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桃花心木教案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一教学目标: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
2、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
3、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1.知识与技能:会写本课6个生字,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2.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抓
4、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二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流畅、寓意深刻。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文章从描写桃花心木的形状很特别开始,引出桃花心木树苗和种树人,再写作者观察种树人种树的奇怪现象,最后写作者与种树人的谈论。种树人的话,使作者受到感动,明白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的道理,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作者在描写和叙述中转承自然流
5、畅,由作者的疑问引出种树人的一番话,使作者受到启示,感悟到人生的道理。三教学重点体会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四教学难点体会到作者介绍种树的经验、道理和方法仅是一个比喻,其目的是为了说明育人之道。五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植物。 2搜集林清玄的作品,读一读,体会一下他的作品风格。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以前我们学过的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鞋匠的儿子这两篇课文,请同学们回忆这些课文的写法有什么特点。 2林清玄相关的资料。(课件3) 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书:桃花心木
6、)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认读生字。(课件4) 认:租秧汲侥 写:租秧旱规萎汲圃 (2)理解词语。(课件5)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其中的道理。文中指桃花心木的枯萎使人不明白原因。从从容容:非常镇定,不慌不忙的样子。文中用来形容种树人对树苗的生长了解非常清楚,对树苗的枯萎一点儿也不惊讶和慌张。语重心长:言辞诚恳,情意深长。文中用来形容种树人的说话,表现出对人的真诚恳切和情意深长。(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课文,领悟道理 1.说说种树人的那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课件6)种树人给树苗浇水的做法让作者感到奇怪:一是种树人来浇水的时间没有规律,有时三天,有时五天,
7、有时十几天来一次。二是种树人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的少。三是种树人给树苗浇水的时间也不一定,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他还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2.种树人做事为什么没有规律?(课件7)种树人这样做事在培养树苗的适应环境,自我生长的能力,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里找水源,学会把很少的水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以便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能够顽强地生存。3.文中的两个“不确定”分别是什么意思?(课件8)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人的“不确定”生活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4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为什么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往往会“经得起生活的
8、考验”。“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你能想到哪些“不确定”?(课件9)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确定的情况,比如考试成绩下降了,要参加比赛的时候生病了,和最要好的朋友发生矛盾了,买文具的钱丢了等等。5.为什么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课件10)因为桃花心木在种树人的精心调教下,已经学会了适应环境,已经掌握了在“不确定”中生存的本领,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地扎根,茁壮成长,所以如种树人所愿,即使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四)师生总结,明确文章主旨(课件11)种树人不定时,不定
9、量地浇水,目的就在于模仿自然规律,他善于创造自然的成长环境。让树苗在不确定中汲水成长,这样树苗自己就能够学会适应自然,并战胜自然,最终寻找到适合自己存活的办法。人和树是一样的,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人更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从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课文中的桃花心木一样,能够经得起生活的磨练,最后长成参天大树,长成栋梁之材。(五)拓展延伸(课件12) 种树人与“我”的对话被一棵棵桃花心木苗听得清清楚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它们会想些什么呢?会对种树人说些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我是一棵( ),我会想:( )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想象 (1)如果我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桃花心
10、木苗),我会想 (2)如果我是一棵(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3)如果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七、板书设计(课件13)3、桃花心木浇水无规律树的不确定 人的不确定拼命扎根 生活考验汲水生长 独立自主长成大树 努力成长借事喻理八、课后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知道了“不能有依赖心理,要自主。”“不要做温室里的花草”、“只有做坚强的大树,才能长成栋梁”等道理,听着学生的感悟,我觉得学生真正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也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更深地体会了作者所阐述的人生哲理。这就是教学相长吧。我相信孩子们今后也一定会敢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锻炼自己,养成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上完这节课后,我发现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教师不必耗费苦心地去说教,只要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节课由于课堂调控不当,也有很多失误。如:小组合作效率不高;朗读指导不到位;有两个环节“探究感悟”“拓展练习”没能按照预设完成等。今后我还要在这些方面更加用心,努力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效,更多精彩!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