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灯光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课题“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
2、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
3、”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灯光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灯光一文,可以从郝副营长战斗前的神情、言行中,感受英雄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中,体会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教学中,要
4、抓住“灯光”和“多好啊”这两条贯穿全文的线索,促使学生不断与文本对话。在教学中应该以读促讲,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陶冶情操。学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搜集王愿坚及其作品。(师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抓住重点探究,体会郝副营长的无私奉献精神。2.学习抓住主要线索去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学习重点抓住几个“多好啊”体会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用时:5分钟)1.简要介绍作者,板书课题。2.教师引导质疑:你见过什么灯?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这些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些灯生活会怎样?课文题目是“灯光”
5、,有什么深刻含义吗?1.学生读题,交流搜集的资料。2.思考:课文的题目是“灯光”,有什么深刻含义吗?3.再读课题。1.写出三种自己知道的灯的名称。_、_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用时:15分钟)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2.组织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3.检查生字词的认读及理解。1.学生默读。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是往事。2.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3.全班交流词语意思。憧憬:向往。璀璨:形容光彩夺目。千钧一发:比喻非常危急。4.指名反馈:
6、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郝副营长为了使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了书,照亮了后续部队前进的道路,保证了战斗的胜利,而他自己则因被火光暴露而英勇地牺牲了。)2.根据意思写成语。(1)自己对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2)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3)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4)震动了天地,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或声音响亮。( )三、再读课文,品读人物。1.引导学生浏览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2.组织学生交流。3.在学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之后,要让学生再深入往下想,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怎么做?4.引导
7、学生找找文中写“灯光”的句子,想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5.组织学生自由交流。1.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深入想想。2.“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三次。第一次是清明节的一天晚上。第二次是战斗打响前。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在和“我”交谈时说的话。3.画出有关语句体会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4.找文中写“灯光”的句子。5.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句子。3.我会填。“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_次,按出现的顺序它们所表达出的感情分别是_、_、_。文中的郝副营长是一位战斗英雄,有着_的思想境界。四、总结拓展,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表达的主题。2.写出学习本文后的感想。3.仿写练
8、笔。1.学生通过交流总结本文的主题。郝副营长为了心目中美好而神圣的憧憬,不惜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却没来得及看一眼他一直深情憧憬的灯光,这是多么令人遗憾啊!可他为革命的胜利,不惜自己的性命,表现了他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2.学生自由交流感想。4.小练笔:仿写诗文的结构写一篇习作。_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时我紧紧抓住课文中三次出现的“多好啊”这一线索。让学生细读课文,找出“多好啊”这句话分别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的,把相关语句画出来,让学生从中体会思考,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细读三处“多好啊”,学生明白,这里“多好啊”不仅仅指孩子能在灯光下学习,而是郝副营长憧憬战争取得胜利后,孩子们有更优越的学习环境
9、,老百姓能过上更好的日子,祖国能繁荣富强。正是这种美好憧憬,郝副营长才会在后续部队找不到突破口的危机关头,冒着生命危险,点燃书本,为后续部队找到前进的方向。此时,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已在学生心中树立。不足的是讲解过多,学习词语花了太多的时间。在往后的略读课文中,会放手给学生自学、自悟。灯光教学片段抓住重点词句,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教学重点)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好多同学都做了批注,停下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汇报的同学要注意:首先把你感受深的句子读出来,然后再谈一谈自己的感受。生:“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读后我感到很伤
10、心,很可惜生:“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我很感动,我们要学习郝副营长那种英勇、舍己为人的精神。(师板书:英勇牺牲)师:“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投影出示这段话)生:比喻情况十分危急。生:就好像有千斤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形容十分危急。师:说得好,那么课文中的“千钧一发”指的是什么时刻呢?生:指的是后续部队找不到突破口的危急时刻。师:“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同学们,再来读这段话,用一个词语概括你的感受。生:伤心。师:请你来读,把这种伤心的感觉读出来。(生读,声音低沉)生:感动。师:
11、为什么感动?生:我想象到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后续部队找不到突破口,可就在这时候,出现了一点亮光,虽然很小很小,但却比任何灯光都亮,那是郝副营长点燃的那本书啊!多让人感动啊!师:是啊!就把你这种感动读出来吧!(生充满感情地读)师:不管是什么感受,只要是你用心体会出来的就是最有感情的,让我们一起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生读)师:我把这段话稍微改动了几个地方,课件出示: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你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你自己,你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你又感受到了什么?生:我感受到了不同,您把“他”改成了“你”,感觉好像
12、不一样了。生:我感到这样感情更强烈了。生:我感到这样就像在跟郝副营长面对面地说话。师:体会得真好,就让我们一起向这位可敬的战士倾诉吧!(生齐读)师:我们继续交流,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很深?生:“他又划着了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该多好啊”这句话,他那么希望孩子们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可自己却没有见一见电灯,我很难过。师:你能联系整篇课文去体会,这很好。谁还找到了这段话?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生:我感受到郝副营长特别想见到电灯。生:这是郝副营长的心愿。师:老师在读这段话的时候心里百感交集,我想用我的朗读来表达我读完这段话的感受。(师配乐朗读,乐曲:雨的随想)赏析: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品读感悟,分析理解,从而在学生心中建立郝副营长的光辉形象。并且在交流时帮助学生把握方向,通过想象心理活动,情境对比以及人称置换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郝副营长的伟大和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