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腊月”、“初旬”、“蒜瓣”、“杂拌儿”、“逛庙会”、“娴熟”、 “零七碎八”、“万象更新”、“截然不同”、“张灯结彩”等词语。 来源:ZXXK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舍先生语言表达特点。2抓住重点语段,深入了解老北京春节习俗,感受节日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课时安排】三课时【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小组学习表格。来源:学&科
2、&网2要求学生或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或询问身边长辈,了解各地春节习俗。 来源:ZXXK来源:学*科*网Z*X*X*K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听写词语,然后同桌对照课文检查并改错 。出示 腊月 初旬 蒜瓣 杂拌儿 逛庙会 娴熟 各形各色 零七碎八 万象更新 截然不同 张灯结彩二、研读课文 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为什么?深入地读一读,圈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风俗活动,结合自己过年感受,待会儿和大家交流交流。 学生交流,媒体出示相关句子内容。1腊八:熬腊八粥 泡腊八蒜。 (板书)熬腊八粥出示: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3、1) 指名读句子。(2) 体会语言表达特点。熬腊八粥怎么就成了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了呢?(3) 小结:难怪作者在文章开篇就介绍熬腊八粥的过程呢。(语言通俗而有趣,作者运用排比与比喻方法,非常自然地说明粥的材料丰富,表达了对丰收的自豪与期盼。) 泡腊八蒜出示: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1) 读句子。(2) 体会语言表达特点,在泡腊八蒜时,作者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呢?(3) 小结:作者住腊八蒜的“色”、“味”双美的特点,用简练的语言将叙述与描写融为一体。来源:ZXXK2除夕。老舍先生从哪两方面来描写“除夕真热闹”的呢?指名读第7小节,。(板书:除夕)(
4、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学生交流: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板书:做年菜 穿新衣 吃团圆饭 守岁)小结:从刚才的交流中看出,人们都在为庆祝除夕而忙碌着,当然热闹。另外从“万不得已”、“必定”看出,人们非常重视“吃团圆饭”,这里饱含这浓浓的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守岁”有两层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说明 品读这样的句子,不仅了解除夕的热闹,还要深入了解领悟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学生交流:到处是酒肉的
5、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小结:老舍先生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对除夕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板书:热闹)(3)师生配合朗读。(老师读总起句)小结:描写除夕的情景,作者用一句总起句引出,从两个方面向我们娓娓道来除夕的热闹场面。3正月初一。这个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人们是怎样度过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体会人们愉快的心情。(板书:正月初一)(1)学生自己品读。(2)教师引读,并板书。(板书:拜年 招待客人 逛庙会 )教师: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从中让我们感受到北京春节的热闹,人们愉悦的心情。(
6、板书:愉悦)4元宵。主要通过句式训练来体会。 出示: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1)老师引读“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让学生通过读感受灯的数量多、种类多。(板书:灯的数量多 灯的种类多)(2)模仿句式,说话练习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
7、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出示:元宵节上的灯真多呀,各形各式 , 。这么多的灯,让老北京人大饱眼福,还能吃到香甜可口的元宵,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5总结:从刚才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老舍先生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如此这般,北京的春节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说明 学生在进行交流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更要经常性地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四、复习巩固 课后“阅读链接”有两篇文章,也写了过春节的事儿。请大家先自己读读,然后将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与之相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下节课来交流。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