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古诗两首作者简介: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与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擅长行书、楷书,能画竹和枯木怪石。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资料宝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被白居易称作“诗豪”。他的许多作品,立意新颖,思想深刻;七言绝句受到民歌的启发,写得明快清新,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但他一生官途并不顺畅,多次被贬,望洞庭就是他秋天转任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月夜之下遥望洞庭湖写下的。作者简介望洞庭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沉鱼”据说是西施在河边浣纱,鱼儿看到西施的美貌以
2、后都忘记了游动,沉了下去。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预习检查淡妆浓抹相宜lin yn 潋滟dn zhun nn mxin y字词乐园雨亦奇y y q饮:喝酒。湖:西湖。初晴后雨:雨过天晴。饮湖上初晴后雨: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字词乐园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空濛:形容迷蒙。亦:也。西子:西施。相宜:合适。字词乐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西湖水光在阳光的照耀下闪动着,波光粼粼,看起来美极了。山色在云雾的笼罩下,迷迷茫茫,雨中的西湖也显得非常奇妙。课文详解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想把西湖比作古代美女西施,空濛的山色
3、是她淡雅的装饰,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怎么样装扮都那么美丽。课文详解望洞庭刘禹锡课文详解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古称“云梦泽”。跨湘鄂两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水,号称“八百里洞庭.现水面被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三部分。洞庭湖的风光极为秀丽,许多景点都是国家级的风景区,如:岳阳楼、君山、杜甫墓、杨么寨、铁经幢、屈子祠、跃龙塔面积约3900平方公里,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和谐融合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碧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课文详解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晴 水光潋滟 好雨 山色空濛 奇比西子(喜爱、赞
4、叹)结构图示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洞庭山白银盘青螺宁静和谐(美)结构图示饮湖上初晴后雨通过作者对西湖晴天和雨天不同景色的描写,以及以西施比西湖,形象地表现了西湖的美,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的赞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望洞庭抓住最具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点染,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别出心裁地再现了洞庭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概括主题1对仗工整:如水光对山色晴对雨等,诗中还有哪些,大家找找说出来。2比喻奇特:一般比喻多以物比人,而苏轼以人比物,以绝代佳人西施比天下胜景西湖,将西湖美景升华到纯净的境界,既新鲜,又贴切,值得我们细细体会。写法点拨饮湖上初晴后雨饮湖
5、上初晴后雨其一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关于西湖的其他诗句拓展提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唐 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晴天的西湖,湖水荡漾,波光潋滟,风光秀丽;雨天的西湖,烟雨笼罩,空灵迷蒙,景色奇异,真是各有千秋,同样迷人。直到今天,人们还把西湖称做“西子湖”。学习作者,善于发掘新的素材,另辟蹊径,敢于语言创新。心灵感悟课后搜集书写西湖、洞庭湖的诗文名句,并背诵积累。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眼,我手写我心。心灵感悟一、根据饮湖上初晴后雨作答。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2、诗中直接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句是:3、这首诗中作者把西湖比(),是为了说明晴天雨天西湖的景色都很美。4、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不论她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一样光彩照人。西子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苏轼宋随堂练习望洞庭,。,。默写望洞庭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望洞庭山水翠潭面无风镜未磨湖光秋月两相和随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