用著作陪葬。C. 张怡不忘父丧,恪守礼制。张怡的亲朋老友早就为他准备了好木材做成的内棺和外棺,临终时他想到了父亲虽然改葬,贴身的内棺却无法更换,坚决拒绝用这样好的棺材。D. 张怡著书立说,终得流传。张怡去世后,他的侄孙把书送到府城以供抄写,作者有幸亲眼见到,所以写了这篇文章,希望张怡的后人能保存、宣传张怡书稿,不使其埋没。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四方冠盖往来,日至兹
32、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或曰:书已入圹。或曰:经说有贰,尚存其家。【答案】11. D 12. B 13. A 14. D 15. 四方来往的官员绅士,天天到此山游玩,却不知道山中有他这样一位人物。有人说:先生著的书已埋入墓穴了。也有人说:经籍解说之类的书有副本,还保存在他家中。【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能力。D项,“时先君子适归皖桐”意思是“当时我的先父正好回到安徽桐城”,“适”,恰好。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意思和用法的能力。B项,两个“也”都是助词,表停顿。A项,第一个“之”,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之”,代词,它,代东边的山谷。C项
33、,第一个“乃”,副词,才;第二个“乃”,副词,竟然。D项,第一个“以”,介词,用,拿,第二个“以”,连词,表目的,来。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昔先将军致命危城”是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应是“致命于危城”,这样“危城”就是“致命”的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两项;“弗能易”的主语是“亲身之椑”,意思是“贴身的内棺却无法更换了”,主谓之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故选A。【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作者有幸亲眼见到”错误,由最后两段中“其从孙某以书诣郡,太守命学官集诸生缮写,久之未就”“先生之书,余心向之,而惧其无传也久矣,幸其家人自出之
34、,而终不得一寓目焉”可知,作者并没有亲眼见到。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回归文本,结合语境理解句子大意,然后重点分析关键词意思。(1)中,“冠盖”,此处代指官员;“日”,天天;“至”,到;“兹”,这;“而”,表转折,却;“是”,这样。(2)中,“或”,有人;“圹”,坟墓;“贰”,副本;“存”,保存。参考译文:张怡,字瑶星,原名鹿微,江苏江宁县人。父亲张可大,明末作登、菜二府总兵官。适逢毛文龙部下反叛,诱擒了巡抚孙元化,张可大殉难而死。事情奏闻朝廷,张怡以生员身份被授予锦衣卫千户的官职。崇祯十七年,流寇(李自成的军队)攻占北京,张怡遇到贼将,但他毫不
35、屈服,被用刑具拘禁了起来。贼军将领的同党中有人赞赏张怡的节义(认为张怡有节义)而放他逃走了。很久之后,张怡回到故乡。他的妻子在这以前就死了,他独身寄居在摄山的佛寺里。从不到城市去,乡里之人都称他白云先生。当时,湖南、湖北及江浙一带有名望的前朝遗民,大多追求声望,以诗文互相标榜(互争高低)。只有苏州的徐昭法、宣城的沈眉生,在穷乡僻野中耕作为生,即使是贤德的士大夫造访也不得见他们一面,然而他们还是有笔墨文章流传于人世。白云先生则亲自挑水打柴,嘴里从不谈论诗书,学者诗人们也无从向他讨教。四方来往的官员绅士,天天有到此山游玩的,却不知道山中有他这样一位人物。我已故的父亲和处士余佩,逢年过节都要到山中看
36、望他。走进他的屋中,看到书架上搁着百几十卷书,都是他撰著的对经籍的阐述和史事评论。请求抄写副本,他不答应,说:“我只是借写作来度过我的余生而已。我已经买了两大瓮,死后下葬时要把这些著作一起埋葬。”他去世时八十八岁了,平生的亲朋老友,早就买了好木材,为他做好了内棺和外棺。他在病将垂危之时,听到此事落泪说:“过去我的先父死于被叛贼攻打的孤城之中,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料理丧事。虽然后来改葬了,但贴身的内棺却无法更换了,我能忍心用这种好棺材吗?”回头看着他的侄孙,催着赶紧换棺材,并且亲自定下盖身尸布的规格,才闭目而逝。当时我的先父正好回到安徽桐城,返回时已经提前葬了。有人说:先生著的书已埋入墓穴了。也有人
37、说:经籍解说之类的书有副本,还保存在他家中。乾隆三年,皇帝下令修订三礼,搜求散失民间著作。白云先生的某侄孙亲自把书送到府城,知府命学校教官召集生员抄写,过了很久也没完成。白云先生的著作,我心中十分向往,并且担心其失传已经很长时间了。幸亏他的家人亲自献了出来,而我又始终未能亲眼见一见。故而一并记载在文章中,以期使他的同乡晚辈们有所感触启发,妥善保存并能加以宣传,别让它们埋没失传了。1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登泰山记中,姚鼐在泰山顶观日出,看到“极天云一线异色,_”。(2)秦观鹊桥仙中与“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意境相似的两句是:_,_。(3)曹操短歌行中“_,_”两句化用管子
38、“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4)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两句直接表露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5)好的文学语言善于把抽象的感觉形象化,如李煜虞美人中“_,_”两句就把抽象的愁绪化作了形象可感的江水。【答案】 (1). 须臾成五采 (2). 两情若是久长时 (3). 又岂在朝朝暮暮 (4). 山不厌高 (5). 海不厌深 (6). 少无适俗韵 (7). 性本爱丘山 (8). 问君能有几多愁 (9).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言名篇的能力。考生要注意如下字词:须、臾、暮、适。四、课内基础知识(本题共小题,24分
39、)17.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错误最少的一项是 ( )A. 戕(qing)害 签暑 辨别 锲(qi)而不舍 雷历风行B. 造诣(y) 自栩 脑髓(su) 豁然开朗 和颜悦色C. 卓(zhu)越 墓志铭 挑剔(t) 量体裁衣 心驰神往D. 徂(c)徕 闲瑕 蹩(bi)脚 走头无路 跌宕起伏【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字形和字音的能力。A项,“签暑”应为“签署”,“雷历风行”应为“雷厉风行”;B项,“自栩”应为“自诩”,“脑髓”的“髓”应读su;C项,“挑剔”的“剔”应读t;D项,“闲瑕”应为“闲暇”,“蹩脚”的“蹩”应读bi,“走头无路”应为“走投无路”。C项错误最少。
40、故选C。18.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西藏的山脉、河流、湖泊、草原雕琢成为世上独一无二的景观。华春莹说:“任何一个有正常判断力的人都能看清此事本质。希望加方能看清,做出正确的选择,不要做火中取栗的事情。”小庄从小就对机器人玩具特别感兴趣,上学后喜欢收集机器人模型,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模型已经汗牛充栋,整整一间屋都摆满了。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李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境。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他的作品原本无人青睐,哪知成名之后,一字千金,洛阳
41、纸贵。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鬼斧神工,原义是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像是人力所能达到的,赞美人的技艺,而句中是形容“大自然”,显然是对象不当;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很多,而句中是形容机器人模型,对象不当;涣然冰释指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而句中误用来形容春天的生机,属于望文生义;火中取栗,偷取炉中烤熟的栗子,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语境是说“希望加方能看清,做出正确的选择”,不要收人利用,使用正确;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语境是形容李老师的教导,使用正确;洛阳纸贵,比
42、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语境是形容作品受人欢迎的程度,使用正确。由此看来,使用正确。故选B。1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B. 新冠肺炎来势汹汹,威胁着全人类的健康与福祉,也暴露了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短板,推进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C.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自从首次飞行任务展开以来,各个参研参试单位和全体同志团结拼搏,克服了重重困难,获得了最后的胜利。D. 汽车影院以停车空间为电影放映场地,设置超大银幕,观众坐在私家车内就可看到清晰稳定的图像和车内收音机接收的电
43、影原声。【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改病句的能力。B项,“推进必要性”成分残缺,在“推进”前加上“反映出”;C项,结构混乱中的中途易辙,第一句话缺少谓语,没有说完,第二句就换用主语,另起话题,可以把“自从”放在句首,让第一个分句做状语;D项,搭配不当,“看到”和“电影原声”不搭配。故选A。20.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明烛天南B. 及既上,苍山负雪 不知东方之既白肴核既尽,杯盘狼藉C. 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皆不可限以时月D. 其声呜呜然 何为其然也 凌万顷之茫然【答案】B【解
44、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意思和用法的能力。B项,“既”都是副词,表示“已经”。A项,第一个“明”,智慧;第二个“明”,明达;第三个“明”,光亮。C项,第一个“限”,界限;第二个“限”,门槛;第三个“限”,限定。D项,第一个“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第二个“然”,这样;第三个“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故选B。2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今之众人(许多人)其远古刻皆漫失(模糊)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到去)B. 知不可乎骤得(一下子)固一世之雄也(所以)金就砺则利(接近、靠近)C. 不积跬步(古代跨出一脚)术业有专攻(学问)正襟危坐而问客曰(端正)D
45、. 圣人无常师(固定的)纵一苇之所如(到、往 )而卒莫消长也 (终究)【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诗词意思和用法的能力。A项,“众人”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指一般人;“下”是动词,结合“破江陵”可知,此处的“下”,攻占。B项,“固”,本来。C项,“攻”,动词,学习,研究。故选D。22. 下列加点的虚词有相同用法和意义的一项是( )A. 蟹六跪而二螯 惑而不从师 吾尝终日而思矣B. 月出于东山之上 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拘于时,学于余C. 故木受绳则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 其皆出于此乎 何为其然也 其可怪也欤【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意思
46、和用法的能力。C项,前两个“则”都是连词,表承接“就”,后一个“则”表转折,“却”;A项,“而”都是连词,用法依次是表并列、表转折、表修饰;B项,“于”都是介词,意思依次是“从”“比”“ 向”;D项,“其”的用法和意思依次是:语气副词,表推测;代词,“曲调”;语气副词,表强调。故选C。23. 下列句子按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崖限当道者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木直中绳,以为轮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
4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利”“强”是后置定语,标志是“名词+之+形容词”;“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句,“于蓝”是后置状语,标志是“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宾语前置句,应为“不知句读,不解惑”,标志是“之”;“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是状语后置句,“乎吾”是后置状语,此处“乎”相当于“于”,是标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判断句,标志是“者,也”;“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是判断句,标志是“是也”;“崖限当道者”是定语后置句,“当道”是后置定语,标志是“名词+动词+者”;“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是状语后置句,“于江渚之上”是后置状语,标志是“于”;“木直中绳,以
48、为轮”是省略句,“以为”中间省略代词“之”。所以正确分类是: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判断句/省略句。故选A。24.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如劝学中“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B. 我国古代的纪年法主要用帝王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等,“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属于干支纪年法,“乾隆三十九年”中的“乾隆”是年号纪年法。C. 诗经的诗句常被后代的文学作品引用,赤壁赋中“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白露横江”“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都化用了诗经中的句子。D. 师说中的“六艺
49、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本书。“经”指六经的经文,“传”是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都化用了诗经中的句子”错误,“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是曹操的诗句,出自短歌行,并非出自诗经。故选C。五、写作(60分)25.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朝诗人刘长卿在别严士元中的诗句。曾有人这样理解这两句诗:这是歌颂春天的美好意境。闲花、细雨表达了不为人知的寂寞。看不见、听不见不等于无所作为,这是一种恬淡的处世之道。这种意境(为人处世方式)已经不适合当今的世界。 以上材料激
50、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悟或思考?请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字数800字以上。【答案】例文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寂寞是一根断了的红线,有心人紧紧抓着它,默默等待另一头的牵线人,即使那人早已远去。“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每每读起这诗句,不禁感叹细雨与闲花的寂寞。当那迷蒙的小雨,一点一滴打落在罗衫之上,谁说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地浸湿了整件衣裳?当那柔美的花朵,飞舞旋转飘落在青石路上,谁说这感情不壮烈?不然怎地铺满了整条幽径?然而它们却是“看不见”“听无声”。每个人都在心灵深处有一处花冢,埋藏那些滂沱凄美却不为外人道的情感。而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锁。纳兰是寂寞的。他的好友
51、曾叹:“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无疑,他是相国公子、御前侍卫,人人歆羡。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埋着深深的寂寞。他在小院中拾得翠翘,却“何恨不能言”,只能叹一声“已经十年踪迹十年心”;他向往平淡与朴实,然而这愿望在世人眼中便如那细雨,任是将自己打得全身冰冷,也只是无声而已矣。纳兰的寂寞是一个人的悲伤。李煜也是寂寞的。王国维说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那些打小便坐在龙椅上的孩子们,往往是没有朋友的。即使生身纸醉金迷,终日灯红酒绿,也抵不过夜深人静时无人诉衷肠的寂寞。尤其是南唐灭亡之后,家国之恨降临在这个还不成熟的皇帝身上,更是加了一抹寂寞的灰色在他心头。他的寂寞也是无声的,但却
52、不是无形的。他以自己的真性将那一片片寂寞的花瓣铺在宣纸之上,将其化为“一江春水”,化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人间词话中有批语:“词至李后主,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李煜的寂寞是那个动荡年代的悲伤,但却开启了词的新时代。陆游在沈园写下“红酥手,黄滕酒”,将寂寞定格在唐婉的记忆之中。王维在叹“遍插茱萸少一人”时,将寂寞注入知音好友心中。元稹以阳刚之手书下“白头宫女在,闲坐话玄宗”道出了那红墙深院里,一个个寂寞灵魂的心声。诗人手中那根红线,另一端系着笔。巨大的情感沉淀后,化为无声,也化为挥笔的动力,让细雨和闲花,变得铿锵有力,永不磨灭。其实,还有一些人的寂寞,甚至不止于文学上的作用。林则
53、徐被贬伊犁,他的寂寞岂是常人能及,但他却高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造福一方百姓。韩愈被发配潮州,爱女死于途中。他的寂寞悲叹却化为了治国的动力,他在那个边远小城兴教育,修水利,受到所有百姓的拥戴,那潮州的山水竟尽姓了韩。他们细雨不止于沾湿了衣裳,更落在了厚重的土地,滋润了一方水土;他们的闲花也不止于铺满路面,更深嵌土地,“化作春泥更护花”。他们的红线那端,是苍生百姓!他们将寂寞化为动力,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一个人的寂寞可以被印在书上,刻在碑上,这寂寞是美丽的,是供人欣赏的。但没有哪一座碑可以永恒过山水,韩愈的故事告诉我们,那些英雄的寂寞是奉献,我们应该恭敬地去仰望。【解析
54、】【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由诗句和理解提示两部分组成。“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朝诗人刘长卿所写别严士元中的两句诗,原诗写的是在一个春寒料峭、天气多变的日子里,诗人在苏州城外惜别友人的情景,透露他仕途不得意的心情。由“细雨湿衣”“闲花落地”两个意象的特点,可以理解这两个意象是在赞美春天的美好品格,由此可以联想到杜甫的名句“润物细无声”,赞赏春雨默默滋润万物、闲花默默落地、“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可以理解为这两个意象是在阐述一个哲理:“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寂寞不意味着平庸。我们要在寂寞中追求美好,需要坚忍与执著等精神。采用相似
55、联想的方法进行合理推求,由此及彼,可以理解这两个意象是在寓意恬淡地做人,甘于寂寞,从而达到超然物外的境界,由此联想到当今社会上的种种浮躁现象,阐述人如果缺少一颗淡定之心,人生必将失衡。是说这种意境(为人处世方式)已经不适合当今的世界。可以展现当今世界的竞争与这种恬淡无争之间的关系。可以谈在喧哗浮躁的环境中坚守一份恬淡的品格。题目已经给出了四种关于诗句主旨理解的提示,细心揣摩,这四种都是言之成理的,我们可以围绕材料中提示的某一个观点展开,也可以另辟蹊径,谈谈自己对诗句独特的个性化的体会例如平凡无欲的生活自有闲适之美立意:身处喧嚣尘世,追求恬淡的做人境界;甘受寂寞,方能享受生命之静美;寂寞中追求美
56、好,需要坚忍与执着;缺少淡定之心,人生必将失衡。素材:1.这恬淡的做人境界塑造高尚的品德。大唐著名诗人刘禹锡,坚决不以心为形役。俗人“自古逢秋悲寂寥”,他那颗恬淡的心却说:“我言秋日胜春朝”。别人或在官场上功名显赫,或在商场上富甲一方,他却甘愿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陋室中过恬淡的生活,庆幸自己“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并大胆地说:“惟吾德馨”,因为他就是那青山中的隐仙,就是那身藏不露的水中蛟龙。他恬淡的做人境界赋予他高尚的品德。2.这恬淡的做人境界成就一生的逍遥。庄子是一位槁项黄馘却心如秋水的清高居士,他澄澈的心灵走不进污秽的仕途,只愿在轻风中做一棵守卫月亮的大树。在楚国使者的盛
57、邀下,他只是淡淡地说:“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他心宽似鹏,可以“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就是庄子,在“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的战乱年代,他恬淡的做人境界成就了他心灵一生的逍遥。3.这恬淡的做人境界拓宽生命的桃花源。道学思想恬淡飘逸,主张出仕。或酌酒花间,或扣弦放歌,或躬耕陇亩,或因寄所托。前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后有李太白放鹿青崖间,那是以精神拓宽生命,以思想延续生命,以己之清睥睨世之浊。这,成就超脱尘俗的生命,使生命的境界得以升华。4.“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是周敦颐的恬淡,梅妻鹤子是林和靖的恬淡,把心交给读者是巴金老人的恬淡,“我请求摘去我国学大师的称号”是季羡林的恬淡,他们
58、各自守侯着一方恬淡,就象这诗中所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5.看庭前花开花落,在提倡和谐的今天,恬淡的做人境界更显得难能可贵,因为恬淡的做人境界是人素质修养的结晶,是人内在完美的体现,是人胸襟宽广的象征。多一分恬淡,少一分心劳,多一份恬淡,也就多一份安宁。所以恬淡的做人境界是推动和谐社会稳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凝结友爱与和谐的源泉,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追求的心灵。6. 回归恬淡使人执著于事业。去年,国际数学最高奖“菲尔茨奖”颁布给了俄罗斯著名数学家佩雷尔曼,以表彰他在庞加莱猜想上作出的突出贡献。然而,佩雷尔曼却拒绝出席颁奖典礼,无人知道他的行踪。为此,纽约时报等多家媒体接连发表了佩雷尔
59、曼,你在哪里?等文章。面对电台、媒体、学术邀约,佩雷尔曼淡定地说:“我宁愿在圣彼得堡附近的森林里采蘑菇。”如此质朴而又无奈的话语,恰恰反映了他追求恬淡从容的人生境界。他喜欢与自然为伴,因为那样他可以心无旁骛地研究自己的数学,他可以摒弃一切杂念,静心读书、实验,他可以隔离自己于纷杂的人世之外从而深入到科学的本质。正是在这种恬淡心理与宁静氛围的作用下,他快乐地与心爱的“数学”对话,达到了事业上的高峰。由此可见,恬淡的生活为我们挡住了外物的诱惑与干扰,让人执著于事业、执著于自我的追求。7.回归恬淡使人读懂灵魂。“人类应该像航海家发现新大陆一样探索自己的灵魂。”这是梭罗的一句名言。他没有投身于蒸汽机的
60、洪流中,没有盲目地把金叶挂满枝头,而是选择拿着一把斧子,来到一片森林,在瓦尔登湖畔自食其力,耕作、读书、思考。每天休憩于树下让他感受到自然的澄净,每天与小动物的交流让他体会到生命的可贵,每天在湖畔凝望日出日落让他体悟到日月星辰的生生不息正是因为梭罗心中这份恬淡的情怀,使他能透彻地观察、静静地思考。他用生命之笔记录下瓦尔登湖的美,将自然、人生的真谛保留于笔下。他读懂了自己的灵魂,他让自己的灵魂扎根于更深、更广、更靠近水源的地方,他也用恬淡之笔为自己书写下反对蓄奴制的光辉篇章。当人被外物所扰、为外物而忧时,他不会专心透彻地看到自己的灵魂。只有保持恬淡,洗去思想、肉体上的杂物,我们才能看到真实的自我,真正地与灵魂对话。行文结构:首先拟定一个与材料密切相关的标题,如“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然后由“寂寞”引出诗句,并引出每个人心中被寂寞上了锁的花冢;接着列举纳兰、李煜等事例展现古人的寂寞,引用诗句增加说服力,又增加文采;最后收束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