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礁盘教学设计之一佚名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词义,积累词语。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感知战士们的精神品质,从而受到思想熏陶。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想象情境,探究课文内容。
2、2、品读、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体会其对祖国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海防战士的爱岛爱国之情,激发我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想象、感知,理解课文内容。2、反复朗读,品析将士的言行,体会将士们第祖国海岛的热爱。教学准备:礁盘的有关资料、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在异国他乡的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祖国母亲;驻扎在海岛上的边防战士,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对海岛的爱。我们一起来阅读礁盘,感受边防战士的情感。二、初读课文1.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 读准生字的字音,辨别字形。2) 理解词义,了解文章的内容。2. 小组交流讨论。3
3、. 班内交流讨论。1) 读准生字的字音,辨别字形。驮(tuo)蔬(shu)熬(ao)罐(guan)秧(yang)筷(kuai)构(gou)2) 理解词语。凝视:聚精会神的看。沉吟:低声吟咏(文辞、诗句等);(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3) 文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相关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中心事件。理清文章思路:第一部分(110)将士们在礁盘上借助大棚种出了蔬菜。第二部分(1125)将士们共享劳动成果。第三部分(26)将军向“地图”,行了一个军礼。三、再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1、学生自读,提出疑难问题。2、交流归纳疑难问题。四、课堂小结请同学们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4、一、复习导入1.认读生字,听写词语。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二、品读课文1.读课文(110)1) 有感情的朗读,思考:小岛是一个怎样的岛?礁盘南边有什么秘密?菜地的土、菜种从哪儿来?你从什么中得到体会呢?2) 小组讨论。3) 班内交流。岛上条件艰苦,战士们克服困难,创造美好生活,建设海岛。他们爱海岛就如爱自己的家。2.读第1125自然段。1) 小组交流讨论:将军为什么变了脸色?将军看到了什么?队长说了什么?将军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战士们有什么行动?从这些情节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2) 班内交流。a) 菜地竟构成了一幅中国地图,表达了将士们对祖国、对海岛的热爱之情。b) 将蔬菜给首长吃,表达了
5、战士们对首长的爱戴。c) 首长将菜倒进汤里,哽咽着说“我谢谢你们”,表达了将军对战士们的关爱。d) “战士们自觉的围了过来,让将军把一勺一勺的菜汤舀到碗里”。表现了战士们理解将军,更用行动表达对将军的理解、爱戴。e) 感受将士们为了祖国的海岛同甘共苦的品质。3.读26自然段,思考:将军有什么举动?这一举动的含义是什么?交流明确: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敬意,对战士的感激4、选取自己最受感动的片段,感情朗读。三、情感升华1.感情朗读,体会将士们的爱岛之情,也表达对将士们的崇敬之情。2.给驻守边关、海防前哨的解放军叔叔写一封慰问信。四、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板书4、礁盘小岛(礁盘)没水、没树、没草、没土战士绿色菜地(中国地图)将军行军礼来源:学*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