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妙语批试卷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
2、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教学目标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1.学会6个生字。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
3、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2.通过学习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感受汉
4、语语言的妙趣和丰富内涵。 3.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拓展。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文章内容。2.理解康有为的批语妙在何处。教学难点课文中对文言文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 授课时间: 累计节数: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过的每一册书里都有汉语家园这一板块,讲的都是汉语的精妙之处,今天让我们继续来感受汉语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我们一起来要学习妙语批试卷(板书课题)二、指名读课文,并提出要求1.注意字音是否读正确。2.注意读通顺。3.纠正读音,练习读准字音。注意下列词语的读音:表率、奏折、摄氏表、谬误三、学习生字、新词1.借
5、助工具书和上下文对词语加以理解。重点词语:用人唯贤:用人只用贤才。礼请: 聘请。胸无点墨:形容读书太少,文化水平极低。舞文弄墨:玩弄文字技巧。矣:用在句末,跟“了” 相同。哉:语气词,表示感叹。不学无术:没有学问,没有能力。尔:你妙趣横生:洋溢着美妙意趣。(多指语言、文章、或美术品)啼笑皆非: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既令人难受又令人发笑。无言以对:没有话来应对。2.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做到会读、会讲、会用。四、理清思路,概括主要内容1.练习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2.学生熟读并感知课文内容。3.学会理清作者的表达思路,并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表达清楚,形成一定的概括能力。五、布置作业1.练写
6、生字新词,掌握基础知识。2.查找相关资料,为进一步学习课文作准备。第二课时一、启发谈话“妙语批试卷”, 妙语妙在何处呢?下面我么接着学习课文。二、深入学习课文内容(一)讲读课文的第二段1.指名读课文的第二段2.思考讨论句子的含义。(出示幻灯片)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表也。” “盛矣哉,世界表之多也,有摄氏表、华氏表、如今又有廉吏民表”3康有为看到试卷后后什么反应?(二)讲读第三段1.指名读课文第三段2.思考讨论批语妙在何处?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意思。“以尔之文观之,学不优,无以仕,百里侯无望矣!”点拨:百里侯代指县令的官职,古代县长辖地为百里方圆。三、总结全文,进一步体会批语的妙处1.齐读最后一段。2.结合书后思考题2,进一步体会批语的妙处。(出示幻灯片)比一比,说一说,批语的妙处。(1)题为廉吏民表,尔却扯及摄氏表、华氏表;今若题为“阎锡山论”,尔必曰:“盛矣哉,山西山之多也,有五台山、中条山、而今又有阎锡山也。”(2)题为廉吏民表,尔却扯及摄氏表、华氏表,真是所问非所答也。四、拓展延伸1.介绍辩论中的归谬法2.交流相关故事,进一步感受汉语的博大精神。板书设计 起因妙语批试卷 经过 结果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