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基础巩固1“一代宗师,仲甫先生;科学民主,二旗高擎。”此对联评价的人物是( )A鲁迅 B陈独秀C李大钊 D胡适2有人对新文化运动作出如下评论:“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你认为此人对该历史事件的评价是( )A非理性的 B完全错误的C片面的 D中肯的3任何一种思想的传播无不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在其传播过程中无不烙上了主体性选择的烙印。在中国,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因素主要是( )A具有革命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B主张民主革命的政治团体C代表无产阶级的先进组织D寻求救国之道的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4五四运动后
2、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使新文化运动有了新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 )A工人的组织性纪律性更强B各地成立共产主义小组C深入工人阶级,与群众运动相结合D大力宣传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5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须经历一番痛苦,必须冒许多危险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能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抗拒这个潮流。”“这个潮流”是指(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民主、科学思潮C社会主义革命D国民革命 运动6李大钊说:“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是也。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 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
3、;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一为物质的。”此话反映李大钊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是( )A各有特色 B扬中抑西C扬西抑中 D无法相通能力提升7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其共同点有( )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都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都属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A BC D8以下是1917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表文章的主题统计。观察图例,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B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C为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撰稿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D每周评论和新青年主要关注西方习俗礼仪9“一切传统均不再神
4、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 )A戊戌变法时期 B清末新政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10新青年创刊时 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参考答案基础巩固1解析陈独秀,字仲甫,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第一个举起了民主科学的大旗。答案B2解析新文化运动希望用民主科学挽救中国,具有爱国性质。但其局限性在于对东
5、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因此材料对新文化运动的评论是客观的。答案D3解析新文化运动后期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其宣传主体是激进的民主主义知识分子。答案D4解析五四运动后,先进知识分子深入工人群众,宣 传马克思主义,从而改变了前期新文化运动脱离群众的弊病。答案C5解析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是介绍十月革命的文章。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 动的新时代。答案C6解析从李大钊的整段话来看,他指出了东西方文明的不同,但更多的指出了东方文明的 缺陷。很显然,这是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初期的观点。答案C能力提升7解析欧州启蒙运动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而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并未引发
6、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排除。答案C8解析从图例所示可以看出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最多,说明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界的一种潮流。A项中的“唯一途径”不符合史实;图例反映当时也有很多非马克思主义文章,因此C项错误;介绍西方习俗礼仪的文章只占少数,D项错误。答案B9解析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两个特点:一是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即“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二是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各种学说并行,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答案D10解析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改造中国的迫切愿望,因此会被先进知识分子所倡导,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时期,“民主”与“科学”已不再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B项错误;“民主”与“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主要取决于中国的状况,C项错误;文学革命主要是形式和内容上的改革,与这两大口号没有直接联系,D项错误。答案A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