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类文阅读-20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瓦特发明蒸汽机(节选)瓦特是一个智慧非凡的孩子。他勤奋好学,勇于探索,对发明创造最感兴趣。有一天,父亲的朋友前来做客,正好看到小瓦特坐在炉子旁边发呆,手里拿着笔和纸,地上有许多画过的图。他好心地说:“小瓦特应该上学了,别光在家用玩耍来打发宝贵的时光了。”父亲莞尔一笑,说:“谢谢你,我的朋友。不过,你还是看看我的儿子在玩什么吧”原来,小瓦特在设计各种各样的玩具,还画了许多图样,这年小瓦特才刚好6岁整,客人吃惊地说:“这孩子真了不起!”又有一次,家里人全出去了,只留下瓦特一个看门。他呆呆地看着炉子上烧水的茶壶。水快烧开了,壶盖被蒸汽顶起来,一上一下地掀动着他
2、想:这蒸汽的力量好大啊。如果能制造一个更大的炉子,再用大锅炉烧开水,那产生的水蒸汽肯定会比这个大几十倍、几百倍。用它来做各种机械的动力,不是可以代替许多人力吗? 为了搞发明创造,小瓦特发愤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他13岁开始学习几何学,15岁读完了物理学原理,17岁开始当学徒工。此后,他真正投入了蒸汽机的研制和发明,一发而不可收。1757年,瓦特到格拉斯哥大学当教学仪器修理工。那里既有完备的实验设施和各种仪器,又有许多著名学者和专家,还专门为他创办了实验车间。这些都给瓦特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1769年,瓦特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经过了无数次失败之后,终于制成了一台单动式蒸汽机,并且获得了第一台蒸汽机
3、的专利权。(选自古今中外八百神童,蓝天出版社)1.从父亲的“莞尔一笑”中,可以体会到他的心情可能是 。2.“一发而不可收”的意思是( )。指事情一旦发生,就发展得非常迅猛,已经不是凭借人力能够结束的了。指事情一旦发生便不可收拾,形容对发生的情况难以控制,局面无法收拾。指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继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3.文章讲述了瓦特小时候的两个故事,一是 ,二是 ,表现了瓦特 的品质。 4.读了这篇文章,说说瓦特的成长经历给了你怎样启示。【参考答案】1.示例:暗暗得意2.3.瓦特画各种玩具的设计图 瓦特观察壶盖,发现蒸汽的力量很大 勤于思考、勇于探索4.示例: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就
4、,不但要善于思考,还要勇于探索,不怕失败。橡胶带来的启发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大约是在1817年诞生的。那时的自行车还很原始,除了车身和两个木头轮子之外,它( )没有坐垫,( )没有轮胎,这种自行车骑起来当然很不舒服。一直到充气轮胎被发明出来之后,自行车才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说起来很有意思,自行车的充气轮胎竟然是位医生发明的。这位医生叫邓洛普,居住在艾爱兰。邓洛普的儿子很想有一辆自行车,为了满足他的要求,邓洛普就买了一辆送给他。小男孩很开心,他骑着车在铺满鹅卵石的街上跑来跑去。不用说,在这样的路上自行车肯定会颠簸得厉害,一不小心还容易摔跤。看着儿子身上摔得青一块紫一块的,邓洛普非常心疼。有
5、一天,邓洛普用一根橡胶水管在花园里浇花。当他将橡胶管握紧、放松,再握紧、再放松的时候,橡胶的弹性启发了他的思维。他想:能不能把这根灌满了水的橡胶管安装到自行车轮子上,借此减少车子在行进时的震动呢?按照这一大胆设想,邓洛普马上动手做了起来。不知道经过了多少次试验,他终于用浇花的橡胶管制成了一个轮胎。但是,( )这种轮胎装满了水,( )骑起来非常不方便。后来,邓洛普开始用气体来代替水。经过多次试验,充气轮胎终于在1888年诞生了。刚开始,这种新轮胎遇到了人们的嘲笑,但是,骑自行车的人很快就发现,用这种轮胎跑得更快,也更平稳。有个叫迪克罗的商人在得知了这一消息后,专门开办了一个工厂来生产这种轮胎。后
6、来,这个工厂就逐渐发展成大名鼎鼎的邓洛普橡胶公司。(感动中国学生的100个创新故事来自生活的灵感,汕头大学出版社)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2.原始的自行车轮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弊端?3画线句子是一个 句,改成陈述句是 _。由此可以体会到邓洛普医生是一个_的人。4“经过多次试验,充气轮胎终于在1888年诞生了。”对“终于”一词理解不正确的是( )A充气轮胎的发明经历了很长时间,不容易。 B邓洛普医生做的试验次数很多,过程艰辛。C邓洛普医生的发明太慢。5你还知道谁的哪些发明也是从生活中受到的启发的?请把你知道的写下来。“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
7、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参考答案】
8、1.既也 因为所以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2.原始的自行车轮是木头做的,没有轮胎,在不平坦的路上会颠簸得厉害,一不小心还容易摔跤。3.疑问 可以试试把这根灌满了水的橡胶管安装到自行车轮子上,借此减少车子在行进时的震动 留心观察、善于思考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4.C5.示例:瓦特根据水蒸汽推动壶盖跳动的现象发明了蒸汽机。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